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得亏警察及时赶到,不然局势就控制不住了。
2.得亏你的帮助,不然我真迈不过这道坎。
1. 幸亏。
引
1. 是呀!是呀!得亏你提补我!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2. 村干部普遍认为:“得亏这样一搞,要不就乱了,不但今年搞不好,还要影响明年。”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十二
毛泽东
“得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ěi kuī,主要意思是“幸好”“亏着”或“多亏了”。这个词常用于口语中,特别是在东北方言中较为常见。例如,“今天得亏没下雨,否则我就回不了家”这句话中的“得亏”就是表示因为幸运地避免了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个词的含义与“幸亏”相似,都是用来表达因为某种幸运的事情而避免了不利情况的发生。在不同的语境下,“得亏”可以表示庆幸或感激之情,例如在天气、健康或其他方面避免了不利的结果。
总结来说,“得亏”表示因为某种幸运的事情而避免了不利的情况,常用于表达庆幸或感激之情。
在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得亏”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在东北方言中,“得亏”表示“幸好”或“亏着”,即避免了不幸或得到了好处。而在黄陂方言,“得嘎”也作“得亏”,同样表示“幸亏”。此外,在宜昌方言中,“得是”和“得幸”都可以用来表示“幸亏”。
“亏得”一词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根据《古尊宿语录》中的记载,最早出现的记录是在南宋时期,但当时“亏”和“得”是两个独立的词,语义并没联系在一起。到了元代,“亏”和“得”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共现,不过仍然不是一个词,应该分析为一种跨层结构,“亏”为“多亏”,得”为“得到”,组合在一起就是“多亏+得到”。
此外,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亏”字的意义演变经历了从宋代到明代的不同阶段。在宋代,说话者同情受损者而非施恩者;在元代,说话者将施恩者视为受损者;而在明代,“亏”的用法进一步增加。
“得亏”和“幸亏”在汉语中都是表示因某种有利条件或他人帮助而避免了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词汇,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从字形上看,“得亏”和“幸亏”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得”,而后者含有“幸”。这种差异反映了它们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
从表达形式来看,“得亏”通常用于口语中,表示一种较为随意的语气,例如在《儿女英雄传》中提到:“是呀!是呀!得亏你提补我!”。而“幸亏”则更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强一种幸运或庆幸的情绪。
从语义程度上来看,“得亏”和“幸亏”都表示由某种有利条件或他人帮助而避免了不希望发生的后果,但“幸亏”更强调幸运成分,而“得亏”则可能带有稍微随意或口语化的色彩。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幸亏”可以表示在不利的情况下得到了好结果,而“得亏”则可能用于描述一种较为普通的情况。
此外,“得亏”有时也可以用作方言中的表达方式,如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提到:“村干部普遍认为:‘得亏这样一搞,要不就乱了,不但今年搞不好还要影响明年。’”。这表明“得亏”在某些方言中具有特定的使用场景和含义。
虽然“得亏”和“幸亏”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都表达了因有利条件或他人帮助而避免了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得亏”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虽然“亏”字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和含义,如表示损失、不幸或批评等,但“得亏”这个特定组合词的出现频较低。
从我搜索到的资料来看,“亏”字常用于构成一些常见的词汇和成语,例“亏损”、“吃亏”、“幸亏”、“扭亏”、“多亏”等。这些词汇在日常交流中较为常见。然而,“亏”作为一个独立的短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主要出现在特定的语境或书面语中。
在文学作品中,“得亏”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义和作用因情境而异。根据造句网用户分享的对话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得亏”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样表达。例如,律师提到自因房子被烧毁而得到保险赔偿,暗示了损失与补偿之间的平衡。这种情境下的“得亏”体现了在不幸事件中获得补偿的积极面。
此外,“得亏”还可以用于描述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中的复杂性。文章中提到一个性对自己的出身感到不满,认为至少需要一种长久的快乐生活来弥补。这种用法展示了“得亏”在个人情感中的应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挣扎和对幸福的追求。
在更广泛的文学创作中,“得亏”也可以作为情节发展的手段。例如,在网络小说中,主角从一无所有到获得财富的过程往往能带给读者强烈的爽点。这种情节设置中,“得”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还推动了主角的成长和反杀,从而获得更大的收获。然而,作者需要合理运用“得亏”,避免过于粗糙或毫无铺垫的情节,以引起读者的反感。
总之,“得亏”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不同场景和人物展现了其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