词典

斟酌的意思

zhēn zhuó

斟酌

拼音zhēn zhuó

1.斟酌常用意思: 认真考虑,决定取舍。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磋商 , 商酌 , 研究 , 酌量 , 考虑 , 思量 , 思索 , 思忖 , 思考 , 酝酿 , 推敲 , 琢磨 , 掂量 , 深思
反义词 武断 , 果断
例词斟酌词句
例词再三斟酌

例句 1.他斟酌再三,还是同意了我的请求。
2.我反复斟酌后,才将这封信寄了出去。

斟酌引证解释

1. 倒酒;注酒。

1. 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2. 绿樽翠杓,为君斟酌。 唐 《空馆夜歌》 夷陵女郎
3. 谓童且眠去,我自斟酌久。 清 《雨夜》诗 张裕钊
4.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汉 《诗》之一 苏武
5. 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宋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 向子𬤇
6. 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𬈧。 清 《聊斋志异·花姑子》 蒲松龄

2. 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

1.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富国》
2.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3. 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金 《论语辨惑序》 王若虚
4. 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日出》第四幕 曹禺

3. 犹思忖;思量。

1.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唐 《月》诗 杜甫
2. 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宋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 范成大
3. 广寒宫阙愁昏黑,斟酌姮娥秉烛行。 清 《中秋月蚀》诗 余京

4. 品评欣赏。

1. 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宋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 向子𬤇

5. 执掌。

1. 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晋 《后汉纪·顺帝纪》 袁宏
2. 若夫骖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唐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杨炯
3. 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宋 《祭黄君文》 曾巩

6. 安排;摆布。

1. 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汉老妪斟酌。” 《北史·杨愔传》


相关词 斟酌损益

斟酌是什么意思

“斟酌”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

  1. 反复考虑后决定取舍:这是“斟酌”最常见的用法,指的是在做出决定之前,仔细思考各种因素,权衡利弊以达到慎重选择的目的。例如,在做决策时,我们会经过斟酌来决定下一步行动。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这是“斟酌”的本义,即把酒倒入杯中供人饮用。这个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陶潜在《移居》中提到“有酒斟酌之”,意指独自斟酒饮用。

此外,“斟酌”还可以用于描述文字或语言的推敲和琢磨,例如在写作或说话时一字一句地仔细斟酌。在法律和行政文件中,“斟酌”也常用于表示在判断某事时会考虑到各种情况。

“斟酌”不仅限于字面意义,还广泛用于形容在处理事务时的谨慎态度和深思熟虑的过程。

“斟酌”一词的历史演变是如何的?

“斟酌”一词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经历了丰富的含义变化。

文中提到:“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意指经过深熟虑后做出决策。这里的“斟酌”原意是指反复考虑后决定取舍,强调适度的重要性,即“斟”酒不满要增加一点,“酌”酒溢出要减少一点,最终达到最适中的状态。

在荀子的《富国》中,“斟酌”同样被用来形容英明君主在维护国家和谐、节省开支和开辟财源时所进行的谨慎考量和调整。这进一步说明了“斟酌”的含义不仅限于倒酒,还涵盖了对事物的深思熟虑和慎重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斟酌”一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的“推敲”、“选择”等义,如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表示仔细琢磨和反复斟酌的过程。这种用法在文学创作中尤为常见,例如唐代杜甫的诗句“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以及宋代向子諲的词句“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均体现了思忖、思量的情景。

此外,“斟酌”还象征着执掌和安排,如晋代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中提到的“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以及唐代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中的“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在古代文献中,“斟酌”用于描述饮酒的具体场合和文化背景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斟酌”一词常用于描述饮酒的具体场合和文化背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饮酒文化的重视和规范。根据《酌字详解》和其他相关资料,“酌”字的本义为斟酒,即盛酒行觞,最初指盛酒行觞的行为。在《礼记·曲礼下》中提到:“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孔颖达疏:“言此酒甚清澈,可斟酌。”这表明在祭祀等正式场合,使用清澈的酒进行斟酌,体现了对酒质和饮酒礼仪的讲究。

此外,“酌”字还被广泛应用于描述饮酒宴会、斟酒献客等场景。例如,《仪礼·有司彻》中的“尸升,坐取爵酌”,描述了在祭祀仪式中斟酒的过程。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则描绘了个人饮酒的场景。

“酌”字不仅限于斟酒行为,还引申为斟酌、择善而行等含义。例如,在《荀子·富国》中提到:“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这里“斟酌”指的是对事物进行反复考虑和权衡。

“酌”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饮酒场景,如饮酒宴会、斟酒献客、祭神等,并且具有斟酌、择善而行的含义。

“斟酌”在法律和行政文件中的应用有哪些具体例子?

