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位男士风度翩翩,气宇不凡,成为场中吸睛的焦点。
2.他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1. 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
引
1. 尝独详味此子之风度,虽经国之术无足多谈,而进退之礼良可言矣。
《后汉书·窦融传论》
2. 然风度凝远,萧然尘表。
《宋史·儒林传五·胡安国》
3. 音声靡靡,风度狎亵。士人摇惑,若不自禁。
清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蒲松龄
4. 他浑身上下都很清洁、整齐,保持着军人的习惯和风度。
《挤垮它》
魏巍
5. 罴弟亮,字幼辅,初字老生,早有风度。
《魏书·穆亮传》
6. 文采同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生得颇有风度。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十五
丁玲
2. 气概,器量。
引
1. 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道,靡怀异曲。
南朝 宋
《庭诰文》
颜延之
3. 指诗文书画的风致神韵。
引
1. 唐末,文体浇漓,才调荒秽,稍稍作者,强名曰诗……文圭稍入风度,间见奇崛,其殆庶几乎!
元
《唐才子传·殷文圭》
辛文房
2. 谢公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
明
《上蜀府启》
方孝孺
3. 山僧惊异,告曰: 此焦山僧朗月之诗,寂去已三十三年矣,其风度语言,与君相似。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袁枚
4. 风吹拂过。
引
1. 日流闪烁,风度清锵。
南朝 梁
《中寺碑》
王僧孺
2. 河上月沉鸿雁起,碛中风度犬羊膻。
唐
《出塞即事》诗之一
顾非熊
3. 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钟。
唐
《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
慧净
“风度”一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仪态和气质。它不仅包括外在的表现,如仪表、神态、姿态等,也涵盖了内在的修养、品格和文化素养。
从基本定义来看,“风度”是指有修养的举止姿态,是一种美好的表现。它最早用形容文采出众的人,后来逐渐延伸至礼数和行为举止。风度不仅仅是外表形象的问题,更是综合素质修养的体现。例如,待人温文儒雅、彬彬有礼,坦荡大方,沉着冷静,谦恭诚信等都是风度的表现。
风度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它包括人的体态、仪表、容貌以及心灵、情趣、品格等方面。良好的风度能够令人产生敬意,是一种社会美的要内容。风度美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度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此外,风度还与个人的生活理想、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密切相关。一个人的风度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逐渐形成的,并与长期生活习惯有关。风度的培养需要从提高道德、文化水平做起,是一种自内而外的展现,而不是通过华贵的衣服首饰可以装饰出来的。
风度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修养,是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审美范畴和人魅力的体现。
风度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尤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风度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或举止。在《礼记·中庸》中,风度被定义为“君子之道,顺而自”,意味着它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紧密相关。魏晋时期,风度达到了一个独特的高度,这一时期的名士们以其风情气度著称,这种风气始于东汉,盛于魏晋,终结于南朝初年。魏晋风度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动荡、思想的开放和个性的解放密切相关。
魏晋风度的演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的细微变化,具体到某一个名士,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微妙的差异。这一时期的风度不仅体现在个人的气质和举止上,还反映在对物质本质的怀疑和对形容词的偏好上,这种偏好可以被视为一种研究过程。魏晋风度的飘逸、洒脱、放荡不羁,以及其不同于流俗的特点,一直影响到千年以后的今天。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处变不惊、镇静自若的弘度大量,旷达傲世、任率自然的本色,以及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超然态度。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魏晋名士的个性和智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风度的历史演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举止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对个人行为模式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风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显著差异。在西方文化中,风度往往与绅士行为紧密相关,如请客吃饭、开门等,这些行为被视为对伴侣的尊重和欣赏。例如,在挪威,女性将英国男性的绅士行为视为文化的一部分,认为这是对伴侣的尊重和欣赏。在英格兰,男女在日常生活中承担不同的责任,如男负责支付账单,女性则负责家务,这种分工体现了对关系的尊重和理解。
相之下,中国文化的风度则更注重“仪态端庄”和“举止得体”,反映了中国人的谦虚和克制。魏晋时期的风度则表现为率直任诞、清俊通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崇尚的生活方式。魏晋风度的核心是自然,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喜怒忧惧不形于色。
此外,法国文化中的风度则体现在贵族的豪华和优雅上,如让··巴黎在西班牙展现的智慧和风度,赢得了异国的胜利。
培养良好的风度,首先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做起。根据,中国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年度)中提到,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态等方面,让他们成为有教养、有风度的人。这表明,良好的风度与个的文明礼仪习惯密切相关。
中提到,父母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文明礼貌待人,给孩子树立样。这意味着,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风度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用语文明,可以潜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中提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培养修养、风度气质的关键。理论方面,通过阅读古典文学和世界名著,可以锤炼语言,提升内涵和儒雅风范。实践方面,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如准时到校、预估回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阅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等,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风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学习和实践文明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态等。2.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3.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升个人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风度与个人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风度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反映了其审美观念和精神世界的凝结。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而风度则是教养的外在表现。礼貌、仪和风度都是文化素质高低的体现,它们源自于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如《仪礼》《礼记》等经典文献中所描述的。
有教养的人在社会交往中会表现出尊重他人、谦让礼让、珍惜他人时间等行为,他们的言谈举止稳重随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一致。风度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它能使社会生活趋向文明,培养风度需要从提高道德和文化水平做起。道德的修养既具有内在质素,又必须有外在的体现,这种具体表明道德勇气的举止姿态被称为风度。
君子的道德像风,民众的道德像草,君子的德行必须像风一样影响大众,这体现了君子之德对社会走向的重要作用。只有内心具备高尚的德情操,才能有风流儒雅的风度,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才能“知书达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风度是个人道德情操和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风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风度个人品格与社会形象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教养和内心境界。风度好的人能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个人成就和社交活动至关重要。其次,风度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取得信任和好感,为有效的沟通打下基础。此外,风度还与礼仪紧密相关,一个有风度的人必定谙知礼仪的重要性,能够彬彬有礼地与人交往。
风度还体现了君子的道德操守与行为品质,包括诚实、宽容、礼让和谦逊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对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积极影响。在领导层面上,风度直接关系到领导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对于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