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整齐又肥壮。
2.这只猪长得非常肥壮,看上去很健康。
1. 肥大而壮实。
引
1. 形体肥壮,腰带十围。
《南史·文学传·高爽》
2. 遁(谢遁)肥壮,不能乘马。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
3. 我辈乘此马匹肥壮,速由陆路往看。
清
《池北偶谈·谈故四·长白山》
王士禛
4. 主人家的墙头上的狗尾草肥壮起来了。
《桥》
萧红
5. 十天里,禾禾明显地黑瘦下去,回回的三头大猪却一天天肥壮起来。
《鸡窝洼的人家》六
贾平凹
“肥壮”一词的意思是形容人或动物的体型肥胖且健壮、结实。这个词常用于描述牛、羊等牲畜的健康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体格。例如,在《南史·文学·高爽》和《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中,“肥壮”被用来形容牛羊等动物的健壮状态。
“肥壮”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使用方式。例如,在巴金的《寒夜》、萧红的《桥》和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中,都有对“肥壮”一词的具体应用,展示了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
“肥壮”也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使用,形成类似表达。例如,“膘肥体壮”是一个成语,容牲畜肥壮结实,也可以用于描述人的体格。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肥”和“壮”两个方面的结合,即不仅身体肥胖,而且非常强壮。
“肥壮”一词主要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的体型既肥胖又健壮,强调其健康和结实的状态。
无法直接回答“肥壮”一词的历史起源。然而,我们可以从相关成语和词汇的演变中推测其历史背景。
成语“博硕肥腯” :该成语出自《左传·桓公六年》,形容六畜肥壮。其中,“博硕”意为形状大,“肥腯”意为肥壮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诗经·小雅·无羊》等,象征富足健康,反映古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肥腯”一词:出自《左传·桓公六年》,其含义包括牲畜兽类膘肥肉厚、泛指肥胖、指肥壮的牲畜。多个历史文献中使用“肥腯”一词,如汉代焦赣《易林·渐之比》、唐代薛用弱《集异记·卢言》等,多用于形容牲畜的肥壮或祭祀时的丰盛。
“膘肥体壮” :该成语形容牲畜肥壮结实,出自《天山景物记》。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动物的壮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肥壮”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现代汉语中,“肥壮”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地被其他词汇所取代。例如,“年轻力壮”、“人高马大”、“膘肥壮”等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更为常见。
使用场景的变化:
现代汉语中,“肥壮”一词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文解析中。例如,在教育资料中,“肥壮”常用于形容牲畜或动植物的健康状态。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肥胖”、“健壮”等词汇来描述人体的健康状态。
词演变的影响:
在现代汉语中,“肥壮”一词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发生了显著变化。
我们可以总结出“肥壮”与“膘肥体壮”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和区别。
“肥壮”一词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身体或物体的肥胖厚实。例如,在《南史·文学传·高爽》中描述:“形体肥壮,腰带十围。”这表明“肥壮”可以用来形容人的体型肥胖且健壮。此外,巴金在《寒夜》中也使用了“肥壮”一词,描述一五十岁左右的人:“这个人年纪在五十左右,身子肥壮,头顶全秃了。”这进一步说明“肥壮”可以用于形容人的体型。
“膘肥体壮”是一个成语,专门用来形容牲畜或动物的肥壮结。该成语出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描述了动物因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而变得肥胖壮硕,毛色发亮。例如,碧野在《天山景物记》中写道:“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膘肥体壮,毛色格外发亮。”这表明“膘肥体壮”主要用于描述牲畜的肥壮。
“膘肥体壮”专用于形容牲畜或动物的肥壮结实。
语境和情感色彩:
“膘肥体壮”在现代汉语中有时可能带有贬义,但主要强调的是壮实而非单纯肥胖。
来源和出处:
“肥壮”与“膘肥体壮”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和区别主要体现在适用对象、语境和情感色彩以及来源和出处上。
从生物学角度解释“肥壮”状态对人或动物健康的响,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生理、遗传、环境和代谢等因素。
肥胖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人类,也影响动物。肥胖的主要原因包括饮食过量、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在人类中,肥胖与多种疾病相关,如2型糖尿病、中风、抑郁症心脏病等。肥胖会导致高血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心脏衰竭和肝病等多种健康问题。此外,肥胖还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这是一种包含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在内的综合症。
从动物的角度来看,肥胖同样对健康有负面影响。例如,在动物园中,由于活动范围有限,许多动物容易因摄入过多能量而超重,这不仅影响它们的健康,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最终缩短动物的寿命。此外,肥胖对动物的骨骼、关节和韧带造成负担,增加患病风险,甚至导致死亡。
肥胖的成复杂,除了饮食和运动外,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工业化学物质被称为“肥胖激素”,它们可能通过增加脂肪胞数量、降低新陈代谢率和促进饥饿感来导致体重增加。这些化学物质包括TBT、DDT、BPA、Perfluorooctanoic Acid和抗生素等,它们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肥胖还与生物节律和肠道功能有关。研究表,日光周期对生物节律的影响可以通过视交叉上核与体内定时器同步,进而影响食欲和新陈代谢。动物的肠道具有动态调节能力,能够根据食物种类和通过肠道的时间调整肠道尺寸,影响热量吸收。人类肠道的动态肌肉活动也可能影响卡路里吸收,而肠道内的微生物群系,尤其是厚壁菌门细菌,可能影响食分解和能量提取效率,从而影响体重。
总之,肥胖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都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与饮食和运动有,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节律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对“肥壮”状态的评价和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审美观念上,还与社会经济状况、历史传统和媒体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一些非洲和太平洋岛国或地区,如毛里塔尼亚、牙买加、瑙鲁、塔希提和斐济,肥胖被视为健康、财富和生育能力的象征。例如,在毛里塔尼亚,女性以胖为美,认为圆润的身材代表家庭条件好,男性偏好胖胖的女人。类似地,在牙买加和瑙鲁,男性也偏好胖一些的女人,而瑙鲁的肥胖率高达94%,这与当地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和健康教育有关。在这些文化中,大体型不仅是一种审美标准,还与社会地位和吸引力相关。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西方媒体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对瘦美的追求似乎成为主流。在西方文化中,瘦通常被视为美丽和健康的象征,而肥胖则可能被认为是负面的和需要被改变的状态。例如,在美国,尽管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但社会对肥胖的态度更加注重个人尊严和尊重,提倡“健康美”,不再单一追求骨感身材。微胖女性也获得了更多认可,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上肥被视为美好和健康的象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影响,新一代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认为瘦是完美的体态。然而,现代社会中,瘦的人普遍受到欢迎,而肥胖人群往往遭受歧视,缺乏自信和自卑感。
此外,不同文化对肥胖的接受程度也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有关。例如,在属萨摩亚、南非和阿富汗,对肥胖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有关。在这些地区,大体型不仅是一种审美标准,还与社会和谐和社区认同感相关。
总之,不同文化对“肥壮”状态的评价和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审美观念上,还与社会经济状况、历史传统和媒体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