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站在烟雨凄迷的江畔,眺望远方,心中若有所思。
例句
1.她孤独地站在窗前,眼中透出了凄迷。
1. 形容景物凄凉迷茫。
引
1. 烟雨凄迷僝僽损,翠袂摇摇谁整?
宋
《贺新郎·赋水仙》词
辛弃疾
2. 野花秋寂历,江草晚凄迷。
元
《送中上人归里》诗
善住
3. 一望长风夹,凄迷势更宽。
清
《江行始见芦花》诗
邢昉
2. 悲凉怅惘。
引
1. 中夜几回还自惜,缺壶歌罢意凄迷。
元
《营独山谷》诗
郝经
2. 何处客船歌水调,令人归思益凄迷。
元
《西津夜泊》诗
周
3. 词人问我重来意,吟也凄迷,说也凄迷,载得齐梁夕照归。
清
《丑奴儿令·答月坡》词
龚自珍
3. 悲伤怅惘。
引
1. 衡阳雁杳,湘浦鱼沉,苦道书难寄;几回魂欲断,思凄迷,梦绕关河月落时。
明
《香囊记·寄书》
邵璨
4. 指景物凄凉而模糊。
引
1. 凭栏徙倚三叹息,山云乱起烟凄迷。
清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唐孙华
拼音:qī mí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景象或情感凄凉而迷离,带有一种悲伤、迷茫的氛围。
例句:雨中的街道显得格外凄迷,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无尽的哀愁中。
近义词:凄凉、迷离
反义词:明朗、清晰
在文学作品中,“凄迷”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既凄凉又迷离的情感或氛围。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用法:
形容情感: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悲伤、迷茫或失落,如“她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凄迷”。
描绘景色:用于描写自然景色的凄凉与朦胧,如“月光下的湖面显得格外凄迷”。
营造氛围:在叙事中用来营造一种神秘而悲伤的氛围,如“夜色凄迷,仿佛预示着什么不祥之事”。
刻画人物:用来形容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状态,如“他在凄迷的雨夜中独自徘徊”。
“凄迷”这一词语常常能够增强文学作品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凄迷、悲伤和忧郁虽然都是负面情感,但它们在情感强度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凄迷通常指的是一种迷茫、失落的情感状态,带有一种朦胧的、难以捉摸的哀伤感。它常与某种模糊的、无法言喻的失落或无助感相关,可能伴随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悲伤则是一种更为直接和明确的情绪,通常由具体的失落、痛苦或不幸事件引发。悲伤的情感强度较高,往往伴随着哭泣、沮丧等明显的情绪表达。
忧郁是一种更为持久和深沉的负面情绪,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长期的悲观心态。忧郁可能没有明显的触发事件,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可能演变为抑郁症。
总结来说,凄迷带有迷茫和模糊的哀伤感,悲伤是对具体事件的强烈反应,而忧郁则是一种持久且深沉的负面情绪状态。
凄迷作为一种情感或氛围的表达,在不同文化中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以下是一些例子: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文文学和艺术中,凄迷常通过诗词、绘画和音乐来表达。例如,唐诗宋词中常用“凄凉”、“迷离”等词汇来描绘秋景、离别或思念之情,营造出一种哀婉的氛围。
日本文化:在日本文学和艺术中,凄迷常与“物哀”这一美学概念相关。物哀强调对自然和人生的无常感,常通过俳句、浮世绘和能剧等形式表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迷惘。
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学和艺术中,凄迷常与浪漫主义和哥特风格相关。例如,浪漫主义诗歌中常用“melancholy”或“gloom”等词汇来表达忧郁和迷惘的情绪,而哥特小说则通过黑暗的氛围和神秘的情节来表现凄迷。
印度文化:在印度古典文学和音乐中,凄迷常通过拉格(Raga)音乐和诗歌来表达。拉格音乐中的某些调式专门用来表现悲伤和迷惘的情绪,而诗歌则通过描绘自然和人生无常来传达这种情感。
总的来说,凄迷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方式虽然各有特色,但都通过语言、艺术和音乐等形式,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婉和迷惘情绪。
凄迷在音乐和艺术中通常通过情感表达、氛围营造和视觉或听觉元素来表现。在音乐中,凄迷可能通过缓慢的节奏、低沉的音调、哀伤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和声来传达,常见于古典音乐、民谣和某些流行音乐中。在艺术中,凄迷可能通过暗淡的色彩、模糊的线条、孤独或沉思的题材以及富有象征意义的构图来表现,常见于绘画、摄影和雕塑等艺术形式。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哀伤、忧郁或沉思的情感氛围。
凄迷这种情感通常指一种迷茫、失落或无助的状态,可能源于对生活、未来或自我价值的困惑。它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可能包括:
情绪低落:长期处于凄迷状态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增加。
自我怀疑:个人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选择产生怀疑,影响自信心和决策能力。
动力下降:凄迷感可能削弱个人的动力和目标感,导致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降低。
社交退缩:由于内心的迷茫和不安,个人可能倾向于回避社交活动,进一步加剧孤独感。
为了缓解这种情感,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与信任的人交流、或通过自我反思和设定小目标来逐步找回方向。
凄迷作为一种文学风格,常见于表达哀婉、忧伤、迷茫等情感的作品中。以下是一些历史上经典的凄迷文学作品案例:
《红楼梦》(中国,曹雪芹):这部小说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宝黛爱情悲剧,展现了人生无常和命运的无情,充满了凄迷的情感。
《呼啸山庄》(英国,艾米莉·勃朗特):这部小说以荒凉的约克郡荒野为背景,讲述了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恨纠葛,充满了阴郁和凄迷的氛围。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孤独与命运的不可抗拒,整体氛围凄迷而神秘。
《荒凉山庄》(英国,查尔斯·狄更斯):这部小说通过复杂的法律案件和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个人的无助,充满了凄迷与压抑的情绪。
《安娜·卡列尼娜》(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这部小说通过安娜的爱情悲剧,探讨了社会道德与个人欲望的冲突,整体氛围凄迷而沉重。
这些作品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凄迷的情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