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为人处世很有原则,从不颠倒黑白。
例句
1.他受了严重刺激,整天思绪颠倒、神情恍惚。
1. 上下、前后或次序倒置。
引
1. 夫《琴操》以为孔子临狄水而歌矣。曰:狄水衍兮风扬波,船楫颠倒更相加。
北魏
《水经注·河水五》
郦道元
2. 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句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
南朝 梁
《文心雕龙·定势》
刘勰
3. 趁饱带你去土牢里去,把索子绲翻着,一床乾稿荐,把你卷了,塞住了七窍,颠倒竖在壁边。
《水浒传》第二八回
4. 我只把原来的第三病室同第四病室颠倒了一下,连用床位号码称呼病人,我也保留下来了。
《关于〈第四病室〉》
巴金
2. 回旋翻转;翻来覆去。
引
1.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唐
《秋怀诗》之八
韩愈
2. 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
宋
《江上值雪效欧阳体次子由韵》
苏轼
3.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清
《聊斋志异·武技》
蒲松龄
3. 反反覆覆;重复。
引
1. 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
《南齐书·文学传·陆厥》
2. 〔清风〕忙入人参园里,倚在树下,望上查数;颠倒来往,只得二十二个。
《西游记》第二四回
3. 欲少窜易,而颠倒苦思,竟不能复更一字。
清
《聊斋志异·贾奉雉》
蒲松龄
4. 眼瞅着冯眉卿的背影,心里却颠倒反覆地想着刚才偷听来的那些话语。
《子夜》十一
茅盾
4. 倾倒;跌倒。
引
1. 蒿蓬代柱,大屋颠倒。
汉
《易林·同人之屯》
焦赣
2. 劭乃趋步逐之,不觉忽踏了苍苔,颠倒于地。
《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5. 倾覆;败亡。
引
1.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诗·陈风·墓门》
2. 不然,则我之衰困颠倒,获罪于天者既多,而并以累汝也。
宋
《庶弟昭甫墓志铭》
陈亮
6. 谓使倾覆、败亡。
引
1. 乡方略,审劳佚,畜积修斗而能颠倒其敌者也。
《荀子·仲尼》
7. 歪斜不正;倾侧。
引
1. 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唐
《醉后》诗
韩愈
2. 颠倒车马间,起先冰雪晨。
宋
《赠张康》诗
王安石
8. 形容因爱慕、敬佩而入迷。
引
1. 时君世主,亦皆昏迷颠倒于其说。
明
《传习录》卷中
王守仁
2. 凡见阿雏者,男则颠倒,女则欣慕。
清
《夜谭随录·阿
和邦额
3. 他给那镇上一个有名的坤伶颠倒了。
《风雪》三
王西彦
9. 指使爱慕、敬佩。
引
1. 待他回营归寨,自布牢络之术,乃汉王颠倒豪杰之处。
元
《气英布》第二折
尚仲贤
2. 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
清
《聊斋志异·狐谐》
蒲松龄
10. 错乱;混乱。
引
1. 胸中大扰,妄言想见,临死之上,颠倒惊惧,不知所为。
《吕氏春秋·情欲》
2. 羌贼不庭,西方用武,策画颠倒,兵师败没。
宋
《上范公参政书》
苏舜钦
3. 话别最好在行前八九天,临时是“话”不出来的。不是轻重颠倒,就是无话可说。
《往事(二)》九
冰心
11. 指使错乱,搞乱。
引
1. 亲其党类,用其私人,内充京师,外布州郡,颠倒贤愚,贸易选举。
汉
《昌言》
仲长统
2. 给事中刘𦶜尝劾其颠倒选法数事。
《明史·阉党传·张
3. 颠倒敌我,混淆黑白。
《香雪海·跃马横戈五十年》
柯灵
12. 反倒;反而。
引
1. 正论禅寂忽狂歌,莫是尘心颠倒多?
