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谏诤的意思

jiàn zhèng

谏诤

拼音jiàn zhèng

1.谏诤常用意思: 诤谏。

词性动词
近义词 诤谏
反义词 奉承 , 讨好 , 阿谀 , 巴结 , 逢迎 , 趋奉 , 献媚

例句 1.古代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2.儒家文化对唐代文人谏臣意识的形成及其谏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谏诤引证解释

1. 直言规劝。

1. 言文王咨嗟,痛殷商无辅弼谏诤之臣而亡天下矣。 《韩诗外传》卷十
2. 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 宋 《上神宗皇帝书》 苏轼
3. 吴春茂说这番话的态度,正如一个忠臣在对皇帝进行谏诤一样,语调非常诚恳。 《自由》十四 叶君健


谏诤是什么意思

谏诤的意思是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这个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谏”和“诤”,分别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1. :本义为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改正错误。它是一种较为婉转的劝告方式,通用于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交流。例如,《广雅》中提到:“谏,证也。从言柬声。意思是通过言语来证明或指出错误。

  2. :本义为直言规劝,程度比“谏”更重,通常指以更坚决的态进行劝说,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例如,《广雅》中提到:“诤,谏也。”。在代文献中,“诤”常用于描述能直言规劝的臣子或朋友,如“诤臣”、“诤友”等。

  3. 谏诤:“谏”和“诤”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更为直接和坚决的规劝方式。它不仅包括婉转的劝告,还包括更为激烈的直言相劝。例如,《荀子·臣道》中提到:“有能进于言,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这表明“谏”是“诤”的初级形式,“”是“谏”的高级表达,先谏而后诤,谏无果则诤。

  4. 历史背景:谏诤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占有重要位,是君主专制下的一种自我监督和纠错机制。谏官制度就是一种专门的监督机制,旨在帮助君主听取不同意见,实现合理有效的决策。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直言劝谏君主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行为对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了积极影响。

  5. 文化意义:谏诤不仅是政治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儒家思想中,谏诤被视为孝忠的重要表现形式。孔子提出“事父母几谏”,强调子女应对父母的过错进行规劝。这种思想在家庭关系中也得到了体现,如《礼记》中提到:“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谏诤是一种通过直言规劝来纠错误的行为,它在古代社会中不仅是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也是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

谏诤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谏诤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纠正君主过失:谏诤是古代君臣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旨在纠正君主的过失,约束其欲望,弥补缺失,以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例如,《白虎通》中提到谏诤是礼节的表现,通过观察君主的表情来判断是否应该继续进谏。汉代刘向也指出:“君有过失而不谏诤,将危国家、殒社稷也”。

  2. 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谏诤不仅限于对君主的规谏,也包括对社会风气道德规范的规劝,以及对国家政策的建议。通过谏诤,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例如,《谏诤部·规谏文》中提到,谏诤旨在纠正过失、约束欲望、弥补缺失,以达到匡正君主、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3. 促进君主决策的合理性:谏诤制度帮助君主听取和吸收不同意见,避免决策失误。唐代谏诤制度尤为发达,谏官在皇帝诏书制订前和制订都要谏诤,避免决策失误。唐太宗认识到谏诤对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性,真诚求谏、纳谏,重用魏征等,努力尽君主职责,成为古代开明主的榜样。

  4. 反映民情和民意:谏诤不仅是对君主的规谏,也是对国家治理的监督和建议。通过谏诤,可以反映民情和民意传达百姓之言。例如,《贞观君臣的谏诤观》中提到,谏诤是君主自省自察的重要机制,直接向皇帝提出意见,效果更直观。

  5. 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谏诤制度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员的谏言有时能影响舆风向。然而,君王倾向于控制舆论,以避免百姓过多个人思想影响治理。统治者通过愚民思想控制百姓,认为“愚则易治”,但这种做法导致国家衰弱。当百姓思想活跃,舆论有了活力,才能发挥众人的才智,这将会比谏诤更有力量。

总之,谏诤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起到了纠正君主过失、维护国家稳定、促进君主决策合理性、反映民情民意以及形成良好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

谏官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谏官制度是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确立、再到衰落的过程。谏官制度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提供一个平台,让官员能够向皇帝直言进谏,纠君主过失,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治理。

历史发展

  1. 起源与早期发展
  2. 周代:谏官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朝,由周公旦创立。周代设立了“保氏”职位,负责规劝君主改正过失。
  3. 秦汉时期:秦朝首创谏议大夫等官职,汉朝沿袭并发展,形成专职谏官制度。汉朝的谏官制度分为谏议大夫和给事中,负责纠察皇帝过失和劝谏中央决策。
  4. 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在这一时期有所调整和完善,门下省和集书省的形成确立了谏议职能。

  5. 唐代鼎盛

  6. 唐代是谏官制度发展的顶峰时期。唐代设有左、右二散骑常侍,分属门下、中书省,但以官高不常除授,故谏议大夫事实上成为头号谏官。此外,还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也分属门下、中书二省。
  7. 唐代谏官不仅可以入阁议政,而且有事可直报皇帝不受限制。据统计,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约有171起向皇帝进谏的事件,纳谏114次,进谏成功为68%。

  8. 宋代衰落

  9. 宋代及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落。北宋谏官独立为“谏院”,宋代谏官职能转向弹劾宰相。元明清时期,谏官被取缔,谏议系统与监察系统合并,谏官职能化,君主专制强化。
  10. 到了辽、金、元时期,谏诤制度形同虚设,甚至完全弃之不用,而明清的谏诤制度台谏制度再也没有恢复到唐宋的水平。

