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写文章要抓住重点,不能主次不分,轻重倒置。
例句
1.这孩子大大咧咧的,说起话来不知道轻重。
1. 物体重量的大小。
引
1.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左传·宣公三年》
2.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孟子·滕文公上》
3. 量有轻重,平之以权衡,则不失黍丝。
《隋书·律历志上》
4. 林白霜慢慢地将这信笺折叠成为小方块,拈在手指上轻轻地颠着,似乎估量它的轻重。
《色盲》六
茅盾
2. 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
引
1.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富国》
2. 江南轻重,各有谓号,具诸《书仪》。
北齐
《颜氏家训·风操》
颜之推
3. 君父并立于天下,国自国,家自家,两不相涉,本无窒碍,尊号之有无,初不足为轻重也。
金
《君事实辨上》
王若虚
3. 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
引
1.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矣。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庄子·让王》
2. 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3. 我知道他是小孩子,说话不懂得轻重。
《四世同堂》四十
老舍
4. 谓增减。
引
1. 千乘之国,封天财之所殖,械器之所出,财物之所生,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然后千乘可足也。
《管子·国蓄》
2. 先是,百官俸寡狭,议增给之。时韩滉使度支,与衮皆任情轻重。滉恶国子习业张参,衮恶太子少詹事赵惎,皆少给之。
《新唐书·常衮传》
5. 喻贤愚;好坏。
引
1.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楚辞·庄忌〈哀时命〉》
2.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宋
《众人》诗
王安石
6. 谓左右、影响事物。
引
1. 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
《韩非子·人主》
2. 处周公之地,居上将之重,智勇冠俗,攻战如神,敌国系以存亡,鼎命由其轻重。
《北史·周室诸王传论》
3. 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
4. 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
清
《穷鬼传》
戴名世
7. 权衡;褒贬。
引
1. 利害之贤,或不好士,不能为轻重,则众不归而士不附也。
汉
《论衡·定贤》
王充
2.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宋
《众人》诗
王安石
3. 各国领事时有交涉事件,而其译员恒多任意轻重,致有彼此误会之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关于民清军交战情况》
8. 真伪虚实。
引
1. 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
《史记·大宛列传》
2. 但使慈侦视轻重,独与一骑卒过策,便前斗,正与策对,得其兜鍪。
宋
《容斋续笔·太史慈》
洪迈
9. 主次。
引
1. 衡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2. 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清
《日知录·去兵去食》
顾炎武
10. 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引
1. 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
北齐
《颜氏家训·音辞》
颜之推
2. 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
唐
《诗式·明四声》
皎然
3. 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夜》
叶圣陶
11. 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有《轻重篇》论述最详。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輕重學”。
引
1.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徯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史记·齐太公世家》
2. 盖管氏之轻重,李悝之平籴,耿寿昌之常平者,可谓不涸之食,不竭之府也。
唐
《辨水旱之灾明存救之术策》
白居易
“轻重”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重量的大小:这是最直接的解释,指的是物体的实际重量。例如,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提到楚子询问鼎的大小轻重,体现了对物品价值的重视。
情况严重程度的深浅:轻重也可以用来描述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例如,《隋书·律历志上》中提到量有轻重,平之以权衡,则不失黍丝,暗示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重要性。
事情的主次和缓急:轻重在排序和优先级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中提到轻重疎密,各得体宜,体现了根据情况灵活调整策略的智慧。
增减:在政治经济领域,轻重还涉及到资源和需求的调整。例如,《管子·国蓄》中提到视岁之满虚而轻重其禄,体现了根据资源和需求来调整政策的智慧。
喻贤愚、好坏:轻重也被用来比喻人的贤愚和好坏,如《楚辞·庄忌》中提到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体现了公正无私的品质。
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轻重在经济领域也有重要作用,如《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桓公利用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体现了通过合理分配源来促进社会和谐的智慧。
恰当或合适的性质或状态:轻重还指说话做的适当限度或分寸,如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意义的大小:轻重也可以用来表示意义的大小,如“轻重固何如哉”。
尊卑贵贱:轻重有时也用来指尊卑贵贱的人。
权衡;褒贬:轻重涉及到对事物的权衡和褒贬,如汉使言于外国,人人轻重不实。
“轻重”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内涵,不仅涉及物质重量,更涵盖了社会地位、权力、事情的紧迫性、人的品质以及经济管理等多个层面。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应用,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复杂性.
