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田地的意思

tián

田地

拼音tián dì

1.田地常用意思: 作为农田的土地。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土地 , 田野 , 田园 , 田产 , 田圃 , 地板 , 田畴

例句 1.这场春雨过后,田地里的禾苗变得绿油油的。
2.暴雨引发的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大量房屋。

2.田地常用意思: 境遇。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境界 , 境地 , 地步 , 境遇

例句 1.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实在有点不好办了。

田地引证解释

1. 耕种用的土地。

1. 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史记·萧相国世家》
2. 经雨篱落坏,入秋田地荒。 唐 《景申秋》诗之六 元稹
3. 小人一向种的老相公的田地,老相公有十余年不曾到此,小人将历年租米卖出来的银子收在家里。 《说岳全传》第三回
4. 雪,会冻得你发僵。并且最可怕的,是掩住了一切的丘陵、原野、田地,使我们找不到金黄的谷粒。 《海星·麻雀》 陆蠡

2. 地方;处所。

1. 不如驱入醉乡中,只恐醉乡田地窄。 唐 《奉酬苦雨见寄》诗 陆龟蒙
2. 〔舜〕将共工流逐于幽州田地,将𬴐兜放逐于崇山田地……天下百姓皆服其威。 《宣和遗事》前集
3. 庙官,你不要闹,我与你一个银子,借这埚儿田地,等俺歇息咱。 元 《看钱奴》第三折 郑廷玉

3. 路程;道路。

1. 贫僧非是凡僧,我是个禅和尚,两头见日,行三百里田地哩。 元 《忍字记》第一折 郑廷玉
2. 小人等虽在晁保正邻近居住,远者三二里田地,近者也隔着些村坊。 《水浒传》第十八回
3. 行到半里田地,到一个土坡上。 《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4. 犹地步;程度。

1. 虽然如此,也须是实到者个田地始得。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上
2. 敬是彻上彻下功夫,虽做得圣人田地,也只放下这敬不得。 《朱子语类》卷七
3. 而今又弄了这个疯女人来,在家闹到这个田地。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
4. 非经宋、元、明三朝的压迫、杀戮和麻醉,不能到这田地。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六)》 鲁迅


田地是什么意思

“田地”一词在中文中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耕种用的土地:这是“田地”最常见的意思,指的是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例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提到的“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貰贷以自污?”。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中都非常常见。

  2. 地方或处所:在某些语境下,“田地”也可以指一个地方或处所。例如,《大宋宣和遗事》中提到安禄山被贬至渔阳田地,这里的“田地”就是指一个地方。

  3. 路程或道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田地”还被用来表示路程或道路。例如,《水浒传》中提到的“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

  4. 地步或境况:在某些情况下,“田地”还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境况或程度。例如,《文明小史》中提到国家势力弱到这步田地。

  5. 文化和历史背景:在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田地”常常与农业、土地管理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相关联。例如,元稹的诗句中描述荒凉的秋田地,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

  6. 其他相关词汇:与“田地”相关的词汇包括“田野”、“田园”、“原野”等,这些词汇通常与自然风光、乡村生活有关。

“田地”一词在中文中不仅指代具体的耕种用地,还涵盖了地方、路程、境况等抽象概念,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田地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田地”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和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耕种用的土地:这是“田地”最直接和基本的含义。例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提到购买土地和租借土地的情况,表明“田地”作为农业生产用地的重要性。此外,《后汉书·班超传》中也描述了莎车疏勒拥有肥沃的田地。

  2. 地方或处所:在某些语境下,“田地”也可以指某个地方或处所。例如,唐代陆龟蒙的诗中描述醉乡田地狭窄,以及元代郑廷玉小说中借田地休息的情节。

  3. 路程或道路:在一些文献中,“田地”还被用来表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程距离。例如,《水浒传》中提到快活林离东门有十四五里的田地。

  4. 地步或程度:有时,“田地”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处于不利或糕的状态。例如,“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步田地”。

  5. 经济价值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田地仅涉及农业生产和经济价值,还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例如,雪后丘陵、原野、田地的荒凉景象反映了自然环境对田地的影响。

  6. 历史人物的命运:在一些历史故事中,田地承载着历史人物的命运。例如,舜将共工流逐于幽州田地,安禄被放逐于崇山田地,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权力斗争和人民的苦难。

“田地”在古代文献中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反映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态的重要象征。

田地一词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反映社会经济状况?

