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底本的意思

běn

底本

拼音dǐ běn

1.底本常用意思: 手稿、草稿留存下来作为底子的本子。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原本 , 蓝本

例句 1.这本书是按照底本的排版印刷的。

2.底本常用意思: 抄写、刊印或校勘等所依据的本子。

词性名词
近义词

3.底本常用意思: 做生意的本钱。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句 1.我们需要尽快处理这批滞销货,保住底本。

底本引证解释

1. 底稿。

1. 向传阁中有丝纶簿,为拟旨底本,无论天语大小,皆录之,以备他日照验。 明 《野获编·内阁二·丝纶簿》 沈德符
2. 谨将原稿送呈,希饬贵高足钞录后即见掷,并无底本也。 清 《与黄香石》 恽敬

2. 校刊、翻译、刊印书籍时作为依据的本子。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据的原本。

1. [外] 前日老夫曾到他书房,见歌曲满案,已面谕一番,都把来烧毁了。难道又做?[小净] 不瞒老先生说,烧得几何?如今俳优所习,皆令郎歌曲。须是搜索外面底本,惩治演习之人,方断其作兴。 清 《西楼记·庭谮》 袁于令
2. 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也,定其是非之难。是非有二:曰底本之是非,曰立说之是非。 清 《与诸同志书》 段玉裁
3. 蟫隐庐有石印本,然其底本甚劣。 《书信集·致许寿裳》 鲁迅

3. 犹本钱。比喻可以凭借、依靠的钱物。

1. 积儹下十两白银,又有新做下一套绵衣,都是我身后的底本儿。 元 《渔樵记》楔子


底本是什么意思

“底本”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勘与古籍整理中的底本:在古籍校勘和整理过程中,底本是指作为主要依据的本子。例如,在校勘古籍时,选择一个本子作为主要依据进行校对,这个本子就被称为底本。同样,在标点、注释、今译或制作索引时,也会选用一个本子作为工基础,这个本子也可以称为底本。

  2. 叙述学中的底本:在叙述学中,底本述本的关系被用来描述文本的分层结构。底本通常指原始的、未经过叙述加工的文本,而述本则是经过叙述加工后的文本。这种分层模式强调了底本作为原始经验事实的基础性作用。

  3. 媒体与出版中的底本:在媒体作和出版领域,底本可以指用来重新创建原件的副本,如广播节目的原版磁带或软件产品的主拷贝。这些底本在制作过程中被视为珍贵的物品,并需要妥善管。

  4. 文学作品中的底本: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中,底本指的是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文本。例如,在研究《水浒传》时,底本可能包括多个不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最终的文本。

  5. 其他领域的应用:在商业和其他领域,底本有时也指资本或成本。此外,在佛教文献中,底本可能指某种原始的经典文本。

“底本”一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和意义,但总体上都涉及到作为基础、原始或主要依据的概念。

在古籍校勘和整理中,如何确定一个文本作为底本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在古籍校勘和整理中,确定一个文本作为底本的标准和方法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标准:

  1. 选择底本的标准
  2. 版本的时代先后:优先选择较早的版本作为底本,因为早期版本通常更接近原稿,具有更的可信度。
  3. 卷帙分合:考虑版本的卷数和篇章结构,选择结构完整、分卷合理的版本。
  4. 内容多寡:选择内容较为完整、无缺漏的版本。
  5. 版刻优劣:评估版本的版刻质量,优先选择版面清晰、印刷精美的版本。
  6. 行款、版式、牌记、题识、印文等细微问题:关注版本的行款、版式、牌、题识、印文等细节,以搞清版本源流。

  7. 确定主校本和参校本

  8. 校本:全书从头到尾都要核校一遍的本子,通常选择最优版本作为主校本。
  9. 参校本:用于在疑似之处加以参考的版本,可以多个版本。

  10. 校勘的方法

  11. 对校法:将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出差异并进行校勘。
  12. 本校法:以底本为基础,进行校勘。
  13. 他校法:利用其他文献或资料进行校勘。
  14. 理校法:通过逻辑推理和文献考证进行校勘。

  15. 校勘的具体步骤

  16. 调查版本情况:收集现存的所有版本,并草拟版本源流图。
  17. 考证版本过程:详细考证各个版本的流传过程和历史背景。
  18. 确定主校本和参校本:根据上述标准选择主校本和参校本。

  19. 校勘记的撰写

  20. 在校勘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校勘结果,包括对底本文字的修改和异文的标注。

  21.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22. 如果底本文字无法读通,可以参考其他版本的文字进行校改。
  23. 在无法找到好的版本时,可以采取采用底本的校勘方式,使用多个版本进行比较,择善而从。

叙述学中底本与述本的具体区别和应用案例有哪些?

