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黄河泛滥一直是黄河流域人们的心腹之患。
例句
1.这件事情涉及公司机密,我们一定要交由心腹去办。
1. 心与腹。
引
1. 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秦之有韩,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
《战国策·秦策三》
2. 譬之一人之身: 本朝者,心腹也;州郡者,四支也。
晋
《后汉纪·顺帝纪一》
袁宏
3. 帝曰:“吾母心腹疾,汝有汤药?”阜老对曰:“无,止有少盐酥,可煎而进之。”
《宣和遗事》后集
4. 儿,这药那里来的?委实好。吃下去喉咙里、心腹里都觉爽俐,精神气力也觉旺相。
《型世言》第四回
2. 比喻要害部位。
引
1. 上以略阳嚣所依阻,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
《东观汉记·来歙传》
2. 靖康之祸,纵元城了翁诸人在,亦了不得。伯谟曰: 心腹溃了。
《朱子语类》卷一三〇
3. 亲信。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
引
1. 宪既平匈奴,威名大盛,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
《后汉书·窦融传》
2. 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入为心腹,出作股肱。
晋
《辩亡论》上
陆机
3. 会兴宁伯李震与参将吴经有隙,经弟绶以舍人从震讨刘、石立功,官至千户,汪直用为心腹。
明
《双槐岁钞·卜马益》
黄瑜
4. 柳俊道:“我部下虽有心腹,却要朝夕听候。李元帅军法甚严,若失卯期,连主将都有责罚。”
《快心编二集》第六回
5. 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近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一齐交托与咱。
《赵阎王》第一幕
洪深
6. 遂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
《明史·冯胜传》
4. 衷情;真意。
引
1.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书·盘庚下》
2. 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咸絜身修思,吐情素而披心腹。
汉
《四子讲德论》
王褒
3. 说到相知的分际,司户隐瞒不得,只得吐露心腹。
《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4. 他一看我,我就要把心腹话都对他说出来。
《女店员》第一幕
老舍
5. 微笑中不仅表示对于生活的乐观……更容易当成个知己,以倾吐心腹为快。
《非梦集·白魇》
沈从文
“心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xīn fù,其基本含义是指信的人,即值得信赖的伙伴或知己。在古代文献中,“心腹”常被用来比喻要害部位,如心脏和腹部,因为它们是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引申为重要的、核心的人物或事务。
具体来说,“心腹”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含义:
亲信的人:指那些能够获得信任、愿意分享秘密和重要任务的人。例如,在古代文献中,心腹常指那些参与机密事务的人物。
比喻要害部位:在古代文献中,“心腹”也用来比喻身体的要害部位,如心脏和腹部,因为这些部位至关重要。
衷情和真意:在某些语境下,“心腹”还可以表示对某人的深厚感情或衷情,即愿意向对方诉内心深处的想法和秘密。
机要重任:心腹也可以指承担重要任务的人或事,比如在军事或政治域中,心腹往往是指那些能够执行关键任务的可靠助手。
“心腹”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多重含义,但核心都是指那些与己关系密切、值得信赖的人。这种用法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信任,也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古代文献中,“心腹”一词的用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亲信与忠诚在《战国策·秦策三》中,“心腹”被用来形容秦国对韩国的依赖关系,比喻为“人之病心腹”,即要害部位或关键人物。同样,在《后汉书·窦融传》中提到叠、郭璜为心腹,意指他们是在身边参与机密的人物。
要害部位:在《东观汉记·来歙传》中,“心腹已坏,则制其支体易也”这句话表明了心腹部位的重要性,如果心腹部位受损,则控制其他部分变得容易。
机要重任:在《明史·冯胜传》中,“遂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说明了心腹是指那些被委以重任的人。
衷情真意:在《书·盘庚下》中,“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则表达了衷心相待的意思。
比喻内部隐患:在《史记·范雎列传》中,“秦之有韩也,譬如……人之有心腹之病也”用以比喻内部的重大患或祸患。
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心腹”一词常用来指代那些对领导者极为忠诚、能够出谋划策并执行重要任务的人。以下是一些历史案例:
赵武灵王与中山国的危机: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召集大臣楼缓分析局势,指出中山国是赵国的心腹大患。这一典故出自《史记·赵世家》,比喻内部存在严重的祸患。
吴越战争中的伍子胥: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伐齐,越王勾践带臣子及厚礼来朝见,夫差特别高兴。然而,伍子胥认为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但夫差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几年后,越国趁吴国北上伐晋国时出兵伐吴,将吴国彻底打败。
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获胜后,开始剿灭李建成的心腹及其党羽,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刘邦的心腹樊哙: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心腹之一,以其勇猛和忠诚著称,在西汉帝国初创过程中立下卓著功勋。
蒋介的心腹韩练成:蒋介石在重庆建立国防研究院时,点名韩练成作为第一期研究员,并将其调进国防委员会侍从室,视作“心腹中的心腹”,可以托付党国头等绝密天机。
成吉思汗的心腹郭宝玉:郭宝玉在蒙古大军到达时率领手下人马投降,并献上安抚人心的政策被成吉思汗采纳。因此,他成为了成吉思汗的绝对心腹,负责重要的战事决策。
心腹、密友和知己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区分:
心腹:心腹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信任并分享秘密的人。在古代,心腹往往是指那些能够得到皇帝或领导信任的人,他们可以被托付重和秘密。例如,营长把我当做他的心腹,意味着我能够得到他的信任,可以分享一些重要的事情。
密友:密友是指那些非常亲近和要好的朋友。密友之间的关系通常基于深厚的情感和相互理解。密友之间可以分享个人的秘密和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信任和亲密的。
知己:知己是指那些了解自己并情谊深切的人。知己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基于情感的亲密,还包括对彼此的理解和支持。知己是友情的最高境界,被视为一生难求的朋友。
在现代汉语中,“心腹”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一变化:
此外,“心腹”还被用来形容内部的隐患或祸患,如“心腹之患”和“心腹大患”,这些成语强调的是潜在的威胁或危险。
语境变化:
“心腹”也可以指安排窃听对方私谈话的人,或是内部的奸细,是真正的“心腹之患”。
相关词汇:
近义词如“知心”、“挚友”、“知音”等,这些词汇用来表达与“心腹”类似的情感或关系,如深交、好友、亲信等。
成语应用:
成语“心腹大患”意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与“心腹重患”意思相近,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第54回。
文献考察与词典释义: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心腹”一词的含义在一定的异同。在汉语中,“心腹”通常比喻为极亲近且可深信之人,或者指至诚之心。例如,在《左传》和《孟子》中,“心腹”被用来形容君臣之间的信任和依赖关系。此外,“心腹”也常用于指代亲信或左右手,如在公司或政治场合中安插的心腹人物。
而在英语中,“henchman”一词最初源自古英语,意为种马或马夫,后来演化为心腹、亲信或侍从。在现代语境中,“henchman”可以指代流氓头子的手下,或者形容那些耀武扬威、不顾一切的人。这表明在英语中,“henchman”不仅有正面的含义,也有负面的含义,反映了其文化背景下的复杂性。
虽然“心腹”一词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亲近和信任的含义但其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