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你可以掂量一下,看看这桶油有多重。
例句
1.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掂量自己的能力,不能弄虚作假。
1. 估量;斟酌。
引
1. 我试掂量你掂量,子之玉体,如一叶之轻。
明
《遇仙记》第一折
2. 贾老儿掂量这个亲事倒还做得。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3. 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
《百合花》
茹志鹃
4. 陈旅长看着那些参谋们抄写的东西,一句一句地修改,掂量每一个字的轻重。
《保卫延安》第四章
杜鹏程
“掂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作为动词使用。其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估量物品重量:这是“量”的字面意思,即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以估量其轻重。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掂量一下某个物品的重量,以判断是否需要搬运或使用。
考虑事情的可行性或话语的深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掂量”也可以指对某件事情进行仔细考虑和权衡,斟酌其可行性和深意。例如,在做决定之前,人们可能会掂量一下事情的利弊,以确保选择的合理性。
“掂量”的近义词包括“斟酌”、“衡量”、“揣摩”和“思量”等,这些词在表达类似含义时可以互换使用。在文学作品中,“掂量”常被用来描述人物对事物的权衡和判断,如《遇仙记》、《老残游记》、《百合花》和《保卫延安》等作品中都有相关描述。
此外,“掂量”还可以用于比喻性的表达,比“掂斤播两”,意指过分计较小事,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
“掂量”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取决于下文。在实际应用中,它既可以指实际的估量动作,也可以指心理上的考虑和权衡。
在古代文献中,“掂量”一词的使用情况和含义主要与估量物品的重量有关。根据《康熙字典》等古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掂”字的基本含义是用手托着东西估量轻重,如“掂掇”、“掂算”等。此外,“掂”字还可以表示计较、折断等意思。
具体来说,“掂量”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如下:
估量重量:古代文献中,“掂量”常用于描述人们用手托着物品上下颤动以估量其重量的行为。例如,在商业交易中,人们会用手掂量商品的重量,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价值。
斟酌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掂量”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估量重量,还用于比喻斟酌、考虑事情的可行性或话语的深意。例如,“你掂量着办吧”表示再三考虑,斟酌。
权衡利弊:在古代文献中,“掂量”也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事物进行权衡、评估判断的过程。例如,“这件事你们掂量着办,不用问我了!”表示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权衡的态度。
在古代汉语中,“掂量”、“斟酌”和“衡量”这三个词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用法。
掂量:这个词语主要指用手托着东西上下晃动来估量轻重,即估计物品的重量。此外,“掂量也可以引申为再三考虑、斟酌的意思。例如,在决策或判断时,人们可能会掂量每一个选项的利弊得失。
斟酌:这个词语则更多地用于比喻反复考虑或仔细权衡某事。它常用于描述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各种因进行仔细权衡的过程。例如,一个人在做出重要决定前会斟酌再三,以确保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衡量:这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使用衡器和量器来比较或评定事物的重量和容积。后来,“衡量”也引申为考虑或斟酌事,即比较、评定和考虑事物的轻重得失。例如,在古代文献中,“衡量”常用于描述对事物的比较和评价。
总结来说,“掂量”侧重于物理上的估量和比较,而“斟酌”则侧重于心理上的反复考虑和权衡。两者都包含了“考虑”的意思,但前者更偏向于实际操作中的估量,后者则更多用于抽象思维中的权衡。
在现代汉语中,“掂量”比喻性的表达有以下具体例子:
称斤掂两: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计算轻重分量,比喻计较轻重得失。例如,在王愿坚的《粮的故事》中提到:“一次搞购粮工作,找全县的干部来布置任务,有个别干部,称斤掂两的,怕任务重了完不成。”。
掂斤估两:这个成语出自《隋唐演义》第九十六回,原意是形容在日光下衡量轻重,比喻过计较琐碎小事,气量小。例如,在《喻世明言》、《西厢记》、《小桃红》和《水浒传》等文学作品中都有类似用法,强调了衡量轻重、计较事和争斤论两的行为。
掂掇:这个词的意思是称量、权衡或审慎考虑一件事情。例如,“心下掂掇|掂掇着办”。
“掂量”在不同方言中的变体和使用情况如下:
粤语:在粤语中,“掂量”读作dim1或dim6。粤语方言中,“掂”字的发音和使用情况较为复杂,例如在客家话中,根据不同的腔调“掂”字的读音可能为diam5或diam1等。
客家话:客家话中,“掂”字的读音和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客家腔调中,如海陆丰腔、东莞腔、宝安腔、梅县腔以及中国台湾省四县腔,其读音分别为diam5、diam5、diam1、diam1、diam5等。
潮州话:在潮州话中,“掂”字的读音为diam1或dim3(tiamtìm),澄海地区的读音则为diang1或ding3。
普通话:在普通话中,“掂量”的读音是“diān liàng”,即“掂”字读作diān,“量”字读作liàng。
其他含义:除了作为估量重量的意思外,“掂量”还可以表示再三考虑、斟酌的意思,如“你掂量着办吧”。此外,在机械和汽车领域,修车工可以“掂量”一辆车是否物有所值;在政领域,专家需要“掂量”各种选项以评估国家安全;在个人决策中,人们需要“掂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文作品中,“掂量”这一概念主要体现在对文字、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度量衡的运用上。以下是对这些方面的具体分析和评论:
文字的分量: 著名文艺评论家赵鹤翔先生强调,文学创作中文字的分量至关重要。他指出,好的作家不会轻易浪费文字,每一笔一画都重千钧,他们深知浪费文字是犯罪行为。语言的魅力在于差异、陌生化、新奇、独特和韵味作家应像工匠一样对待文字,反复比较和掂量,以写出境界。
度量衡的使用: 在文学作品中,度量衡的使用更多是为了叙事习惯而非精确度量。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贫困衰老,以及家庭成员对这一行为的反应。同样,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关羽的出场也展示了文学作品中度量衡的使用方式。
古诗词中的计量: 古诗词中也广泛运用了度量衡来表达距离、数量和情感。例如,李白、白居易、岳飞等诗人的作品中,通过一尺、一丈、一仞等单位来描述自然景象和情感状态,这些计量概念帮助读者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和生活感悟。
小说中的度量: 在小说中,度量不仅用于描述事物的大小长度、重量等,还可以用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例如,通过对主人公性格的度量,可以反映小说的主题意义;通对人物关系的度量,可以揭示小说情节的层次和变化。
综上所述,“掂量”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字的精炼度量衡的叙事功能、古诗词中的计量表达以及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分析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