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个月剩的钱不多了,所以你一定要把它们用在正经地方。
例句
1.他平时不着调子,但是办起事来一本正经,严肃得很。
例句
1.地里的蔬菜长得正经不错,看来我们今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例句
1.随着各朝代经学的发展,人们对正经才有了逐步的了解。
1. 佛的经教。以别于其他学说,故称。
引
1. 佛说经戒天下诵习,愚或相言,佛经可遍至梵魔众圣,莫能论毁。佛之正经故,独步不惧,三无畏也。
《普曜经·行道禅思品》
2. 正当;正当的。
引
1. 以贤君讨重罪,其于人心善,若不贬,孰知其非正经。
汉
《春秋繁露·楚庄王》
董仲舒
2. 〔宝钗〕细想: 他只顾把这些“出世离群”的话当作一件正经事,终久不妥!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3. 他“不是绅缙”,从没干过一件在太太们眼里看来是正经的事。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
茅盾
3. 端庄严肃。
引
1. 某自今日欲正经为事,不奈何须着从此去,自古圣贤莫不由此始也。
宋
《经学理窟·自道》
张载
2. 还是一副正经面孔,望了众人。
《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
3. 学者和大师们的话是不会错的,“开心”也总比正经省力,于是乎翻译的脸上就被他们画上了一条粉。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
鲁迅
4. 正派。
引
1. 我是人家的丫鬟,落你圈套也罢了,怎么把正经人家的女儿,也是这般做弄起来。
清
《意中缘·嘱婢》
李渔
2. 那人正在有苦难说的时候,巴不得向人告诉,又见节庵面貌是一正经长者,今来问他,遂将心事一一细说。
《娱目醒心编》卷三第二回
3. 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
鲁迅
5. 正式的;合乎一定标准的。
引
1. 倘若他也像我,摇个串铃子混混,正经病,人家不要他治;些小病痛,也死不了人。
《老残游记》第六回
2. 其来源我疑心是故事或历史小说,而非正经的历史。
《中国歌谣》
朱自清
3. 钱掌柜走后,辛德治——三合祥的大徒弟,现在很拿点事——好几天没正经吃饭。
《老字号》
老舍
6. 真正;确实。
引
1. 他一年来在此做买卖两遭,正经在里边歇不的一两夜。
《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
2. 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呢!
《红楼梦》第五五回
7. 指儒家经典。以别于诸子百家之书。
引
1. 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晋
《抱朴子·百家》
葛洪
2. 凡此数事,语异正经,其书近出,世人多不信也。
明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
胡应麟
“正经”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端庄正派:形容人的品行、态度规矩端庄,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例如,一个人平时轻松幽默,但办起公事来却本正经,严肃认真。
正式、正规:指事情或行为合乎标准、正式,没有正当或违规之处。例如,“正经事”指的是正式的事情。
确实、真正:表示确实、真实的意思,常用于方言中。例如,“正经货”指的是确实、真正的货物。
正当:指正当合理、合乎规则的行为或事物。例如,“正经场所”指的是正当的场所。
儒家经典:在古代,“正经”特指儒家经典,如十三经,以区别于诸子百家之书。
严肃认真: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有时带有讽刺意味。例如,“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非常认真。
“正经”一词涵盖了从端庄正派、正式正规到确实真实等多个层面的含义,具体解释需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正经”一词的历史演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主要涉及其在不同史时期的语义变化和文化内涵的演变。
从语义演变的角度来看,“经”最初是指织中的经线,具有直接从一到另一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经”逐渐取代动词,成为表示“经由某地”的介词,并发展出四个预置功能。在南北朝时期,“经”作为方位介词得到了充分发展,并开始用于表示时间功能。
在儒家经典诠释的传统中,“经”的概念也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早在战国时期,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汉代以后,“经”的内涵逐渐演化,被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确立为“法定”的“经典”,其内涵逐渐演化。两汉时期是经学的昌明纯正时代,儒家经典诠释传统在此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宋朝以后,“理学”的概念建立起来,吸收了佛家、道家等其他流派的因素,重新解释儒家学说和主张,形成了新的理学。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解成为正统,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经”。明清时期,经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学体系。