在古代文献中,“轻重”一词具有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古代统治者还利用轻重理论来推行政治和经济措施,如造六峜作算术、树五谷等,以及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道德品质与决策:
在处理工作时区分轻重缓急,以及小孩子说话时的轻重把握,都是轻重理论的实际应用。
历史事件与治国理念:
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轻重学”,说明轻重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文学与文化: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中提到江南轻重的称谓,反映古代社会对地域差异的重视。
对外贸易与战略:
“轻重”一词在不同朝代的含义变化主要体现在其词义范围、褒贬及轻重的变化上。我们可以看到“轻重”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及其含义的演变。
词义范围的变化:在古代,“轻重”一词主要指体的重量大小,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到通过比较重量来判断事物的轻重。此外,它还被用于描述程度的大小、事物主次缓急的程度,及教育子女时的教导。
褒贬及轻重的变化:在古代,“轻重”一词的褒贬含义也有所变化。例如,在《汉书·食货志》中,“钱益多而轻”表示不贵重或贱的意思。而在《荀子·富国》中,“辨轻重”则指尊卑。这表明“轻重”一词在古代不仅指重量,还涉及社会地位和价值判断。
历史文献中的应用:在《左传》、《书经》和《史记》等古籍中,“轻重”一词被用于描述事物的主次、缓急以及教育子女时的教导。这些文献中的例子说明了“轻重”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广泛应用。
“轻重”一词在不同朝代的含义变化主要体现在其词义范围的扩大、褒贬含义的变化以及在古代文献中的广泛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轻重”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已经扩展到了多个领域,涵盖了物理、心理、法律、医学、文学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
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轻重”通常指物体的重量大小,如哑铃、杠铃片、砝码、秤砣等工具或物品的重量。
情况严重程度:在描述事情的严重程度时,“轻重”表示事情的主次和重要性。例如,在工作安排中需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盲目行事。
恰当或适的性质或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轻重”也用来形容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或分寸,比如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意义的大小:在抽象概念中,“轻重”可以用来形容意义的大小,如文学作品中对情节的处理需要考虑其轻重。
政治经济学:在政治经济学中,“轻重学”是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涉及经济活动中的增减平衡。
心理层面:在心理学中,“轻重”用于描述心理上的权衡,如黑根在心里权衡轻重。
法律和医学领域:在法律和医学领域,“轻重”用于描述惩罚的宽严程度以及疾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与大小的关系。
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轻重”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对年龄小女孩的教导中提到“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
人名寓意:在人名中,“轻重”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如“轻重”用作人名时喻指婀娜多姿、谨慎小心、心怀感恩之意。
“轻重”在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物价与国家专营: 在春秋时期,管仲通过平衡物价、国家专营等措施,形成了国家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模式。例如,国家通过平收购粮食来增强城防和粮食储备,确保国家在战乱中不落后。此外,国家还通过控制货币流通来调节物价,如在谷物价格高时抛售谷物,在价格低时收购谷物,从而平衡市场供需。
农业治理与资源利用: 仲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法促进农业生产。例如,通过设立“壤列”制度来体现中央集权,利用自然规律和物资生产阶段来掌握物价的关键。同时,国家还通过借贷给农民粮食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在收获后以实物还贷。
对外贸易与经济战略: 管仲主张利用对外贸易和商战来制服、搞垮别国。例如,通过征收盐税来增加国家入,同时利用高价盐吸引其他国家前来朝拜,从而促进互利共赢。此外,国家还通过掌握纺织品和其他物品的交易来获取巨大利润,充实国家财政。
货币与经济调控: 管仲认为货币是流通手段,主张国家垄断货币,利用货币与他物品轻重关系的变化来增加国家的收入。例如,通过控制货币数量增减与物价涨落,适时抛出货币或万物来增加国家的经济收入。
以工代赈与社会福利: 在水旱灾荒年景,管仲主张以工代赈,让贫困无生计的贫民当庸工,挣钱糊口,度过荒年。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贫困问题,还保证了劳动力不流失他用,并使春耕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税收与财政政策: 管仲主张轻税和免税,减轻赋税负担,以促进生产发展。例如,在饥荒年不收税,而在其他年份根据情况征收不同比例的税。此外,国家还通过借贷给农民粮食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并在收获后以实物还贷。
在描述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时,“轻重”和“缓急”这两个概念是紧密相关的,但它们各自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理解这两概念的区别对于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决策制定至关重要。
“轻重”主要指的是事情的重要程度。它关注的是事情的优先级和价值,即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可以稍后处理。例如,在工作或学习中,有些任务可能需要立即完成,而有些则可以安排在较晚的时间进行。这种区分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事情需要优先考虑和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缓急”则侧重于事情的紧迫性。它描述的是事情的紧急程度,即哪些事情需要立即处理,哪些事情可稍后处理。例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反应,而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则可以按照计划逐步推进。
因此,“轻重”更多地关注于事情的价值和优先级,而“缓急”则关注于事情的紧急程度和处理的先后顺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需要同时考虑这两者,以确保既不忽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也不让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过多资源。
总之,“轻重”和“缓急”虽然都与事情的处理有关,但前者更侧重于事情的价值和优先级,后者则侧重于事情的紧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