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从小就立志要效法岳飞,尽忠报国,因此投身军旅。
2.民族英雄岳飞尽忠报国的事迹,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1. 竭尽忠诚。多指尽瘁国事或身殉国难。
引
1. 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
2. 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3. 臣祖父兄弟一门五人,皆伏节尽忠,身死王事。
唐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
陈子昂
4. 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
明
《谢召见疏》
张居正
5. 该军在华中及苏南一带尚有九万余人,虽受日寇和反共军夹击,必能艰苦奋斗,尽忠民族国家到底。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毛泽东
拼音:jìn zhō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对某人或某事竭尽全力,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例句:他在工作中尽忠职守,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近义词:忠诚、效忠
反义词:背叛、不忠
尽忠是指对国家、组织、领导或信仰等对象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甚至牺牲个人利益。它通常表现为坚定不移的支持、无私的服务和尽职尽责的态度。尽忠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许多文化和宗教中的重要价值观。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尽忠例子,以下是其中几个:
岳飞: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誓死抵抗金兵入侵,最终因奸臣秦桧陷害而被冤杀。
文天祥:南宋末年忠臣,在元军入侵时坚持抵抗,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表达对国家的忠诚。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义著称,曾为保护兄长刘备的家人而暂降曹操,但始终心系蜀汉,最终在战场上壮烈牺牲。
诸葛亮:蜀汉丞相,辅佐刘备父子,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忠臣的典范。
林则徐:清朝官员,在鸦片战争期间坚决禁烟,维护国家利益,展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忠诚。
这些例子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中,个人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奉献。
尽忠和忠诚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忠实和坚定支持,但它们在语境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忠诚 是一个更广泛的词,通常指对某人、组织、国家或原则的坚定支持和忠实。它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信赖和忠实,适用于各种关系和情境。例如,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士兵对国家的忠诚。
尽忠 则更具体,通常指在特定任务或职责中表现出极致的忠诚和奉献。它强调的是在行动上全力以赴,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来完成使命。例如,臣子对君主的尽忠,战士在战场上的尽忠。
简而言之,忠诚是一种态度和情感,而尽忠则是这种态度在行动中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中,尽忠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忠诚:在工作中尽职尽责,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完成工作任务,维护公司利益,表现出对雇主和团队的忠诚。
社会责任: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家庭责任:在家庭中,尽忠表现为对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履行家庭义务,维护家庭和睦,承担起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
国家忠诚:作为国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利益,遵守国家法律,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贡献力量。
朋友义气:在朋友关系中,尽忠表现为对朋友的真诚和信任,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维护朋友间的友谊和信任。
这些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中尽忠的多样化内涵。
尽忠对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尽忠意味着对职责、承诺或信念的坚守,能够培养责任感和诚信,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声誉,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组织来说,尽忠的成员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忠诚的员工通常更愿意为组织的成功付出努力,减少人才流失,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此外,尽忠还能促进组织文化的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总之,尽忠无论对个人还是组织,都是推动成功与和谐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