此外,从文本的角度来看,最早解释这些“经”的作品,如传、记,后来也获得了“经的身份,即“以传入经”,文本的阵容由此扩大。从后汉一直到宋代《十三经》的形成,中间的变化和文本的调整非常复杂,从《五经》《七经》《九经》《十一经》《十三经》,还有不同时代的变化。
在不同地区和方言中,“正经”一词有多种独特的用法和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情况:
正式、严肃而认真:在汉语成语中,“正经”常用来容一个人非常认真、庄重和规矩。例如,“一本正经”表示非常认真,有时甚至带有讽刺的意味。这种用法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的正式性和严肃性。
佛教术语中的使用:在佛教术语中,“正经”可以正统的经典或教义。例如,“正依经”指的是佛教的经典文献。此外,“正行经”也是佛教经典的一部分。这些用法体现了“正经”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道德和伦理上的褒义词:在儒家经典中,“正经”也用来指代道德和伦理上的正统和规范。例如,《抱朴子外篇·尚博》中提到“经为道义之渊海”,强调了儒家经典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方言和地域差异:在某些方言中,“正经”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含义。例如,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妹”一词用来形容漂亮的女生,这里的“正”依然保留了其褒义的特性。
“正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含义的多样性:在古代,“正经”特指儒家经典,即十三经。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正经”的含义经扩展到多个领域。它不仅用于形容人的端庄正派(如“正经人”),还可以用来描述事情的正当性(如“正经事儿”)正式性(如“正经货”)以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如“他很正经地和我谈这件事”)。
应用场景的广泛性:现代汉语中,“正经”一词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个人交往、学习态度、旅行方式、健康建议、工作态度和社会现象等多个方面。例如,它可以用来劝诫某人不要开玩笑、鼓励开始认真学习、描述旅行路线、提醒对方注意健康、强调事情的重要性等。这些例句不仅展示了“正经”一词的多义性和灵活性,也反映了其在中文表达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文化背景的丰富性:从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正经”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非常丰富。例如,在晋代葛洪的《抱朴子·百家》中提到“正经为道义之渊海”,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中描述人们对“正经”的误解,以及鲁迅、老舍等作家的作品中关于“正经”的描写。这些例子进一步丰富了“正经”一词的文化内涵。
代语境中的新用法:在现代汉语中,“正经”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确实或实在的意思,如“黄瓜长得正经不错呢!”。这种用法体现了“正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社会现象的反映:在某些社会现象中,“正经”一词也被用来形容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正面性、理想性和高尚性。例如,在中国雕塑的当代转型中,“正经”的雕塑被描述为具有符合社会主流思想的正面性、理想性和高尚性。
要区分“正经”与其他近义(如“正规”、“正式”)在具体语境中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正式”则侧重于法式和合乎公认标准的意思,常用于描述式场合或正式文件。例如,在学术写作中,选择更正式、更精确的词汇是必要的。
语境应用:
“正式”则常用于描述正式场合或正式文件,如“正式会议”、“正式文件”等。它强调的是场合的正式性和文件的权威性。
文化背景:
“正规和“正式”则更多地与现代社会的制度和规范相关,没有那么强烈的文化历史背景。
反义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经”、“正规”和“正式”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具体语境中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儒家经典的“正经”概念与现代汉语中“正经”的含义存在显著的异同。
在儒家经典中,正经”特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这些书籍被认为是道德和政治思想的权威来源。这些经典在古代被视为正统思想的载体,是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正统思想。因此,“正经”在古代文献中具有特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典籍。
而在现代汉语中,“正经”一词的含义则更加广泛和多样。它可以表示正派庄重、正规的意思,如“正经人”、“正经货”,也可以表示确实、真正或正当的意思,如“正经事”。此外,正经”还可以用来形容端庄严肃、正派、正式合乎标准的状态,以及真正的、确实的意思。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正经”有时也被用来指代正房夫人或正景。
总结来说,儒家经典中的“正经”主要指儒家的经典著作,具有权威性和神圣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