在法律和行政文件中,“斟酌”一词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院在处案件时,常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行使酌情权。例如,在家庭暴力案件中,法官需考虑减轻被害人应负的刑事责任。此外,法院在刑时也会仔细斟酌被告人的悔悟态度和犯罪后的表现。

在立法过程中,立机构会通过讨论和审议来斟酌各种方案,以确保最终决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例如,《招生惯例法》允许学校采用客观、明确、公正的标准,并给予学校一定的斟酌权。

在国际事务中,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常常需要斟酌各种因素来制定和执行政策。例如,联合国敦促各国斟酌情况推动针对贩卖人口和偷渡移徙人口的法律生效和执行。此外,国际会议和决议草案的过也需要经过多次斟酌和修改。

行政机构在执行职责时,也需要根据具体况行使斟酌权。例如,审计人员可以酌情向缔约国会议、法庭或书记官长提出意见。此外,政府在调拨资源时也需要斟酌处理。

在合同和仲裁条款中,常常会赋予当事人一定的斟酌权。例如,某些破产法规定,法院可斟酌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法律程序。此外,仲裁条款也可以斟酌采用。

在教育和健康领域,斟酌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扶轮国际鼓励各扶轮社和地区斟酌情况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合作,提高人们的认识并促进相关项目。

“斟酌”在法律和行政文件中的应用涵盖了从司法判决、立法政策、国际事务到行政管理和合同仲裁等多个领域。

如何在写作或说话时有效地“斟酌”文字或语言?

在写作或说话时有效地“斟酌”文字或语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选择合适的词汇:斟酌文字首先要从词汇的选择开始。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会影响文章的效果。因此,在写作时,要仔细比较不同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选择最能准确传达意思的词语。例如,观察”与“视察”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具体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 反复推敲句子结构:句斟字酌是一个成语,意指在写作或说话时,要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这要求作者在完成初稿后,再仔细检查每一个句子,确保逻辑清晰、表达准确。例如,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使用“四个二十又七年”而非“八十七”,以模仿《圣经》的行文风格,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庄严的气氛。

  3. 积累丰富的词汇:积累是写作的源泉。通阅读优秀作品、字典和辞海来积累词汇,并观察作者如何构建场景和运用描述技巧。英文写作可以参考《牛津英语词典》,而中文写作则可以通过阅读字典和辞海来积累词汇。

  4. 感受角色内心世界:感受是写作的灵魂。通过细节描写来呈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即使只是瞬间的共鸣,也能为写作注入权威性。例如,格雷厄姆·格林在描写角色时,只给一两个细节,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想象。

  5. 删减多余词句:精炼的词语需要不断创造和再创造,找到事物的精髓和本质。删掉多余的词是写作的建议,但如何识别多余的词呢?需要不断的揣测、修改和再揣测。例如,在写作时,要注意字斟句酌,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6. 结合具体场合和上下文情境:斟酌的用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微调。在新闻报道中,斟酌的动词形式可以用于描述新闻事件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在商业写作中,斟酌作为名词可以用于强调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企业决策。

  7. 反复修改和推敲: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像贾岛、韩愈这样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斟酌。推敲的意思就是斟酌,斟酌的意思就是――反复推敲,作品才能尽善尽美,广为流传。

“斟酌”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是怎样的?

“斟酌”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较为丰富,体现了其在不同场合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从使用频率来看,“斟酌”一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尤其是在需要进行深入、全面考虑的情况下。例如,在法律修订、购买决策、计划制定等情境中,人们常常会使用“斟酌”来表达对某事的仔细权衡和思考。此外,“斟酌”也常反复(fǎn fù)或再三(zài sān)连用,表示反复考虑的过程。

在语境变化方面,“斟酌”可以用于多种不同的场景。例如,在个人情感表达中,它可以描述希望、沮丧等情绪的变化;在历史事件描述中,它可以及健康安理会的决策过程;在文学创作中,则可能用于描写斟酌损益的情节。此外,“斟酌”还可以用于具情境下的行为,如房地产交易中的契税调整、明朝报刊法制的修订等。

值得注意的是,“斟酌”“考虑”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两者之间存在细微差别。“斟酌”通常表示对某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考虑,而“考虑”则更多用于初步思考或权衡利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斟酌”往往用于那些需要慎重决策的情境,而“考虑”则适用于较为随意的日常决策。

“斟酌”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其语境变化广泛,涵盖了从个人情感到历史事件、从文学创作到具体情境的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