唐
《酬秦系山人戏赠》诗
皎然
2. 三条妙计都不济,好也,颠倒丢了一领锦征袍。
元
《千里独行》第三折
3. 此时我只有催促他的,怎的老弟你颠倒嗔我不阻止他起来?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13. 究竟;底细。
引
1.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
元
《赵氏孤儿》第三折
纪君祥
2. 到如今越不知个颠倒。
元
《刘行首》第二折
杨暹
14. 谓命运不好。
引
1. 思量起,是老亲合颠倒。
元
《琵琶记·五娘葬公婆》
高明
“颠倒”一词有多重含义,主要指上下、前后或次序的倒置,也可以表示事物的错乱、混乱状态。此外,“颠”还可以用于描述因爱慕或敬佩而入迷的状态,以及命运不佳等情况。
具体来说,“颠倒”的基本释义包括:1. 上下、前后或次序的倒置,例如将某物或某事的位置颠倒过来。2. 错乱、混乱,如精神错乱或事情不顺。3. 因爱慕或敬佩而入迷的状态,如“神魂颠倒”。4. 命运不佳,如“颠倒命运”。
此外,“颠倒”还常用于成语中,如“颠倒是非”,表示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在佛教中,“倒”也有远离错误梦想的意思。
“颠倒”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示位置的颠倒、事物的错乱、神的迷乱、命运的不佳等多重含义。
“颠倒”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和应用广泛而复杂,涵盖了从宗教、文学到社会仪式和艺术的多个方面。
在佛教中,“颠倒”一词通常指“上下颠倒”或“反向”,用来描述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结果。例如,在《净土论注》中,谈鸾提到修行者可能会获得一些看似正面的结果,但这些结果实际上是“颠倒”的,会破坏修行的纯净。
在文学和文化中,“颠倒世界”的概念反映了人类对社会规则的颠覆。这种想象在古埃及纸草书、经、希腊和罗马文学中都有体现,如年轻人命令成年人、动物说话等现象。这些颠倒世界的想象不仅是为了安慰人们,更促使我们反思由男性制定的社会规则,并促使这些规则随着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此外,在节日仪式中,“象征性颠倒”是理解节日本质的核心概念。这种颠倒不仅体现在滑稽表演和特定的节日仪式中,还贯穿整个节日精神。例如,在非传统的时间段观看电影或在工作日下午看电影,都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的颠倒。
在欧洲中世纪艺术中,“沙卡斯世界”的幽默表达也体现了“象征性颠倒”。这种颠倒包括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元素等多种模式,国王与奴隶、大人与孩子等对立关系的颠倒。
西班牙语中的“世界颠倒”概则强调了爱情和金钱如何使世界“颠倒”和“改变”,并积累了智者愚者、瘸子迅速等主题。这种颠倒不仅是修辞上的比喻,而是具有实质性和易于实现的特点。
在社会结构中,“颠倒”的概念超越了特定的文化或仪式,反映了社会权力关系的复杂性。例如,波普艺术和流行文化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符号内容进行伪造和颠倒,剥夺其原始身份功能,从而向其受众提供与他们身份相反的西。
总之,“颠倒”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含义丰富多样,涵盖了宗教修行文学想象、节日仪式、艺术表达和社会结构等多个领域。
成语“颠倒是非”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赵策二》,原意是指故意违反事实,混淆是非。这个成语结为动宾式,通常在句中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张仪向赵武灵王推行连横策略,建议赵国与秦国修好,以避被其他诸侯国联合攻打。这一策略最终导致了六国合纵联盟的瓦解。
“颠倒是非”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如宋代李光的《论邓雍第二札子》、元代脱脱的《宋史·李纲传下》等,均表达了对奸邪擅权、贤否混淆是非颠倒的批评。清代夏敬渠、刘鹗、姚雪垠、余秋雨等人的作品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和法律原则的质疑。
