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件事是上级行政上的疏失,他本身并没有错。
2.就事件本身而言,我们应该试着理性地去分析。
1. 谓以自身为本位、中心。
引
1. 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
《庄子·天地》
2. 犹本性。
引
1. 且必有感也,摇而本身,又无谓也。
《列子·黄帝》
3. 原身。
引
1. 鹰照王怀,守道不移,慈惠难齐,各复本身。
《六度集经》卷一
2. 于是诸菩萨众从三昧起,各现本身,令诸大众一切咸见。或有菩萨,其身高大,若须弥山王。或有菩萨,身大八万四千由旬。
《大宝积经》卷一〇三
3. 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
唐
《甘泽谣·红线》
袁郊
4. 本身已败坏,此即魂耳,善相保。
南唐
《中朝故事》
尉迟偓
5. 你打着黄伞,抬着八人轿,却不是猴王之职分?故说你得了本身。
《西游记》第六二回
4. 自身。
引
1. 太阳居一,除了本身便是九个。
《朱子语类》卷七五
2. 你本身做亭长眈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
元
《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睢景臣
3. 其或户有田粮,而为他人所诡寄,或同户各房有田粮,而本身无有,又无伎艺营生者,亦为贫民,亦宜赈济。
明
《戒庵老人漫笔·论赈济遏籴》
李诩
4. 现在陈先生依据了来攻难的,却是他本身的态度。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
鲁迅
5. 奥兰格巴城本身美是美,更美的却在别处。
《印度情思》
杨朔
“本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běn shēn,意思是以自身为本位、中心,强调事物的内在本质或特性。它用于描述事物的本源、本质或固有属性,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在不同的语境中,“本身”可以有多种含义。首先,它可以指代自己或自身,即以自身为本位、中心。其次,“本身”也可以指代本性,即人的本性或天性。此外,“本身”还可以指原身,即原来的身份或前身,也可以指肉体。
在文学作品中,“本身”常用于强调人物的品质或事物的固有属性。例如,在鲁迅的作品中,“你本身做亭长躭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中的“本”,指的是个人的身份或特征。在古代文献中,“本身”也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原貌或肉体特征,如唐代袁郊的《甘泽谣·红线》中提到的“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身”,这里的“本身”指的是前身或肉体。
“本”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涵盖了自我、本性、原身、肉体、自己和本人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和运用“本身”一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达事物的本质和固有属性。
在古代汉语中,“本”一词的用法和例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从哲学角度来看,“本身”被解释为以自身为本位、中心的概念。例如,《庄子》中提到的“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表明了个体或事物的本性。此外,《列子》中描述的“摇而本身,又无谓也”,以及唐袁郊在《甘泽谣·红线》中提到的前身概念,都体现了“本身”指代个体或事物的本性。
“本身”还特指原身或肉体,如南唐尉迟偓在《中朝故事》中的描述。最后,“本身”也可指自身,如《朱子语类》卷七五中的“银启除了本身便是九个”,以及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的用法。
在文学作品,“本身”也有丰富的应用。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提到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这里的“自”相当于“本身”,表示个体的自我认知。此外,《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中提到的“初,弘景母梦青龙无尾,自己升天”,这里的“自己”也表示个体的自我认知。
在现代汉语中,“本身”、“自己”和“自我”这三个词汇虽然都与个体或事物的内在属性有关,但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本身” :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事物的内在本质或核心部分。例如,在讨论企业的潜力时,可以说“要挖掘企业本身的潜力”,这里的“本身”指的企业内部固有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此外,“本身”也可以用于强调某物的固有属性,如“生活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
“自己” :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含义。首先,它作为代词时,可以指代说话者本人,如“这是我的书”,这里的“自己”就是指说话者自己。其次,“自己”还可以表示某人自身的经历或特征,如“这是他的亲身经历”。此外,自己”还具有泛指特征,用于表达某个带普遍性的事实或信念,如“每个人都应该有自信”。
“自我 :这个词主要用来指代个体的自我意识或个性部分。例如,“自我肯定”就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的确认。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自我”常用来描述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总结来说,“本身”强调的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自己”既可以指代说话者本人,也可以泛指某个普遍的事实或信念;而“自我”则侧重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个性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本身”(itself)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多种形式上,其中最型的例子包括:
自指代:自指代是指作者在其作品中直接引用或提及自己的作品。这种手法在文学和电影很常见,例如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塞万提斯不仅提到了自己的另一部作品《加拉特亚》,还通过虚构的角色承认了《堂·吉诃德》及其主人公桑丘·潘萨的真实性。此外,丹尼斯·狄德罗的《雅克·勒·菲拉特和他的主人》、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冬夜旅行》以及约翰·巴思的《迷失在游乐场》等作品也采用了类似的自指代手法
元小说:元小说是一种通过打破第四面墙来实现自我引用的手法,使读者意识到自己是作品的一部分。例如,路易吉·皮兰德娄的《寻找作者的六个角色》和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电影《8½》都是典型的元小说作品。
重复和反向重复:在某些诗歌中,如沃尔特·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作者通过重复和反向重复的手法来探索自我、其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和谐感,还突出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本身”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主要涉及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用法。在古英语中,“self”一词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selbaz,意为“自我”,并用于第三人称和反身语态,如“ic selfa”(我自己)、“min selfes”(关于我自己)。随着间推移,“self”的使用范围扩展到指代与该人相关的人。1200年左右,“self”开始作为名词使用,指之前指定的个人或事物;到了14世纪初,它又变成了指代与同一人关系的人。
在现代英语中,“self”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self-evident”一词在1680年代首次出现,意为“显然的,无需证明或推理即可理解的”。此外,“self-defense”一词在1650年代首次出现,指“自我保护的行为”。在道德哲学中,“self-interest”一词表示“追求个人利益、对自己有利”,尤其是“自私、追求自我益的行为”。
“self”一词还衍生出了多个相关词汇,如“self-evidently”、“self-evidence”和“self-evidencing”。在中世纪英语中,“self”作为复合词的组成部分,如“self-bana”(自杀)、“self-lice”(自我爱、骄傲、自大、自负)和“self-will”(自由意志)。在16世纪中期,“self”再次成为活词,形成了许多单词,特别是在17世纪的论文争议中。
在不同的语境下,“本身”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有多种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使用“本身”:
基本释义:在日常用语中,“本身”通常指代事物、动、情况或想法的主体,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例如,在描述个人才能的积累时,可以说“他的成功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
作为名词:“本身”也可以指人的身份或使人与众不同的品质。例如,在讨论个人问题解决的依赖时,可以说“他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来克服困难”。
短语搭配:“事实本身”(the thing)指的是确切的事实、对象、想法、事件等。例如,在分析地震原因时,可以说“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本身引起的”。
哲学与抽象概念:“in itself”的含义是表示“本质上,本身”,强调事物的基本性质或特征。例如,在讨论教育的意义时,可以说“教育本身的乐趣在于知识的探索”。
日语中的应用:在日语中,“ー自身”用于表示人的问题或状态,而“ーそのもの”则用于表示具体抽象的事物。例如,“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和“出发点本身不错”。
误用与纠正:需要注意的是,“per se”的含义常被误用,它实际上表示“由自身产生或属于自身”,而非简单的“本身”。例如,在描述离婚的影响时,应避免说离婚本身”,而应说“离婚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父母间的持续冲突”。
英语中的其他用法:“in itself”还可以用来强调某事的特之处,使其更加突出和重要。例如,“这本身并不难,但是当所有其他事情放在一起时,就很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