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批示的意思

shì

批示

拼音pī shì

1.批示常用意思: 对下级公文、请求等作出书面指示。

词性动词
近义词 指示 , 指令
反义词 请示

例句 1.新的项目计划已经呈报上去,领导还没有批示。

2.批示常用意思: 批示的意见。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指示
例词详见批示

例句 1.这件事没有领导的批示,他始终不敢着手去办。

批示引证解释

1. 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

1. 唐时有五月一日会朝之礼……不知起自何帝,亦记得是开元已后方有,略与批示其时为幸。 宋 《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 欧阳修
2. 兹呈已装者一部,大兄存案头……外未装者十部,内一部大兄批示见寄,余九部分赠诸同志。 清 《与赵石农书》 恽敬

2. 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亦指批示公文的话。

1. 每有军报,上无不立时批示。 清 《啸亭杂录·听报》 昭梿
2. 她同保长口角,则因为那小领袖一连几次批驳她证件不足,随又诳称没有得到县政府的批示。 《呼嚎》 沙汀


批示是什么意思

“批示”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的是上级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或公文所作的批注或意见。这种批注可以是对某个事件、案件或问题的处理意见也可以是对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批示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使用,如宋代欧阳修和清代恽敬的书信中提到过,当时用作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

在现代汉语中,“批示”主要指上级领导对下级提交的报告或请示文件所作出的书面指示或意见。这种指示通常是针对具体事务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权威性。例如,在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批示是一种常见的管理工具,用于指导和监督下级的工作。

批示的形式通常是书面的,可以是正式文件、便条或电子邮件等形式。其内容可能包括对事情的评估、决策建议和行动安排。批示不仅限于公文处理,还可以用于教领域,如老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注。

此外,批示与批复不同。批复通常是上级关对下级机关请示的回复,而批示则更多地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具体事务进行指示。批示的内容可以是明确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概括的,这取决于批示对象和具体情境。

批示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在我国的政治和行政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传递和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其内部性和过程性特征,批示在行政法中通常被视为非诉讼对象。

批示是种重要的书面指示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级组织和机构中,用于表达上级对下级事务的意见和指导。

批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和含义有何变化?

批示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有着不同的使用和含义,其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在古代,批示主要指的是皇对朝臣呈文的书面指示。例如,欧阳修在《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中提到,唐代有皇帝对朝臣呈文进行批示的传统。清代恽敬在《与赵石农书》中也提到,皇帝会将未装订的文件批示后寄出。这些文献表明,批示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于传达皇帝的意志和决策。

进入现代后,批示的含义和使用范围有所扩展。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后,批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下级机关或个人提出的意见和指示的重要形式。例如,毛泽东在1949年至1976年间,年均批示数量达到96.8条,示出他在当时政治架构下的重要影响力。邓小平在复出后的批示也体现了他对冤假错案平反工作的重视。

此外,批示的数量和内容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毛泽东在推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批示数量显著增加。邓小平在不同职务下的批示数量也有明显变化,这反映了他在不同阶段的政治地位和决策参与度。

批示作为一种文书形式,其保密程度和公开性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国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层领导人的批示已经向公众开放。这种信息披露为研究批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

批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还体现了国家治理模式和领导人的决策方式。

批示与批复在行政管理中的具体区别和用场景是什么?

批示与批复在行政管理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区别。

批示:1. 定义与性质:批示是机关领导对文件处理的实质性意见,通常写在批示单上或文头余白处,用于起草“批复”或“通知等公文。批示的格式较为简洁,不单独行文。2. 适用范围:批示不仅限于上下级之间,还存在于每行政机关内部,其主动性和存在空间更大。批示可以是对请示、报告、通报等公文以及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做出的指示。3. 应用场景:批示常用于机关内部或上级对下级的书面报告、建议或请求进行指导和意见表达。例如,导对某个具体事项或问题给出指导意见,旨在指导下级如何进一步操作或处理。

批复:1. 定义与性质: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一种文种,具有单一性、指示性、时限性和被动性等特点。批复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提出的求、建议、报告和方案等的核准和回复。2. 适用范围:批复仅限于上下级机关之间的互动过程,是针对级机关的请示而发。批复答复面窄,只限于原请示机关。3. 应用场景:批复主要用于处理下级机关提出的行政事务和管理事项,如行政处罚建议、职务晋升、物资采购等。例如,党支部换届选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补助、房屋维修经费申请等。

具体区别:1. 法定性:批复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一个主要文种,具有法定性;而批示不是正式公文,仅仅是书面意见。2. 审批对象: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而批示可以是对各种公文和事务文书的指示。3. 答复面:批复答复面窄,只限于原请示机关;批示答复面宽,除主送原请示机关外,还可转发有关单位参照执行。

总结:批示与批复在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法定性、适用范围和答复面。批示适用于机关内部及上下级之间的广泛指导,而批复则专用于上下级机关之间的正式回复。

如何有效地撰写和执行批示以提高组织效率?

