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当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我们要虚心听从老师的教导,改正自身的缺点。
1. 亲自;自己。
引
1. 宪以单于不自身到,奏还其侍弟。
《后汉书·窦宪传》
2. 老身郑州人氏,自身姓刘,嫁的夫主姓张。
元
《灰阑记》楔子
李行道
3. 至二月六日,由许多友人之助,始脱身至英租界,一无所携,只自身及妇竖共三人耳。
《书信集·致李秉中》
鲁迅
“自身”在汉语中是一个表示指代自己的词语,拼音为zì shēn,意为自己或亲自。它强调个体自己的状况、状态或特点,常用于表达个人的身份或状态。例如,在句子“独自出外旅行,千万注意自身的安全”中,“自身”用来指代旅行者本的安全。
“自身”一词由两个字组成:“自”和“身”,其中“自”表示本人、己身等含义,“”表示人的躯体、生命等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自身”常用于强调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自我保护等方面。
此外,“自身”在不同的语境中也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的内在特质或能力,如“自身的能力”、“自身的价值观”等。还可以用于表达一种自我反思的状态,即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和理解。
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自身”也被用来探讨个体的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到的自我(self),它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负责维持人格的平衡。
“自身”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代个人的身体或生命,也可以指代个人的内在特质和状态,具有很强的自我指向性和强调个体自主性的特点。
在古代汉语中,“自身”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代词使用:在古代文献中,“自身”常作为代词,指代个人本身或某物本身。例如,《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中描述陶弘景母亲梦见青龙无尾,自己升天的情节,这里的“自己”即指陶弘景本人。
强调自我意识:成语“自身”(zì shēn)强个体的状况、状态或特点,常用于强调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自我保护。其结构由“自”和“身”组成,是一个合成词,起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外物》,描述了禽和万物失去家园后会回归自身的家园,寓意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
自我认知与生命哲学:在古代汉语中,“自”是一个象形字,最初指的是鼻子的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自己的意思。当人们表示自己时,总会指着自己的鼻子,因此“自”也引申出了自己、本人含义。这种用法不仅是一个代词,更是一种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让人们在与自然界的互动中,不断体悟生命的意义,找寻人格的完善。
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自身”也被用来描述个人的牺牲和奉献。例如,在巴金的《新生·四十七日》中,有“为了人类,牺牲自己”的表述,这表明了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应从自身找原因,并强调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扮演着调节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具体来说,“自我”的定义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自我代表人格结构的现实部,其作用是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使本能冲动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调节本我的原始冲动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
作用:
在心理学领域,“自身”被用来描述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这两个概念是理解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关键。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认知能力,即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能力自我概念则涉及个体对自己的全面认识,包括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经历和性格等方面。
自我意识的探讨始于哲学家对“自我”与意识活动的区分,如柏拉图认为灵魂控制人的形体活动和灵魂自身,而詹姆斯则将其引入心理学。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经历了起伏,从行为主义兴起前的浓厚兴趣到人本主义时期罗杰斯的深入研究,再到20世纪80年代后认知学派的重视,自我概念的研究逐渐普及。
在社会心理学中,自我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对于自己的认知、感知和评价,是个体对于自我身份和个体在社会中定位的心理构建。例如,一个高中学生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友好、善于体育的人,同时他也可能认为自己有一些缺点,比如容易紧张或者在某些学科上不够优秀。这些认知和评价形成了他的自我概念。
此外,自我概念是人类心理学中一个核心且多维的概念,它涉及个人作为独立于他人、具有连续性的实体的体验。自我表现为两个主要方面:“我”(I)和“我”(Me,“我”代表个人的主动性和对外界世界的参与,“我”则关注内省和自我评价。这种双重性是人类体验和心理理论的核心,帮助我们理解自我感知、身份形以及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动态互动。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自体是指个体对自身的内部表征或感知,包括自我识、自尊感、自信感等。健康的自体发展需要一个足够好的照顾者,通过一致的养育和回应,使婴儿感受到安全感和被接纳。自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依赖于个体能够内在化一种“足够好的”客体表征,即外在客体与内在客体之间的关系能够较好地整合和协调。
“自身”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过程可以从其历史渊源和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探讨。首先,“自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天地》中,原意指人的本性或前身,后引申为自身、肉体等概念。在现代汉语中,“自身”常用于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或事物本身,如“陈先生依据了来攻难的,却是他本身的态度”。
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自身”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它既可以作为从属代词使用,也可以作为主格代词使用。例如,在“你别想他会牺牲自己来成全你”这句话中,“自己”作为从属代词使用,而在“这是他自己的选择”这句话中,“自己”则作为主格代词使用。此外,“自身”一词还可以与第三人称代词相照应,如“李四认为张三害了他”,其中“他”就是“自身”的照应词。
在中文中,“自身”、“自己”和“本人”这三个词语虽然都与自我有关,但它们的使用场景和含义有所不同。
应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如声明、报告等,强调某事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自己”:
应用场景:广泛用于口语和非正式场合,如日常对话、自我描述等,强调主体的行为或特征。
“本人”:
总结来说,“自身”更侧重于事物的本质和独立性;“自己”则侧重于主体的行为和特征;而“本人”则侧重于强调说话者的身份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