重要事件

  1. 海瑞直言进谏
  2. 海瑞是明代著名的谏官,他不畏强权,直接向嘉靖皇帝上书批评其昏庸无道。尽管遭受牢狱之灾,但他从未放弃为国家发声的信念。

  3. 唐太宗李世民利用谏官制度

  4. 唐太宗李世民利用谏官制度,设立专门的谏官机构,让重臣们直言进,为唐朝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文化意义

谏官制度不仅在政治上起到了监督和制约皇权的作用,还在文化上形成了纠错风气,维护了社会正义。长江流域孕育出了许多古代忠臣,他们不顾个人荣辱得失,直陈王的过失,体现了传统封建仕人的质量和气节。

结论

尽管谏官制度在封建社会的作用有限,但在现代监督体制下,我们仍然需要勇于谏诤,勇于监督人。

儒家思想中谏诤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儒家思想中的谏诤(劝谏)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内容涵盖了对父母、朋友和领的劝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父母的谏诤
  2. 委婉地劝说父母改正错误,即使意见不被接受,也要保持恭敬和不违抗,体现了尊敬和孝顺。
  3. 子强调“以义辅亲”和“微谏不倦”的原则,即在劝谏父母时要以道义为依据,即使多次劝谏也不厌其烦。

  4. 对朋友的谏诤

  5. 相互批评和匡正,朋友之间需要互相指出问题,以促进成长和进步。
  6. 子思认为“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孟子则提出了“反复谏”的观点,强调朋友之间应持续不断地提出批评和建议。

  7. 对领导谏诤

  8. 敢于批评和规劝领导,这是对领导最大的尊敬。真正的恭敬是期望君王做出高远难能之事。
  9. 荀子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主张,强调进谏要出于公心,以国家社稷利益为重,而不盲从于君。
  10. 刘向在《说苑·臣术》中指出,谏言于君,用则留之,不用则去之,谓之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

  11. 谏诤的方法

  12. 《白虎通》提出了五种谏诤方法:谏、顺谏、窥谏、指谏和伯谏。讽谏是智性的表现,通过暗示的方式提醒君主;顺谏是仁性的表现,出辞逊顺,逆君心;窥谏是礼性的表现,视君颜色而进退;指谏是信性的表现,直接指出问题;伯谏是义性的表现,直言国之害,励志忘生为君。

  13. 谏诤的意义

  14. 谏诤被视为一种礼节和治智慧的体现,能够帮助君主、官员和民众纠正错误,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15. 谏诤不仅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事和家庭教育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抵制愚忠、愚孝,维护个人、家庭的利益。

总之,儒家思中的谏诤是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涵盖了对父母、朋友和领导的劝谏,并强调了不同的劝谏方法和意义。

在春秋国时期,士人直言劝谏君主的具体案例有哪些?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直言劝谏君主的具体案例包括以下几个:

  1.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齐国的谋士,他通过讽谏的方式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这个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邹忌如何巧妙地劝说齐王接受谏言,从而改善了齐国的政治环境。

  2. 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伍子胥是吴国的大夫,他多次劝谏吴王夫差不要轻视越国,但吴王不听其谏言,最终导致吴国的灭亡。伍子胥的劝谏虽然没有被采纳,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展现了忠臣的勇气和忠诚。

  3. 史鱼谏:春秋时期,卫国有位贤人名叫蘧伯玉,他是孔子的朋友,也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开创者。史鱼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遗言劝谏君王,体现了忠臣的高尚情操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4. 淳于髡劝谏齐威王:淳于髡通过隐语的方式劝谏齐威节制饮酒娱乐之事,提醒君主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而应关注国家大事。

谏诤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是什么?

谏诤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清明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谏诤文化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君臣之间的沟通,旨在纠正君主的过失,传达民意,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现代社会,谏诤文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强调了谏诤在政治清明中的重要性,指出谏诤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通过谏诤,领导者可以听取不同角度的声音,识别问题,化解矛盾,改善政策,从而促进社会进步。

  2. 推动制度权威与政治生态建设: 谏诤文化有助于推动人治威权向制度权威过渡,建立磊落坦荡的政治生态。历史上的名臣魏徵以其清正廉洁、敢于直言的形象,展示了谏诤在政治清明中的价值。君臣互信、民主平等的工作关系和政治氛围对于实现真团结和廉政建设具有要意义。

  3. 促进国家繁荣与稳定: 谏诤制度在古代逐渐替代舆论,成为君主了解民意的主途径。然而,过度压制舆论会导致治理僵化,而舆论的活力与谏诤结合,能发挥众人的智慧,促进国家的繁荣与稳定。现代社会中,谏诤文化的应用不仅限于政治领域,还涉及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 历史智慧与现代转化: 古代谏诤文化中的智慧和典范,如魏徵、唐太宗等人的谏言实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故事和人物的谏言实践被比喻为剑、风,直击人心,推动历史进程。现代社会应学习古人的谏诤精神,自己的文字注入正气,以培养良好的文风。

  5. 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 诤文化在古代被视为统治者内部民主决策的制度,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民主和军事民主制。现代政府可以借鉴这一制度,设立“言官”或类似的监督机制,用以监和纠正国家的过失,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制度的正确性。

  6. 个人成长与道德修养: 谏诤文化不仅关乎国家治理,也关乎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可以通过接受谏言和箴言,发现自身错误和不足,促使成长和改善,提供智慧指南,帮助人们在各种情况下做出明智决策。

总之,谏诤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在于其能够促进政治清明、推动制度权威、维护国家繁荣与稳定、传承历史智慧、实现民主决策以及促进个人成长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