要有效地撰写和执行批以提高组织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明确目标与重点:领导批示应清晰地指出工作目标和任务,使下属明确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避免工作偏差和盲目行动。这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2. 规范用语与沟通:撰写批示时需注意词语、语气和语序的合理安排,使批示显得权威、清晰且有说服力。同时,与下属保持积极沟通,确保口头和书面表述一致,避免误解和纷争。

  3. 优化流程与责任落实:建立台账,对批示内容进行细致核对并动态更新,确保责任单位明确、办理要求和报送时限清晰。区分轻重缓急,对重大突发事件或紧急任务的批示立即印送,并督促责任单位及时签收和跟进。

  4. 创新方式方法:适应新时要求,探索有效方式,对重要批示件制定专项措施,明确责任,跟踪督办;对一般批示件参考借鉴,及时报告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5. 健全制度机制:制定《领导批示办理工作制度》,细化交办、办、督办、审核、报告流程,明确批示办理标准。建立台账,挂号督办,限时办结,销号落实,确保批示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6. 注重实效与反馈:对批示件逐一跟踪问效,按期反馈结果,确保“批必办、办清、清必果、果必报”。通过电话询问了解并做好书面记录;对复杂情况采取专项督查、抽样督查及联合督查方式,深入现场一线进行实地督办。

  7. 持续改进与反思:不断反思和优化批示技巧,提升团队工作效率。通过正确理解问题、明确指导方向、注重方法指导、关注员工需求以及及时跟进和回馈,确保批示的有效实施。

批示在现代电子通信中的应用和挑战有哪些?

在现代电子通信中,批示的应用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

  1. 移动办公平台: 现代化的移动办公平台如“粤政易”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这些平台集成了即时通讯、工作台、会议管理批示速递等功能,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的即时通信和文件在线签批。例如,“粤政易”平台不仅提升了公文处理效率,还支持远程交流和应急指挥,成为疫情期间的重要通信工具。

  2. 数字政务协同办公: 数字政务协同办公一体化平台提供了包括领导批示在内的多种功能,支持经济报送、数据汇集与交换、公文统计、流程设计引擎等。这种平台通过整合各类政务应用,实现了高、便捷、安全的数字政务协同办公环境。

  3. 电子邮件系统: 在传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子邮件和文档传输系统被广泛用于公文管理。例如,Notes邮件群件系统通过附件邮寄文档或应用程序接口自动转交数据,确保资料确切收到。

  4. 应急通信保障: 华为的eLTE宽带无线专网在公众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将巡逻车四的现场画面及时传回到批示中心,支持多用户并发的多媒体协同业务。

挑战

  1. 信息安全与密: 在电子通信中,信息安全和保密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例如,在机要文件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操作度,确保密件在允许的范围内流转,并防止信息泄露。此外,平台需要采用高标准的安全体系,如“粤政易”采用的一人一密制度,以防聊天记录、用户数据等信息泄露。

  2. 外部干扰与技术控制: 无线通信技术容易受到外部因的干扰,这不仅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可能中断通信。因此,控制技术的应用成为保障通信质量的重要手段。

  3. 系统对接与兼容性: 不同平台之间的对接和兼容性问题也是现代电子通信中的一个挑战。例如,“粤政易”平台需要与省、市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进行试点对接,并且要与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4. 大规模市场需求与成本效益: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如何满足大规模市场需求并保持成本效益成为关键问题。例如,Telegram号码批发通过批量发送信息提高了信息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降低了成本。

批示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批示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重要工具:批示作为中国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特有现象,具有维护行政秩序和达成任务的重要作用。它在策解读与执行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书面形式表达领导的个人意见和决策意图,从而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2. 行政行为法的要素:行政批示具有行政行为法的要素,应纳入行政法治秩序范围。特别是“个案批示”作为特殊类型,直接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义务,需建立规范行政批示的制度,以推动中国特色行政法自主性发展。

  3. 法律规制与治理:尽管批示在中国政治和行政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法律规制相对薄弱。目前,批示尚未被现行法律所规范,显现出“隐藏在窗户纸后”的特殊行为因此,有必要将批示纳入法律规范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法律权威性。

  4. 行政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从行政组织法视角看,批示是行政机关负责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处理意见的行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决定性作用。这种行为不仅符合我国的政治实际,也符合行政法的权责一致原则。

  5. 可诉性问题:如果批示行为“外化”产生了外部效力,则具有可诉性。这表明,某些类型的批示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对象,从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6. 灵活性与效率:批示的执行力可以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变通。然而,失范的批示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对行政批示进行规制,以防止滥用权力。

  7. 历史与文化背景:批示作为中国政治传统的一部分,自秦汉以来就扮演着要角色。它是权力表达和信息交流的关键方式,对管理秩序运转有深远影响。

批示在行政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既是行政管理权运行的重要工具,也是行政法治秩序中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