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一贯的意思

guàn

一贯

拼音yī guàn

1.一贯常用意思: 始终如此。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平素 , 一直 , 从来 , 一向 , 向来 , 历来
反义词 偶尔 , 间或 , 偶然

例句 1.他这人一贯喜欢拨弄是非,混淆视听,你不要相信他说的话。
2.他做事一贯认真负责,从不敷衍了事,这一点请你放心。

一贯引证解释

1. 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

1. 吾道一以贯之。 《论语·里仁》
2.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后汉书·张衡传》
3. 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唐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 张九龄
4. 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暖寒暑,其实一贯也。 汉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 董仲舒
5. 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 唐 《天论下》 刘禹锡
6. 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宋 《宜兴县修学记》 叶

2. 同样;一样。

1.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庄子·德充符》
2. 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 《韩非子·显学》
3. 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唐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白居易
4. 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清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 顾炎武
5. 淆良窳为一贯,因内衔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蔽庐丛志〉序》 叶景葵

3. 连贯;相联。

1. 唐绝万首,惟韦苏州“踏阁攀林恨不同”及刘长卿“寂寂孤莺啼杏园”二首绝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 《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 杨慎
2. 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明 《四溟诗话》卷一 谢榛
3. “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说“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清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 俞樾
4. 本来人生是一贯的,其中却分几个段落,如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各有意义,都不容空过。 《生活的况味·中年》 周作人

4. 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1. 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唐 《非国语上·大钱》 柳宗元
2. 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周而复
3. 为了重新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 魏巍

5. 表数量。


一贯是什么意思

“一贯”一词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始终如一:表示某事物或某人的行为、度从始至终保持不变,从未改变。例如,“他一贯反对不公正的事情”。

  2. 道理贯穿:源自《论语·里仁》,意指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强调一种普遍适用的原理或法则。例如,“吾道一以贯之”

  3. 连贯性:表示事物之间的连贯、相联,如文章、思想等的连贯性。

  4. 数量单位:古代指一千钱为一贯,用于计量货币。

  5. 相同、一样:表示事物之间的一致性或相同性。

  6. 成串的物品:用于描述成串的商品或物品。

“一贯”是一个多义词,涵盖了从道理的连贯性到数量的计量,以及从历史典故到文学创作的广泛用。

《论语·里仁》中“吾道一以贯之”的具体含义和背景是什么?

《论语·里仁》中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具体含义是指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贯穿于一个核心理念,即“仁”。这一理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统帅地位,并且是其修身、治国之道的核心。

从证据来看,有多种解释对“一以贯之”的具体含义进行了阐述:

  1. 忠恕说:许多注家认为“一以贯之”指的是“忠恕之道”。所谓“忠”,是指尽己之心,即对待他人要忠实;所谓“恕”,则是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表明孔子的道是通过忠恕来实现的。

  2. 仁学说:一些学者认为,“一以贯之”的“一”应当是“仁”。孔的思想体系以“仁”为核心,贯穿于个人修身、追求真理和实现自我过程中。例如,《论语》中多次提到“仁”的重要性,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以及“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等句子都强调了“仁”的重要地位。

  3. 方法论说:还有观点认为,“一以贯之”是一种方法论,即通过观察和结来把握事物的核心,并用这种方法指导学习和实践。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孔子的时代,也对现代学习具有启发意义。

综合我搜索到的资料,“吾道一以贯之”的具体含义可以理解为孔子将其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贯穿于“仁”这一核心理念上。无论是忠恕之道还是仁学思想,都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古代货币单位“一贯是如何计算和使用的?

古代货币单位“一贯”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计算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宋朝时期
  2. 在宋朝,一千个铜钱串成一串,称为“一贯”。
  3. 通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以换到1000到1500文铜钱,因此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1000文,即1千牧铜钱。
  4. 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在北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到徽宗时,一两银两贯钱。

  5. 元代时期

  6. 元代继续使用“一贯”的概念,但具体价值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发行的至元交钞,1贯值“中统元宝”钞5贯,2贯值白银1两,20贯值黄金1两。
  7. 在元代,政府还规定银、钞比价为中统钞两贯同白银一两。

  8. 明代时期

  9. 明代制钱时每1000枚铜钱为1贯,是货币的计算单位。
  10. 明洪武八年(1375年)发行的“大明蔓钞”,每贯1000文,值白银1两,4贯值黄金1两。

  11. 清代时期

  12. 清代将“贯”改称“串”或“吊”,即1000枚铜钱为1吊,500枚为半吊。

  13. 唐代时期

  14. 唐代的“贯”也是指1000文铜钱。
  15. 然而,在唐代西域地区发现的文书表明,通常情况下只有钱数大于等于10000文时才会用“贯”。

“一贯”作为货币单位在不同朝代有其特定的计算方式和使用习惯。在宋朝和元代“一贯”通常指1000文铜钱;

在文学创作中,“一贯”如何被用来表达连贯性和一致性?

