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来。
2.这个会议是他提议召开的,他居然没有出席。
1. 犹安然。形容平安;安稳。
引
1.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诗·大雅·生民》
2.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3. 江汉浩浩而长流,天地居然而不动。
唐
《夏日晖上人别李参军序》
陈子昂
4. 余昔经桐庐古邑,山水苍翠,严先生钓石,居然无恙。
元
《唐才子传·徐凝》
辛文房
2. 显然。
引
1. 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
《尹文子·大道上》
2. 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三国志·魏志·何夔传》
3. 岑参在西安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韦应物作郡时亦有诗云:“宁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闲澹之趣,居然自异。
宋
《老学庵笔记》卷三
陆游
4. 唐毋煚有《古今书录》四十卷,又节略群书四录而成,即体制居然可见,惜并不存。
明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胡应麟
5. 她的声音不见得动听,但居然是一种哀怨的语调。
《外国旗》
叶圣陶
3. 俨然。形容很像。
引
1. 本政一断荤酒,皈依释氏,居然一头陀也。
明
《酌中志·各家经管纪略》
刘若愚
2. 其黠者颇与文人名士相结纳,借以假借声誉,居然为风雅中人。
清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
黄钧宰
4. 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引
1. 谢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学义不及孔岩,居然自胜。
南朝 宋
《世说新语·品藻》
刘义庆
2. 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
唐
《凉风亭睡觉》诗
裴度
3. 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
明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诗
高启
4. 这群雇佣兵在溃逃途中,烟瘾发作,居然躺在公路旁点起烟灯抽烟,结果一批批都被俘虏了。
《深情注视壁上人……》
秦牧
5. 倨然。傲慢的样子。居,通“倨”。
引
1. 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
唐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
玄奘
“居然”是一个汉语副词,表示出乎意料或意外的情况。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件事情的生或结果与预期相反,令人感到惊讶或不可思议。例如:“他居然能完成这个任务”表示对某人完成任务感到意外和惊讶。
在使用上,“居然”可以用于多种语境,包括表达对某人行为的惊讶、对事件的意外发现等。此外,“居然”还可以表示明白清楚,如“居然可知”。在古代文献中,“居然”有时也用来形容平安、安稳的状态。
与“竟然”相比,“居然”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一种不可思议和赞叹的情感。例如,在描述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或某人做出出乎意料的行为时,使用“居然”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惊讶。
“居然”是一个表达惊讶和意外的副词,其用法广泛且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古代文献中,“居然”一词的用法和例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根据《龙门新教案丛书——八年级语文(下)》中的解释,“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例如,在描述客店居住条件差的情况下,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结果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这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的态度,并且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此外,《The Gongsun Longzi and Other Neglected Texts》一书中提到,“居然”在某些古代文献中也有出现,如“形之與,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这里的“居然”表示“清楚地”或“明显地”,用于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不可混淆性。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居然”通常用于表示结果与预想相反的情况,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有这样”的意思。例如:“现在居然有了一头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这句话中的“居然”表达了对牦牛出现的意外和惊喜。
“居然”与“竟然”在语气和情感表达上存在一些差异。根据,这两个词都表示事情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期相,但“竟然”侧重于“不该这样而这样”,语气较重;而“居然”可以表示“不应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事实”,也可以表示“不容易这样而竟能这样”,用于前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轻,用于后一种情况时语气比“竟然”重。这表明“居然”在表达意外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时,其语气可能比“竟然更轻,但在表达不容易发生的事情时,其语气可能比“竟然”更重。
进一步释了这两个词的使用场景,指出“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有这样”的意思;而“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这再次强调了“竟然”在表达意外或负面结果时的强烈语气,以及“居然”在表达意外或正面结果时的相对温和语气。
提到,“竟然、居然”除了表确信之外还有出乎意料乃至隐含不赞成的意思,这表明这两个词在表达意外的同时,也可能带有说话人对结果的不认同或批评的语气。
“居然”与“竟然”在语气和情感表达上的具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当表达意外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时,“居然”的语气可能比“竟然”更轻;当表达不容易发生的事情时,“居然”的语气可能比“竟然”更重;
在现代汉语中,“居然”一词除了常见的表示出乎意料的用法外,还有一些不常见但有趣的例子和用法。
反预期表达:根据《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意外表达偏误分析》中的研究,“居然”作为一种反期表达,其逻辑关系可以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例句“一位从马来西亚来的女同学跟我们打排球的时候,他竟然变成了一个很善良的人”,尽管从逻辑上可以理解为文化交流可能导致的行为变化,但“居然”在这里强调了这种变化出乎意料的程度。
疑问或感叹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居然”可以以疑问或感叹的形式出现,如“一个小老百姓,跟官家较什么劲?”和“一个小小的财政局长,也就是在齐州,要放在北京,哪怕杭州,他算个什么呀!”这些句子通过“居然”表达了对事情结果的惊讶或讽刺。
与“应该”连用: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居然”可以与“应该”连用,形成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他居然有脸说应该道歉的人是我!”这种用法在其他语言中可能较为少见,但在汉语中却能有效传达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幽默或讽刺的使用:在一些幽默或讽刺的情境中,“居然”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这么厚的一本书,他竟然两天就看完了。”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阅读速度的惊讶,还带有一定的幽默感。
“居然”在不同地区或方言中的变体及其含义主要体现在其在汉语中的使用上。“居然”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居然”也用于描述未曾预料的情况,如《诗·大雅·生民》中的“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其他含义:
此外,“居然”有时也带有傲慢的意味。
与其他词语的区别:
“居然”与“竟然”在用法上有所不同。“居然”更强调惊讶程度,适用于各种情,而“竟然”则更多用于强调结果与预测相反的情境。
多语言应用:
在教学中有效地解释和使用“居然”这个副词,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引入情境: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假设情境来引入“居然”的用法。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在上海出差时意外遇到阔别十年朋友的故事,或者设置一个假设情境,如“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题,他居然也不会做”。
展示格式: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或用PPT展示常用格式“居然+动词/形容词”,帮助学生理解其结构和用法。例如,“十年不见,他居然这么胖了!”。
图片辅助:利用图片展示“变化很大”的景,进一步导入“居然”搭配形容词的用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居然”的含义。
例句分析:通过例句展示“居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例如,“这个女人为了不影响丈夫睡觉,居然放弃这次机会!”这样的例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居然”的具体应用。
练习巩固:提供语言点运用的练习,包括完成句子、词语搭配和辨析等。例如,描述图片、扩展成句、问答等形式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居然”的理解使用。
辨析对比:与其他类似词语进行辨析,如“竟然”、“不料”等,帮助学生区分这些词语的不同用法和语境。例如,“不料”是连词,放在第二个分句前;而“居然”是副词,放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常见错误纠正:指出留学生在使用“居然”时常见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例如,指出“居然”不能单独做成分,必须有主语或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