在叙述学中,底本(fabula)与述本(syuzhet)是两个核心概念,们分别代表了叙述文本的不同层次和功能。底本通常被视为未被叙述者加工之前的原始材料集合,而述本则是叙述者通过各种叙述行为(如易位、限制、挑选、删节等)对底本进行加工后形成的最终文本。

底本与述本的具体区别

  1. 时间顺序与空间
  2. 底本的事件是绵延不中断的事件流,没有文字,因此谈不上篇幅,可以说是无限长的。底本不抽象,相反却相当具体,以至于完全无法用经验之外的概念统摄。
  3. 述本则是叙述者通过叙述行为将底本中的事件讲述出来的特殊形态,是阅读者感知这些事件的方式。

  4. 内容与形式

  5. 底本包含未选入述本的材料,包括内容材料(组成情节的事件)及形式材料(组成述本的各种构造因素),是叙述操作的聚合背景。
  6. 述本则是由叙述者控制的产物,是叙述者对底本材料的高度选择之后的结果。

  7. 选择与组合

  8. 底本与述本没有先后之分,选择与组合同时进行。底本是叙述操作的聚合轴上的痕迹,而述本是叙述者对底本材料的选择和组合的结果。
  9. 叙述行为在底本到述本的转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涉及选择和再现。

应用案例

  1. 《阿Q正传》
  2. 迅在《阿Q正传》中花费大量篇幅解释为什么选择“正传”二字,这实际上是底本到述本的选择操作。这种选择操作体现了叙述者如何从底本中提取并重组材料以形述本。

  3. 《列子》中的邻人盗斧故事

  4. 这个故事清楚地显示了在叙形成述本的过程中,对底本“元素材料库”进行选择而产生两个不同的述本。三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叙述改辙”的例子。

  5. 戏剧《游园惊梦》

  6. 在《游园惊梦》的戏剧演出中,杜丽娘的梦体验可以划分为演示叙述和语言叙述两个不同面的梦叙述。演示叙述和语言叙述分别对应底本和述本的关系。演示叙述是底本,而语言叙述是述本。

结论

底本与述本的区别在于它们在叙述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底本是未被加工的原始材料集合,而述本是经过叙述者加工后的最终文本。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选择与组合同时进行,本为述本提供了素材和背景,而述本则是这些素材经过精心选择和组合后的结果。

媒体制作和出版领域中,底本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具体括哪些?

在媒体制作和出版领域中,底本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签订底本使用授权协议:在《齐鲁文库》典籍编纂出版过程中,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合作,根据专家证意见和实际馆藏情况确定可收录底本清单,并签订底本使用授权等协议。

  2. 底本扫描和数字化:为了保底本的安全和便于使用,《齐鲁文库》项目中双方就底本扫描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推进典籍、红色文献、史志等编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3. 建立作品创作档案:对于剧本等作品,建立作品创作档案是重要的保护措施。这包括收集和保存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材料。

  4. 版权登记:通过版权保护中心登记剧本版权保护或委托登记影视剧本版权保护,这是目前最有效的保护自己影视剧本版权的方法之一。

  5. 物理保护措施:对于照片、书籍等底本,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使用无酸衬垫和紫外线过滤玻璃进行框架和展示,避免直接光源对底本的光损伤。

  6. 法律保护:通过在网站底部添加版权声明,表明内容的所有权,防止他人抄袭或盗用。这在法律上也为网站所有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文学作品研究中,如何选择和分析底本以理解作品的原始意图和演变过程?

在文学作品研究中,选择和分析底本以理解作品的原始意图和演变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详细阐述如何进行这一过程的方法:

  1. 选择底本
  2. 底本法:选择一个特别可靠的本子作为底本,只对其有明显讹误的地方加以修正。底本不一定选取最早的本子,而是用完好的最早印本作为底本,对照后来印本的第一版,将作者改订添加到底本中去。
  3. 手稿和初刊本:在底本选择中,手稿和初刊本具有优先性,因为手稿更多地承载了作者的“原初意图”,而初刊本则和作品最早发表的语境联系在一起。

  4. 分析底本

  5. 实质性异文与非实质性异文:区分实质性异文和非实质性异文。实性异文是指对作品意义有重大影响的差异,而非实质性异文则是次要的拼写或标点错误。
  6. 作者意图理论:选择作者的原始手稿,因为手稿中的拼写和标点等非实质性文本因素,反映的是作者本人的未受干预的意图。

  7. 理解作品的演变过程

  8. 谱系法:探索存世文献证据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考察异文,尤其是“共同讹误”和“独特讹误”,得出各版本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文本的谱系,最终定系统的“祖本”和“别本”,并对其作出“修正”。
  9. 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研究作品创作时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等,可以帮助理解其深层含义。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底层人民生活困境。

  10. 综合分析

  11. 背景了解:全面阅读、背景了解、结构分析、主题解读、人物分析、语言品味、文学风格考量、比较与对比、个人观点思、参考评论和研究。其中,背景了解是理解作品语境和作者意图的关键。
  12. 文学批评:利用文学批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释,关注词汇和语言选择是分析和解释文学作品的关键。

商业领域中,底本作为资本或成本的概念是如何界定和应用的?

在商业领域中,底本作为资本或成的概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文书原稿与成本的定义及其应用。

  1. 文书原稿
  2. 底本在文书领域中指的是文书的原稿或抄刊时所依据的稿本。例如,在校勘古籍时,通常使用古本或善本作为底本。

  3. 成本

  4. 在会计学中,底本也可以指物品的直接工资与直接材料费的总和。这意味着底本在这里是一个财术语,用于计算物品的生产成本。
  5. 此外,成本基础(Cost Basis)在金融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它通常指购财产的原始成本,并会根据在持有期间进行的改进或遭受的损害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一个人以30,000美元购买了一栋房子,当他去世时,房子价值为250,000美元。他的儿子和继承人收到房产后,可以以250,000美元的价格出售,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

在商业领域中,底本作为资本或成本的概念主要应用于文书原稿和财务成本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