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冲淡的意思

chōng dàn

冲淡

拼音chōng dàn

1.冲淡常用意思: 使某种气氛、效果、感情等减弱。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削弱 , 减弱 , 弱化 , 淡化
反义词 强化 , 增强

例句 1.你们加了这一场,反而把整个剧本的效果冲淡了。

2.冲淡常用意思: 加进别的液体,使原来的液体在同一单位内所含成分相对减少。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冲淡引证解释

1. 冲和淡泊。

1. 王安期为东海郡。 《世说新语·政事》
2. 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 《晋书·儒林传·杜夷》
3. 徽性冲澹,远势利。 《旧唐书·王徽传》
4. 这先生襟怀冲淡,其实可敬! 《儒林外史》第九回

2. 指诗歌语言质朴,意境闲适恬静。

1. 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慢而为冲澹。 唐 《诗式·诗有六迷》 皎然
2. 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淡深粹,出于自然。 宋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胡仔
3. 及来京师,又得好谦从弟文昌诗阅之,冲澹类汉魏,雄健如盛唐。 明 《故朱府君文昌墓铭》 宋濂
4. 诗境冲淡孤冷。 清 《两般秋雨 梁绍壬
5. 我自己本来是喜欢冲淡的人,譬如陶诗颇合我的口味。 《集外·我的作诗的经过》 郭沫若

3. 加入别的液体,使原液体在同一单位内所含的某种成分相对减少。

1. 雨水一多,把树头的甜味都冲淡了。 《青龙潭》第一幕 洪深
2. 请你把天下的悲哀作为你的悲哀,把天下的快乐作为你的快乐,那不是就可以把你个人的感情冲淡一些吗? 《蔡文姬》第三幕 郭沫若
3. 此刻人们心里想的,就只有这件事。以致说不清它是加强了还是冲淡了今天的节日气氛。 《三峡之秋》一 方纪
4. 梅佐贤耸一耸肩膀,稀松平常地笑了笑,想把韩云程辞职的事冲淡。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八 周而复


冲淡是什么意思

“冲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从基本的物理意义上说,“冲淡”指的是通过加入其他液体来稀释原有的液体,使其浓度降低。例如,往浓稠的墨汁里加水使其变淡,就是一种“冲淡”的行为。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冲淡”不仅限于物理上的稀释,还可以用于描述情感、气氛或效果的减弱。例如,时间可以冲淡痛苦,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平和。此外,“冲淡”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如谦虚淡泊、平和恬静,这种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也有体,如《晋书》中的描述。

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冲淡”是一种重要的美学范畴,常用于形容诗歌语言质朴、意境闲适恬静。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将“冲淡”列为第二品,强调其平和淡宕之境,妙合天机。这种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诗歌中,还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冲淡”也反映了一种生活度和哲学思想,它倡导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方式。丰子恺的散文作品就常常体现出这种“冲淡”的品格,他的文字简约而富有深意,通过平淡的叙述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冲淡”一词涵盖了从物理稀释到情感减弱、从性格描述到美学范畴的多重意义,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内涵。

冲淡在古代文学中的具体应用和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学中,“冲淡”这一概念主要源自道家思想,强调保持虚静、淡泊的心态,与自然和谐相融。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对“冲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其境界在于静默自守,无心追求,与自然万物同化,达“道”的境界。

具体应用和例子如下:

  1. 诗歌中的表现
  2. 王维的《竹里馆》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林中的宁静景象,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诗中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体现了冲淡之美,即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3.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通过描写敬亭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诗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也体现了冲淡之美,即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的心境。

  4. 书法中的表现

  5. 王羲之的书法: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王羲之的书法在晚年表现出“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特点,这正是冲淡美学的体现。米芾也曾经说过“右军末年”时的书法是“老而逸”,这种风格与冲淡美学相契合。

  6. 绘画中的表现

  7. 王维的山水画:王维的山水画以其萧疏清淡的风格成为南宗的开山祖,其画作如《鹿柴》等,流露出脱离尘世的虚无气味,展现出空灵之美。

  8.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9. 陶渊明的《饮酒》 :陶渊明的诗作如《饮酒》系列,通过质朴的语言和闲适的意境,展现了冲淡之美。例如,《饮酒·其五》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然自得的情趣。
  10.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淡泊诗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也体现了冲淡之美。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关于“冲淡”的详细解释和评价有哪些?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对“冲”这一美学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评价。他认为,“冲淡”是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领悟。具体来说,司空图通过一系列富有诗意的句子,描绘了这种境界的特征:

  1.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这句强调了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如同《庄子》中所说的“同乎无欲,是谓素朴”。这种状态要求诗人内心纯净,不被外界所扰。

  2.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这句描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如同鹤与飞鸟一起飞,象征着与自然的默契和融合。

  3. 犹之惠风,苒苒在衣:这句通过春风拂面的比喻,描绘了温而微妙的感觉,如同惠风轻轻吹拂衣襟,给人以清新之感。

  4. 阅音修篁,日载归:这句通过竹林的声音和美丽的阳光,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5. 遇之匪深,之愈稀:这句强调了这种境界的难得和珍贵,如同遇到深不可测的渊潭,越接近越显得稀少。

  6.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这句指出,真正的美不在于形式的相似,而在于内在的契合,如同握手之间便已别有洞天。

司空图还提到,“冲淡”与“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他强调,“冲淡”中的“虚”与“雄浑”中的“浑”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追求一种越形似的境界。

此外,司空图认为,“冲淡”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的诗作最典型代表,他们通过简古的语言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现代心理学中,“冲淡”如何被用来描述情感的减弱过程?

