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台上这个丑角的表演真是太滑稽了。
2.这故事滑稽极了,让我们忍俊不禁。
1. 形容圆转顺俗的态度。
引
1.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楚辞·卜居》
2. 饱食安坐,以仕易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其滑稽之雄乎!
汉
《法言·渊骞》
扬雄
3. 宽性滑稽,诱接豪右,宿盗魁帅,与相结交,倾衿待遇,不逆微细。
《魏书·崔玄伯传》
4. 故独超然不涉乎人道之患,其滑稽自全,夫熟得而测之哉!
宋
《寓简》卷二
沈作
5. 及入相后,适当和相专权,公以滑稽自容,初无所建白。
清
《啸亭杂录·刘文清》
昭梿
2. 谓能言善辩,言辞流利。后指言语、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
引
1.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史记·滑稽列传》
2. 中立性滑稽,尝与同列观南御园所畜狮子,主者云县官日破肉五斤以饲之。同列戏曰:“吾侪反不及此狮子耶?”中立曰:“然。吾辈官皆员外郎(借声为“园外狼”)也,敢望园中狮子乎!”众皆大笑。
宋
《涑水记闻》卷三
司马光
3. 世难庄语,诗云善谑,滑稽者髡,诙谐如朔。
清
《玉光剑气集·〈俳谐〉序》
张怡
4. 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着敏捷;言谈举止来得滑稽可笑,却给人的感觉又像那样忠诚可靠。
《王昭君》第二幕
曹禺
3.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诙谐生动,同北方相声相近。
引
4. 古代的流酒器。类似后代的酒过龙。
引
1.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
汉
《酒箴》
扬雄
2. 滑稽,酒器也。转注吐酒,终日不已,若今之阳燧樽。
《太平御览》卷六七一引北魏 崔浩《汉记音义》
3. 滑稽腹大原无论,画榼仍留待晚春。
清
《和静夫谢送惠山酒》
曹寅
4. 这滑稽是件东西,就是掣酒的那个酒掣子,俗名叫“过山龙”,又叫“倒流儿”。因这件东西从那头儿把酒掣出来,绕个湾儿注到这头儿去。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滑稽”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用来形容语言、动作或事态的幽默诙谐,引人发笑。其拼音为“huá jī”,在古代,滑稽原意指一种古代的流酒器,后来引申为能言善辩、言辞流利之人。
在现代美学中,滑稽特指让人发笑的言语、动作或事态,通过嘲笑和插科打诨揭露自相矛盾之处,达到批评和讽刺的效果。滑稽常用于描述喜剧演员、相声演员或小丑的表演,以及某些搞笑场景或事件。例如,丑角的表演非常滑稽,能够引起观众的笑声。
此外,滑稽也指一种流行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曲艺形式,与相声相近,生动有趣。这种曲艺形式以幽默风趣著称,常用于描述人物表情、动作以及童年趣事,展现了滑稽的幽默感和天真烂漫。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滑稽的翻译和应用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滑稽可以译为funny、amusing、comical等;在法语中,滑稽可译为comique、risible等。在网络文化中,滑稽表情在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广受欢迎,其形象可爱,能够表达各种情感,尤其在表话中有话、反话时更为突出。
滑稽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通过夸张、荒诞和奇异的效果来产生幽默感,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异化的探索。滑稽的产生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它常常涉及讽刺性、批评性和衬托性等多种形态。
在古代汉语中,“滑稽”一词最初指的是流酒器,似于后代的酒过龙。这种器具能够将酒从一头掣出来,绕个弯注到另一头去,因此得名“滑稽”。这一含义在《史记》中得到了体现,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首次为滑稽人物立传,如淳于髡、优孟、优旃等,通过他们的机智和幽默,成功地劝谏君主,体现了“滑稽”在古代治和文化中的价值。
然而,“滑稽”的含义并非仅限于此。在《史记》中,“滑稽”还被用来形容能言善辩、出口成章的人,以及一种圆转顺俗的态度。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机敏、灵活之人的高度评价。例如,《史记索隐》中赞曰:“滑稽鸱夷,如脂如韦。敏捷之变,学不失词。”这表明“滑稽”不仅指器具,也指人的智慧和机敏。
随着时间的推移,“滑稽”的含义逐渐演变。在现代语境中,“滑稽”多用于描述人的言行幽默诙谐,也指一种与相声类似的曲艺形式。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对幽默和乐的需求增加,以及文化多样性的丰富。
此外,“滑稽”在古代还具有讽刺性和批评性,通过否定对象的丑恶嘲笑其灵魂深处的丑恶,或者通过否定对象的缺点来批评其行为。这种形态的“滑稽”体现了对旧事物的否定和对社会力量冲突的结果。
综上所述,“滑稽”在古代汉语中的具体含义经历了从器物到人物的演变,其在古代被用来形容能言善辩、圆转顺俗的人,而在现代则多用于描述荒唐行为。
现代美学中滑稽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肯定型滑稽:这种滑稽形式通过否定性的表现手法来更深刻地肯定内容的美好,增强滑稽艺术的娱乐性和感染力。例如,在喜剧、相声等艺术形式中,通过夸张、倒错、扭曲等手段展示人物的荒谬行为,而引发观众的笑声和对美好事物的肯定。