在文学创作中,“一贯”这一概念被用来表达连贯性和一致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结构与语言元素的使用:文学作品的连贯性依赖于语言元素的使用,包括词汇、短语、句子和语篇结构的关联。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序和分级的系统,保语义、词汇和句法的连贯性。

  2. 语法连贯性与词汇连贯性:语法连贯性主要从文章的形态或先天结构来分析,包括引用/指代、替换/转移、省略/释放和连词/量词等;而词汇连贯性则与系统化的关联有关,从语义上包重复/重述、同义词、超纲词/亚纲词、反义词、连词和词组/并置等。

  3. 重与变化:连贯性、一致性和平衡通过重复和变化这些主题来确保,最终通过重复原则本身来实现。例如,麦卡恩坚持认为和平的故事应该被反复讲述,因为和平不一件容易的事情。

  4. 单一可能世界的构建:文学文本中“单一可能世界”的概念,即文本在形式和语义结构上所展现的单一世界,是连贯性和一致性的体现。这一概念源于英国语言学家Leech和Short的研究,他们最初研究了单个短语、句子和段落的连贯性指标,随后发展出一套文学文本连贯性的形式参数系统。

  5. 文本内部逻辑与外部一致性:文本必须遵循基本的逻辑原则,不与所指世界相矛盾,因为文本所代表的世界必须与文本所表达的世界相一致。不矛盾原则不仅适用于概念平面,也适用于表达平面。

  6. 连贯性工具的使用:贯性的连贯性由语言形式的使用来体现,这些形式被称为连贯性工具。Halliday和Hasan将连贯性元素分为两种:语法元素和词汇元素。语元素可以基于使用的语言形式进行分类。连贯性词汇元素通常由自由词或短语组成,能够保持与前句或后句的连贯性。

“一贯反对不公正的事情”这一表述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影响有哪些?

“一贯反对不公正的事情”这一表述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正义与公平的追求:在个人生活和职场生活中,当遇到不公平或不公正的事情时,人们常常引用这句俗语的精神,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不公时积极发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

  2. 成语的应用:相关的成语如“不平则鸣”、“义愤填膺”、“仗义直言”等,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和对正义的追求。这些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得到应用,还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强调主持正义的重要性。

  3. 道德观念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公平正义的重视通过一系列成语得以体现,如“抱打不平”、“公正不阿”等。这些成语反映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公正、廉洁、无私的价值观,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时遵循的原则和态度。

  4. 历史典故与现实结合:成语“以大欺小”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反对仗势欺人、倚强凌弱的行为。这种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增强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和实践。

成串物品的“一贯”描述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具体例子?

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一贯”描述成串物品的具体例子包括:

  1. 货币计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将铜钱用细绳串起来,称为“贯”,每一千枚铜钱为一贯。这种做法便于携带和计算。例如,在汉代,《史记·平准书》中提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这表明了“一贯”作为货币计量单位的使用。

  2. 珠串饰品:在服装设计,设计师们大量使用珠串来装饰婚纱,尤其是白色珍珠用于装饰婚纱礼服和头饰。此外,还有许多廉价的珠串饰品,如边带、拼花和边角。

  3. 玉雕造型设计:珍珠联成串,美玉和成双,集高贵、祥瑞与优秀于一体,称作“珠联璧合”。后人藉此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4. 针线笸箩中的节俭习惯:母亲用针线笸箩为家人缝补衣物,体现了她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她依然珍惜这些贵的物品,继续使用它们来缝补衣物,展现了她一贯的节俭习惯。

  5. 腰缠贯的财富象征:“腰缠万贯”用来形容一个人财富非常丰厚,身上带着很多钱财的说法。这句话来自于古代的衣袋,人们在衣腰处放置众多的物品和珠宝,展示自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