“田”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多个方面。

在古代封建社会,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核心,田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要场所,更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基础。井田制下的“公田”与“私田”划分,反映了早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关系,同时也制约着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国家的税收来源。这种土地制度强调地方性和家庭的重要性,对农业、人口税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了社会经济矛盾的激化,进而影响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例如,在清代,土地转手频繁,兼并正在进行,致农民大量逃亡现象。康熙年间,田亩多归缙绅之家,小民有恒业者仅占少数,余皆赁地出租。

近代以来,随着土地改革政策的推进,“田”作为生产资料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红楼梦》中描述的“抢田夺地”显了田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代表含义。此外,成语“田秩”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土地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土地多的人地位高、财富丰富,土地少的人地位低、财富稀少。

在现代汉语中,田地与其他词汇(如田野、田园)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现代汉语中,“田地”、“田野”和“田园”这三个词汇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各自也有独特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1. 田地
  2. 基本含义:田地是指用于耕种庄稼的土地。它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名词,通常指代实际的田或耕地。
  3. 应用范围:田地常用于描述具体的农业用地,如稻田、水田等。例如,“稻田”指种植水稻的水田。

  4. 田野

  5. 基本含义:田野既可以指野外或旷野,也可以指田地。它不仅包括了耕种的土地,还涵盖了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
  6. 应用范围:田野常用于描绘广阔的自然环境,如春日的田野开满鲜花。此外,田野也泛指农村地区。例如,《管子·八观》和《楚辞·九辩》中都有对田野的描述。

  7. 田园

  8. 基本含义:田园是指耕种庄稼的土地,同时也泛指风光自然的乡村。它不仅包括实际的农田,还可能包含园圃等人工景观。
  9. 应用范围田园常用于描绘理想化的乡村生活场景,尤其是通过理想化和习俗化的手法表现村民的生活。例如,陶渊明的诗作中就多次提到田园生活。

区别与联系

  • 区别
  • 具体性:田地是最具体的名词,专指用于耕种的土地;田野则更广泛,既包括田地也包括旷野;田园则更侧重于描绘理想化的乡村生。
  • 自然与人工:田野和田地更多地强调自然状态,而田园则可能包含一些人工元素,如园圃。

  • 联系

  • 共同点:这三个词都与农业和乡村生活有关,都描绘了与土地相关的场景。
  • 文化背景:它们在古代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综上所述,在现代汉语中,“田地”、“田野”和“田园”虽然有交集,但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使用场景。

田地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田地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反映了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复杂性。

在古代文学中,田地主要象征着农业生产、自然景观、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例如,在《叔于田》、《大叔于田》等诗篇中,田地不仅代表了土地本身,还象征着耕耘、丰收、生命、希望、和谐与安宁。这些象意义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田地也是精神象征,代表着勤劳、智慧、团结和仁爱。

进入现代文学,尤其是新世纪乡土小说中,田地的象征意义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田地逐渐被商品化,成为可置换的商品,这导致了乡村文化状态的改变。作家们通过商品化的土地意象展现了对现代物质文明的向往,同时也达了现代化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破坏。例如,在贾平凹的《秦腔》中,夏天义坚持躬耕,认为“土农民,土农民,没土算什么农民?”这反映了传统乡村秩序的坚持。

此外,部分土地因商品化而失去传统意义成为物质空壳,与人的关系淡漠甚至厌弃,这种“失根”的土地意象打破了传统乡村田园牧歌式的伦理秩序。例如,在《无土时代》中,天柱深爱着土地,想要将木城变成庄稼地,而刘高兴则主动抛弃土地,试图与过去的乡村决裂。

在文化记忆层面,田地意象作为一种反现代性文明的文化参照物,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例如,《无土时代》揭示了作为文化参照物的土地所独有的特征,贾平凹的小说《高兴》中的刘高兴则通抛弃土地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和行为逻辑。

田地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从古代的生产与自然象征,到现代的商品化、失根以文化记忆中的象征,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复杂性。

如何理解田地在农业和土地管理历史中的角色和影响?

田地在农业和土地管理历史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深远且多方面。

从农业起源角度来看,田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大约一万年前,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土地种植谷物,这不仅提高了食物产量,还推动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例如,在四大古文明中,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肥沃的土地和灌溉农业的发展为这些文明的兴起提供了基础。

田地在社会结构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极为重要。在古代中国,井田制的实施反映了田地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井田制不仅维持了王朝运转,还通过公田和私田的划分,形成了早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井田制逐渐被私田征所替代,导致土地兼并现象加剧,农民失去土地的现象频发。

此外,田地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耕地不仅是经济资源,还具有生态保障功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耕地对于维护粮食安全、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例如,可持续农业实践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健康,增强气候韧性。

田地在历史上的变迁也反映了政治权力和社会变迁的复杂关系。从殷周时期的井田制到秦汉以后的土地制度变迁,田地问题始终是社会矛盾和政治争的重要因素。例如,王莽建立“新朝”后宣布全国土地为“王田”,但这一做法伤害了大土地占有者和自耕农的利益,成为“新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田地在农业和土地管理历史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包括农业生产的基础、社会结构的基石、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政治权力和社变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