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抢夺的意思

qiǎng duó

抢夺

拼音qiǎng duó

1.抢夺常用意思: 用强力夺取。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争夺 , 掠夺 , 打劫 , 劫夺 , 劫掠 , 抢掠 , 抢劫 , 侵夺 , 强抢 , 掳掠 , 侵掠 , 掠取
反义词 谦让

例句 1.这个抢夺彩球的游戏,玩起来既紧张又有趣。
2.犯罪分子太猖狂了,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民财。

抢夺引证解释

1. 以暴力强取。

1. 贼人周大添初犯窃盗刺断,今次白昼抢夺张四嫂麻皮。 《元典章新集·刑部·再犯贼人》
2. 小人只是这里剪径,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水浒传》第七三回

2. 争夺。

1. 第一第二,两个先自抢夺,小弟何处说起? 明 《绿牡丹·谈心》 吴炳
2. 这一路的好汉,只要东西,不伤人;若是和他争论抢夺,他便是一刀一个。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七回
3. 有几个军官,竟然在抢夺起救生圈来了。 《海啸》第四章 峻青


抢夺是什么意思

“抢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在被害人不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且不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夺罪没有使用暴力或胁迫,而抢劫罪则涉及对被害人使用暴力或胁迫。

在法律上,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要件是行为人明知被害人知情,并趁其无法反抗时夺走财物。抢夺罪的基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则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则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此外,“抢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还有其他含义,例如在商业竞争中可能指抢先占有市场或资源。然而,在刑法中,抢夺主要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抢夺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法律后果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抢夺罪与抢劫罪法律上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抢夺罪与抢劫罪在法律上的具体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客体要件不同:抢劫罪侵犯的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仅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 犯罪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具有强制性;抢夺罪则是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不涉及使用暴力或胁迫。

  3. 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受害人的伤害更大,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抢夺罪则更侧重于财物的夺取,不涉及人身伤害。

  4. 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抢劫罪的主观故意是公开的,即有预谋、计划实施犯罪;而抢夺罪的主观故意通常是无意的,即没有预谋或计划

  5. 法律依据和量刑标准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抢夺罪的量刑标准根财物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到无期徒刑不等。携带凶器抢夺的,按抢劫罪处理。

  6. 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采用的是致使被害人不敢反抗、不知或者不能反抗的强制手段占有财物;而抢夺罪则是乘被害人不备而夺取。

  7. 对数额的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数额无要求,而抢夺罪要求财物数额较大。

  8. 司法实践中的界定: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因被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抢夺罪与抢劫罪在法律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侵犯的客体、犯罪行为方式、犯罪后果以及主观故意等方面。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详细内容?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客体要件: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为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特殊物品,如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

  2. 客观要件: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直接夺财物,使他人不及抗拒,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行为人需具备乘人不备、出其不意的主观故意,即使被害人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也不构成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则以抢劫罪论处。

  3. 主体要件:抢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 主观要件:抢夺罪在主观方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此外,抢夺罪的处罚根据抢夺的数额大小而定,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抢夺罪的基本刑罚及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抢夺罪的基本刑罚及其适用条件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抢夺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具体的刑罚标准如下:

  1. 基本刑罚
  2.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适用于抢夺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在两年内三次抢夺的情形。
  3.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适用于抢夺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4.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适用于抢夺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情形。

  5. 适用条件

  6. 数额较大:抢夺价值人币1000元以上的财物,视为“数额较大”。
  7. 数额巨大:抢夺价值人民币3万元以上的财物,视为“数额巨大”。
  8. 数额特别巨大:抢夺价值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财物,视为“数额特别巨大”。
  9. 其他严重情节:如致人重伤、自杀等情形。
  10.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如致人死亡等情形。

在商业竞争中,“抢夺”一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是什么?

在商业竞争中,“抢夺”一词的具体义和应用场景主要涉及企业之间为了获取市场份额、资源或顾客而采取的竞争行为。这种行为可以表现为通过各种手段争取竞争对手的顾客,使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例如,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了更快地获取利润,常常采取从市场上“抢夺”的方式,即通过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

此外,“抢夺”也可以体现在人才流动上,即大型企业通过挖角竞争对手的高技能员工来增强自身竞争力。这种行为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尤为普遍,如软件编程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更广泛的商业环境中,“抢夺”还能涉及企业之间的资源争夺,如原材料、市场和顾客等。企业通过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如资源、技术和成本优势)来在全球范围内抢夺这些关键要素,从而保生存与发展。

在智能商业时代,企业也利用场景打造和便捷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从而实现对市场的“抢夺”。例如,一些新型店铺通过提供丰富体验和一站式服务来吸引大量消费者,而智能便利店则通过深入社区的一站式服务受到社区消费者的青睐。

“抢夺”在商业竞争中的具体含义是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市场份额、资源或顾客,以获得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如何区分抢夺行为与其他类似犯罪行为(如盗窃)的界限?

抢夺行为与其他类似犯罪行为(如盗窃)的界限主要在于是否使用力或威胁手段。根据,张明楷教授认为抢夺罪的成立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行为人夺取的财物必须是被害人紧密占有的财物;其二,行为人必须对财物使用了非平和的手段。这表明,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抢夺行为是否涉及对物的暴力强夺。

进一步解释了盗窃罪、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区别,指出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当场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这强调了抢夺行为的直接性和暴力性。

中提到,抢夺与盗窃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取得财物的方式是否是“公然”,而在于是否以暴力方式取得。这意味着,即使在公开场合进行,如果行人没有使用暴力手段,那么该行为更可能被定性为盗窃而非抢夺。

综上所述,区分抢夺行为与其他类似犯罪行为的界限,关键在于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或威胁手段来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