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所以成功通过了这次严峻的考验。
2.青年人必须具有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伟大志向。
1. 犹具备。
引
1.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唐
《坛经·般若品》
慧能
2. 有;存有。
引
1. 两人都各具有一张快活的脸。
《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
丁玲
2. 特别是对敌人具有刻骨的仇恨。
《东方》第六部第一章
魏巍
“具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拥有且存有主述事物的属性特征。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可以表示多种意思,主要包括以几点:
拥有:指对某物或某事的领有或保有。例如,“具有很大的耐心”表示某人拥有极大的耐。
具备:表示某人或某物具备某种特质或条件。如例,“这场运动具有远的历史意义”强调了该运动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存有:表示某物或某事存在或具备某种特征。例如,“两人都各具有一张快活的脸”描述了两个人都拥有快乐的表情。
抽象事物的特征:常用描述抽象事物的特质,如“具有信心”、“具有伟大的意义”等,这些用法强调了抽象概念的存在或特征。
在英语中,“具to有”可以译为“ have”或“to possess”,分别表示拥有或保有。此外,在德语中为“haben”或“besitzen”,在法语中为“posséder”或“avoir”。
“具有”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应用范围,涵盖了从具体物品到抽象概念的多种情境,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具有”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演变主要涉及“有”字的多重含义及其在不同语下境的应用。
“有”字的起源与本义: “有”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由“又”(表示手)和“肉”组成,象征持有。其本义包括获得、持有、领有、拥有等。在甲骨卜辞中,“有”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假借又”字,另一种是一种牛头形象字的形,用于表示财富象征。
“有”的引申义: 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语义逐渐扩展,除了表示持有或拥有外,还引申为存在、发生、达到一定数量或程度等含义。例如,在《春秋传》中,“有”被解释为不宜有也,即本不应该存在的情况。
“具有”的具体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具有”常作为动词使用,表示具备某种特性或能力。例如,《孟子》中提到:“冉牛、闵子、颜渊则~体而微。”(三人都具有圣人的全体,但未够广大)。此外,在元代汉语中,“有”的用法显得灵活而丰富,可以表示“具有”、“存在”、“是”动词义。
现代汉语中的演变: 现代汉语中,“具有”已经是一个固定搭配,表示某人或物具备某种特性或能力。例如:“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你接受的任务。”。
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拥有”和“具备”这三个词虽然都表示某种“拥有”的态,但它们在使用场景和含义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
使用场景:适用于描述人的特质、能力或抽象概念。例如,“他具有很强的领导力”。
“拥有”:
使用场景:常用于描述对物品、资源或财富的拥有。例如,“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
“具备”:
总结来说,“具有”更偏向于抽象概念的拥有,“拥有”则侧重于具物品或资源的占有,“具备”则强调条件或能力的齐全。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的翻译和理解确实存在差异,特别是在非中文语境中。这种差异主体现在语言结构和哲学概念上的不同。
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汉语中的“有”可以同时指代存在和拥有,这与英语中的“have”相似,但存在结构性的差异。在汉语中,“是”和“具有”无法同时表达存在和拥有两个概念,而在英语中,“being”和“have”则有明确的区。例如,在德语或西语的传统中,“在”(Sein,Being)与“有”(haben,have)之间的区别较为明显: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无在必定无有,但无有未必无在。
从哲学概念的角度来看,西方哲学中的“Being”概与汉语中的“有”存在显著差异。西方的“Being”是从“to be”即“是”发展而来的,而中国的“有”则是从“手持”和“拥有”的观念发展出的,意为“某人拥有某东西”。因此,直接用汉语的“有”来翻译西方的“Being”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它们在词义上存在根本的不同。
此外,在其他语言中,“拥有”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土耳其语中,“的猫是存在的”(Kedim var)意味着“我的猫”加上“m”表示所有权,而在斯瓦希里语中,“to have”由“to be”和“na”组成,表示“拥有”。这些差异反映了同文化中对“拥有”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我们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方式。
总之,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的翻译和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这不仅体现在语言结构上,还体现在哲学概念和文化表达方式上。
“具有”在法律、哲学或科学文献中的特定含义和应用主要涉及对某物或某种状的拥有、控制或具备。以下是详细解释:
法律领域: 在法律文献中,“具有”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物的法律所有权或控制权。例如,在私有制的讨论中,“具有”表示特定主体对物品的排性使用,即某物“应该”为谁所用、有益于谁。此外,“具有”还可以用于描述专有权利,即某物由特定个人或公司所有,并赋予其使用或销售的独家权利。
哲学领域: 在哲学中,“具有”常用于探讨存在的本质和关系。例如,拥有与具备的区别在于前者可能指实际占有,而后者则更多用于抽象事物。哲学家康德认,占有必须结合观察到的实际占有行为和意愿,即“将外物视为自己的愿望”。这种分析强调了“具有”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关系。
科学领域: 在科学文献中,“具有”常用于描述某种属性或特征的存在。例如,在生物学中,“具有”可以指某个物种的命名或其特定的生物学特征。此外,科学解释中的“nomic”关系也强调了基于合理联系的预期结果,即科中的“具有”往往意味着某种可预期的属性或行为。
“具有”在不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应用,总体上都涉及到某种形式的拥有、控制或具备。在法律中,它强调法律上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哲学中,它探讨存在的本质和关系;
要准确理解和使用“具有”这一词汇,首先需要明确其语义和用法。根据中的信息,“具有”表示存在,适用范围较广,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意义、价值、作用精神、风格、气概、信心、能力、水平、传统、特点、吸引力等。这意味着在使用“具有”时,我们通常是在描述某物或某人所具备的某种特性或能力,而这种特或能力往往是抽象的、非物质的。
例如,在句子“这家饭店已经具有接待国际会议的能力”中,“具有”用来述饭店所具备的接待国际会议的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物品或实体。因此,“具有”在这里强调的是饭店所拥有的某种抽象特质。
然而,“具备”则表示符合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多用于具体事物,如设施、条件、手续等,也可用于资格、技能、本领等。例如,“该校申请博士点的条件已经具备”中的“具备”强调的是学校满足了申请博士点的具体条件。
在否定句中,“具备”可以单独与名词或名词性词语组合为主谓短语,而“具有”通常不用于否定句。例如,“不具备条件/不具备报考资格”中的“不具备”强调的是缺乏某种具体条件或资格,而“不具有条件/不具有能力”则不常见,因为“具有”在否定句中使用较少。
综上所述,通过语境分析,“具有”这一词汇的准确理解和使用取决于所描述的特性的抽象程度以及是否处于肯定或否定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