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过度紧张的情绪影响了他考试的正常发挥。
2.同学之间有些小摩擦是十分正常的。
1. 符合一般规律和情况。
引
1. 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毛泽东
2. 这样的演出,本是正常的方法。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
洪深
拼音:zhèng cháng
词性:形容词
解释:符合一般规律或标准,没有异常或特殊情况。
例句:他的体温正常,不用担心。
近义词:平常、普通
反义词:异常、反常
正常通常指符合一般标准、常规或预期的状态或行为。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正常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医学上,正常可能指身体或心理状态处于健康范围内;在社会学中,正常可能指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或现象。总的来说,正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赖于特定的背景和标准。
在心理学中,界定正常与异常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标准:
统计频率:某一行为或心理状态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如果某种行为非常罕见,可能被视为异常。
社会规范: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期望和规范。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可能被视为异常。
功能损害:行为或心理状态是否显著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如果导致功能受损,可能被视为异常。
主观痛苦:个体是否因为某种行为或心理状态感到显著的痛苦或不适。如果有,可能被视为异常。
临床诊断:根据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如DSM-5或ICD-10),某些行为或心理状态可能被诊断为心理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并非绝对,可能会因文化、时代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正常的社会行为标准是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首先,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在塑造社会行为标准中起到关键作用,不同文化对行为的期望和规范有所不同。其次,法律和道德规范也对社会行为标准产生影响,法律规定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而道德规范则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期望。此外,教育和家庭环境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和家庭教育,个体学习并内化社会行为标准。最后,社会互动和群体压力也会促使个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逐渐形成和维持了正常的社会行为标准。
正常生理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
体温:正常体温范围在36.1°C至37.2°C之间。
心率:正常静息心率在60至100次/分钟之间。
血压: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至120 mmHg,舒张压60至80 mmHg。
呼吸频率:正常呼吸频率在12至20次/分钟之间。
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饱和度在95%至100%之间。
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至5.6 mmol/L。
体重指数(BMI):正常BMI范围为18.5至24.9。
这些指标可能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定期体检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常”的含义可能因社会规范、价值观、习俗和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例子:
社交行为: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自信和诚实,而在其他文化中,这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或挑衅。
时间观念:在一些文化中,准时被视为重要的礼貌,而在另一些文化中,时间的灵活性更为常见,迟到并不被视为不礼貌。
饮食习惯:不同文化对食物的选择和用餐方式有不同的规范。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用手吃饭是正常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不礼貌。
家庭结构:在一些文化中,大家庭共同生活并互相照顾是正常的,而在其他文化中,核心家庭独立生活更为常见。
性别角色:不同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在某些文化中,传统的性别角色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在其他文化中,性别平等更为强调。
表达情感:在一些文化中,公开表达情感被视为正常,而在其他文化中,情感表达可能更为内敛和含蓄。
这些差异反映了文化多样性,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沟通和相互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