此外,“颠倒是非”还与秦始皇时期的丞相赵高有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为了试验臣子们是否忠于自己,曾将一只鹿献给二世皇帝,并谎称这是马。当问及群臣时,有人说是马,有说是鹿,赵高随后暗中杀害了那些回答说是鹿的人,从而达到了混淆是非的目的。
成语“颠倒是非”在现代应用中,常用来形容那些试图混淆黑白、破坏道德标准的人。例如,在一些阴谋家的惯用伎俩中,他们可能会故意颠倒是非,以达到己的目的。
在佛教中,“颠倒”具体指的是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也就是“错认”。这种颠倒是众生与佛的关键差距和迷悟的关键所在。颠倒是违背实相、本末混淆、倒置是非的意思,例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这些颠倒是无明烦恼所引发的,众生各有其颠倒梦想,如天人做的是安逸闲散梦,阿修罗做的是争强好斗梦,人类做的是富贵名利梦等。
远离错误梦想与远离颠倒梦想有密切联系。《心经》中提到,如果不远离颠倒梦想,它就会污染我们的心灵,产生妄想、妄念,导致烦恼不断。远离颠倒梦想意味着觉破了三障中的烦恼障,即破了迷惑的障碍、无明的障碍、烦恼的碍。只有依靠般若空性,看破世间的一切,了知万法皆如梦幻泡影,才能远离颠倒梦想,从而达到解脱。
“神魂颠倒”这一成语的起源和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情况如下:
成语“神魂颠倒”出自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该成语形容人因极度喜爱或迷恋某人或某事而精神恍惚,失去常态。另有证据指出,该成语最早见于《红楼梦》,与古代哲学思想有关,认为“神”和“魂”的失衡会导致精神状态失常。而,更多的资料支持其出自《醒世恒言》的说法。
在文学作品中,“神魂颠倒”常用于描述人物被特定情境所迷惑的状态。例如,在《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鞋》中,主角张荩因交友不慎,出入风月场所,被妓女们迷得“神魂颠倒”,连家里都不想回去了。此外,《焚香记》、《封神演义》、《镜花缘》等文学作品中也有使用此成语的例子。
其他文学作品如《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水浒传》和《西游记》中也展示了“神魂颠倒”的使用情况。例如,《西游记》中提到斗牛宫外二十八宿颠倒只有二十七位,内独少了奎星这里的“颠倒”即指错乱。
在现代生活中,“神魂颠倒”常用于形容朋友激动不已的状态或在演讲中作为形象比喻增强情感表达。它不仅限于描述对爱情的痴迷还可以用于描述对艺术、美貌等事物的陶醉。
成语“神魂倒”起源于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最早见于《红楼梦》,并在多个文学作品中广泛应用,用以描绘人物因强烈情感而陷入痴迷状态。
在心理学中,”颠倒命运”这一概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首先,从心理病理学的角度来看,命运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R.T. Vogel在其研究中指出,心理疾病可能源于对命运的不可改变的束缚,即个体无法自由地生活,只能在既定且难以改变的内在和外在条件下存在。这种命运的认同可能导致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
此外,从混沌理论的角度来看,命运与人类生活、命运以社会科学领域紧密相关。混沌理论揭示了宇宙的复杂性和确定性科学过程导致的意外结果,这表明命运并非完全随机,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观点强调了命运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心理学研究中时间距离和理解水平对命运感的影响也被探讨过。Jeremy Burrusan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过去事件的理解变得更加抽象,从而增强了命运感。这意味着人们在面对重大事件或遥远的过去时,更容易将这些事件归因于命运。
此外,暗示的心理效应也与命运有关。皮克·菲尔在其书籍中提到,一个颓废的人若被暗示即将转好运,他多半会比从前积,其积极的态度肯定会给他带来一个较为美好的改变。这表明,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之,在心理学中,”颠倒命运”这一概念涉及对命运的认同、时间距离和理解水平对命运感的影响以及示的心理效应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