否定型滑稽:这种滑稽形式以肯定的形式来否定其虚弱的本质,对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也是一种间接的肯定。例如,在漫画、幽默文学中,通过展示人物或事件的荒谬性,使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自身的智慧与优越。
杂技滑稽:现代滑稽艺术中,杂技滑稽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例如,滑稽节目《疯狂厨师》将杂技炫技与主题立意紧密组合,通过“水平抱顶”、“单手倒立”等动作,推动了以谐趣幽默为审美特点的喜剧美学的传达与观体验。
怪诞艺术中的滑稽:怪诞艺术融合了丑恶和滑稽两种成分,展示现实中陌生罕见的反常事物,当人们以自己熟悉、常见的正常经验为标准去衡量这些反常对象时,会突然省悟到这些对象的错误空虚以及自己的正确充实,从而爆发出自信与嘲弄的欢快情绪。
社会历史中的滑稽:滑稽在社会历史进程中表现为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之间的不协调荒谬性,使人发笑。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封建贵族的滑稽嘴脸,为科学认识滑稽的本质提供了依据。
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流行的滑稽曲艺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现代演出中,如《小滑稽专场》,包括快板《花灯礼赞》、上海说唱《金铃塔》、独戏《啊!母亲》和《满面春风》等。
苏州滑稽戏:
经典剧目如《一二三起步走》《活的黄帽子》《小小得月楼》等多次荣获大奖。
杭州滑稽艺术: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滑稽的翻译和应用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源于语言结构、文化背景以及幽默表达方式的不同。
从语言结构上看,中文和英文在语法和句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中文句子通常比英文句子短,且语法结构不同。这种差异使得直接翻译幽默内容时,可能会失去原有的效果或产生误解。例如,在翻译西方喜剧电影时,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差异,一些幽默对话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其原有的滑稽感。
文化背景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文化对幽默的定义和接受方式不同。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幽默常被视为负面的,而西方文化则更倾向于欣赏幽默。因此,在翻译涉及幽默的内容时,译者需要特别注意文化敏感性,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或冒犯。
此外,幽默的表达方式也因文化而异。例如,中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可能在英文中显得滑稽或别扭,反之亦然。例如,“肯德基”被错误翻译为“可口可乐”,虽然不符合原意,但因其意外效果而成为广为流传的笑话。这种翻译错误展示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趣味性和复杂性。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需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例如,在翻译涉及特定文化或历史背景的内容时,译者应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内容。例如,《魂断蓝桥》中“唐宁10号”的翻译需要补充说明其政治含义,以便中国观众理解其背景和寓意。
总之,滑稽的翻译和应用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底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滑稽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类对未知和异化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滑稽通过解构权威和等级制度,揭示了社会秩序的脆弱性。在滑稽中,高贵者做出不与自己身份相匹配的行为,动物被赋予“人”的特征,卑贱者说出狂妄的,这些都体现了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和重构。这种解构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权力关系和社会规范。
滑稽喜剧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角色反映社会问题,如贫困、儿童遗弃、单亲母亲等,这些情节虽然荒谬,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困境。滑稽喜剧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冲突具有异化效果,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识别的空间,使观众能够与主角建立政治上的联系,共同体验身体的创伤和抵抗。
此外,滑稽还与人类对生活的重视和理解密切相关。滑稽通过反常和梦幻的方式引起人们的笑声,启迪人的想象力,并提供关于艺术与生活的知识。滑稽现象源于人类对事物的观察和反应,需要情感的暂时木和群体中的共鸣。这种现象揭示了滑稽与人类社会、情感、理智和内在心理状态的紧密联系。
滑稽还体现了人类对未知和异化的探索。滑稽的起源在于人们在看到一个外事件时,发现自己并没有实质经受危险和伤害,于是便放肆、得意起来,笑出了声——这种从持恒恐惧到短暂放纵的临时过渡,就是滑稽。这种从恐惧到放纵的过渡反映了人类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异见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