在现代心理学中,“冲淡”被用来描述情感的减弱过程,具体表现为通过掺入其他成分,使原本浓烈或强烈的感觉或情绪变得较为柔和或平淡。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努工作来减轻失恋带来的痛苦,或者通过幽默的方式冲淡电影中的悲剧元素。

此外,“冲淡”也可指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减弱某些情感。例如,有些情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再强烈,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消失。这种情感的减弱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调整和自我愈合的方式,帮助个体在面对创伤时保持内心的平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感都能被时间所治愈。有些情感,如得不到又放不下的情感,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流逝,仍然可能无法完全冲淡。这表明情感的减弱过程是复杂且多样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冲淡”还被用来描述一种心理状态,即“淡淡综合征”,这种状态下个体表现出较为淡漠的情绪反应。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防御机制、割舍掉自己内耗的部分,或是心智成熟速度加快等原因导致的。这种淡漠的情绪状态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调整的方,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综上所述,在现代心理学中,“冲淡”被用来描述情感的减弱过程,这一过程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通过时间的流逝、自我调整和自我愈合等方式。

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体现“冲淡”品格的具体例子有哪些?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中体现“冲淡”品格的具体例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丰恺的散文风格质朴无华,不堆砌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例如,在《湖畔夜饮》中,他描绘了西湖春夜的景色,用“酒阑人,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这样的句子,既展现了自然美景,又透露出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丰子恺的散文常常以平和、冲淡的方式呈现,追求自在的生活方式和洒脱的生活态度。例如,《缘缘堂续笔》中的回忆生活往事的作品,平和冲淡,追求自在的生活方式和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风格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缘缘堂随笔》,融童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此外,丰子恺的散文还具有“淡如菊”的特点,即朴实平淡、自然无饰的语言以及澄深远的艺术意境。他的散文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谛,神游于儿童纯真的情趣之中,于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描写细腻,叙述委。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中还有一种境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云舒”,这种境界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超然。他的文章读来雅致极高,虽然都是生活中平淡家常的琐碎事物,但在他的笔下这种简单平淡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风格,一种令人向往的淳朴雅趣的简单平淡生活。

丰子恺的散文作品中体现“冲淡”品格的具体例子包括其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平和冲淡的生活态度、淡如菊的艺术意境以及对生活的淡泊和超然。

“冲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应用有何异同?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冲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应用的异同。然而,可以从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取一相关信息来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冲淡”

  1. 文学与艺术中的“冲淡”
  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冲淡”一词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晋书·儒林传·杜夷》中记载:“夷,清虚冲澹,与俗异轨。”
  3. 唐代诗人皎然在《诗式》中提到:“虚诞为高古,以缓慢而为冲淡”,表明“冲淡”在唐代已成为诗歌的一种淡泊平和之格。
  4. 司空图在《二四诗品》中将“冲淡”列为一品,强调其艺术境界代表了一种和谐的美感,符合儒家文化中的“中庸”和谐观,也合道家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与禅宗天地万物平等共生的自然观。

  5. 传统节日与文化自信

  6.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逐渐受到重视,体现了中国文化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7. 这种现象反映了文化自信的提升,传统文化的流行“冲淡”了人们对洋节的热情,显示了国人日渐树立起的文化自信。

  8. 社会与个人层面的“冲淡”

  9. 在现代社会中,“冲淡”也被用来描述一种平和、淡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例如,韦应物的诗歌风格就被认为是“冲淡平和”的艺术境与人生哲学。
  10. 茶文化中的“冲淡”气息也被认为能够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带来心灵的平静。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dilution”

  1. 科学与技术中的“dilution”
  2. 在科学和技术领域,“dilution”通常指通过添加水或其他溶剂使液体稀的过程。例如,在化学实验中,稀释溶液是为了降低其浓度,使其更适合某些实验条件。
  3. 在财务报告,“dilution”可以指稀释股权,即通过发行新股或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增加公司股份总数,从而降低每股收益。

  4. 法律与政策中的“dilution”

  5. 在法律和政策领域,“dilution”可以指权利或利益的削弱。例如,在环境保护法中,“dilution”可能指通过某种方式减少对环的保护力度。
  6. 在国际关系中,“dilution”也可以指国际协议或条约中权利的削弱。

异同点总结

  • 相同点:无论在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中,“冲淡”或“dilution”都涉及到一种减弱或稀释的过程在中国文化中,这种过程往往带有美学和哲学上的意义,强调和谐与平和;而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过程则更多地现在科学、技术和法律等具体应用中。
  • 不同点:中国文化中的“冲淡”更多地与文学、艺术、人生哲学和社文化自信相关,而西方文化中的“dilution”则更多地体现在科学、技术、法律和政策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