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卫戍的意思

wèi shù

卫戍

拼音wèi shù

1.卫戍常用意思: (军队)警卫防守(多用于首都)。

词性动词
近义词 保卫 , 防卫 , 防御 , 警备
例词卫戍部队

例句 1.他临危受命,承担起了卫戍城池的重任。
2.战士们如同白杨树一般卫戍着祖国的边疆。

卫戍引证解释

1. 指帝王的武职侍从。

1. 先臣故怀安令道庆,赋命乖辰,自违明世,敢缘卫戍请名之典,特乞云雨,微垂洒润。 《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

2. 保卫戍守。


卫戍是什么意思

“卫戍”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主指警备和守卫。具体来说,“卫戍”可以指负责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的军队组织,也称为卫戍区。这一概念源于隶社会,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确立,特别是在北京设立了专门的卫戍部队。

在中国历史上,“卫戍”最初指的是帝王的武职侍从,负责保卫和守卫皇宫及周边地区。随着时间的发展,卫戍的概念逐渐扩展到都的警卫和守备任务,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卫戍区成为负责首都警卫的重要军事组织。

卫戍部队通常包括摩托化步兵、装甲兵、炮兵、仪仗兵等兵种,按师、团、营、连、排、班的序列编制。其主要任务括首都军事警卫、重点地区守备、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庆典及外交事务的礼仪任务、维护首都军人的军容风纪、进行军车交通安全检查以及协助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等。

此外,“卫戍”还可以用于形容军队在边境地区进行防守和巡逻,以保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例如,在古代,“卫戍”常用于描述军队驻守边境,以确保国家安全。

“卫戍”一词不涵盖了对首都的警卫和守备职责,还体现了古代和现代对于国家安全和边疆防御的重视。这种职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核心始终是保卫和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卫戍部队的历史演变是如何的?

卫戍部队的历史演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时期,其主要职责是担负首都警卫和守备勤务。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都有编有卫戍京师的部队,名称不一,如秦汉时期的戍守京城部队逐步发展为警卫宫廷和守备京师两部分。

“中华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时设立了南京卫戍部队,最早由国民党87、88师组成,这些部队装备精良,成员素质高,属于第一集团军,并拥有黄埔军校优秀毕业生的支持。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武装德械师,引进德国先进武器,使得南京卫戍部队成为当时全国实力最强的五支部队之一。然而,在解放战争中,由于部署失误和国军力量削弱,南京卫戍部队的能力有所下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于1949年2月成立了平津卫戍司令部,指定卫戍部队。1959年1月,成立了北京卫戍区,正式建立了卫戍部队。北京卫戍区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同时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和中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双重领导。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卫戍区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例如,1970年代初期,北京卫戍区下辖4个警卫师,但到了1983年,第2警卫师被撤销并改编为武警部队。进入21世纪后,解放军进行大规模调整和改革,北京周边武装力量隶属于中部战区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卫戍区的具体职责和组织结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卫戍区的具体职责和组织结构如下:

职责:

  1. 军事警卫: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重要政治活动和大型文化活动的安全警卫工作,以及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访问和待工作。
  2. 防卫作战: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防卫作战任务,包括重点地区的安全警卫、反恐维稳、打击犯罪等。
  3. 国防动员:负责安排和推进北京地区的国防动员相关任务,包括兵役征集、民兵队伍构建以及其管理等环节。
  4. 后备力量建设:在推进首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预备役人员组织训练、进行国防教育、实施国防动员等。
  5. 社会治安维护:协助地方政府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组织结:

  1. 领导机关:设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
  2. 警卫队:下辖两个警卫师,总兵力约3万人。警卫第一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主要负责北京内线保卫;警卫第师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主要负责北京外围机动作战。
  3. 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队伍:负责辖区内民兵、预备役、兵役和动员工作。
  4. 仪仗司礼大队:规模为正团级,负责管理外国政要访华时的分仗仪式和国旗护卫队。
  5. 老干部服务管理局:管理多个老干部活动中心,负责离退休干部和遗孀等的养老保障工作。

历史沿革:

  • 成立背景:1959年1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北京军区司令部卫戍勤务处和北市兵役局为基础组建北京卫戍区,1月30日正式成立。
  • 级别变化:自1976年至1985年期,曾被提升至兵团级别,直到1985年后恢复正规军级别。

卫戍部队在现代国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有哪些变化?

在现代国防中,卫戍部队的角色和重要性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先,北京卫戍区作为正军级单位,其职能不仅限于首都的安全保卫,还承担着国防动员和军事作战的职责。这表明卫戍部队在现代国防中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备转变为更加综合性的军事力量。

卫戍部队在现代化转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解放军陆军的现代化过程中,卫戍部队被纳入了合成部队体系,成为遂行全域作战和立体突击的关键力量之一。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卫戍部队的作战能力,也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

此外,卫戍部队在历史上的演变也反映了其重要性的变化。从古代京城管理到现代军事机构,卫戍区的地位和职能不断调整和提升。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卫戍区成为了新中国的军事重地,并参与了多次重大战争,为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戍部队在现代国防中的角色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职能提升:卫戍部队不再仅仅是首都的安全保卫力量,而是承担了国防动员、军事作战等多重职责。
  2. 现代化转型:卫戍部队被纳入合成部队系,提升了作战能力和应对复杂战场环境的能力。
  3. 历史演变与重要贡献:卫戍部队在历史上的演变反映了在国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重大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古代中国,卫戍部队是何负责边境防守和巡逻的?

在古代中国,卫戍部队负责边境防守和巡逻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边防体系的建立:西汉时期,为了应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通过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击败了匈奴,并在北方建立了完整的边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修建边塞、长城、烽燧和亭障等防御设施。这些防御工事不仅用于抵御敌人的进攻,还起到监视和预警的作用。

  2. 屯田兵的作用:为了确保边防部队的粮食供应,汉朝采了徙民实边和大兴屯田的政策,将大量平民迁徙到边境地区开垦土地,以充实边境军队的粮食来源。屯田兵作为边境的主要士兵,负屯田和戍卫工作,承担着高强度的劳作和杂务,如守望边境、处理军政内务等。

  3. 戍卒的职责:戍卒是边境的主要士兵他们需要进行候望、巡察天田和伐茭积薪等工作。天田是烽燧防御体系中的防御设施,戍卒巡查天田带,检测敌情和防止百姓外逃。伐茭积薪则是使用茭草作为示警信号,夜晚则使用苣火传递敌情。这套预警机制在汉匈战争紧张时期为军事决策和调度提供了宝贵时间。

  4. 巡逻和警戒:戍卒还需要站在虎落或天田进行候望,观察敌人的动向,点燃烽燧,拉响边警报。他们还需要记录自己的日常活动,如巡逻、喂养牲畜、砍柴做饭、种田除沙、修缮城墙等。这些任务确保了边境的安全和稳定。

  5. 医疗保障:皇帝为戍卒设置了医疗机构,备有药物和小病自愈方法,严重病情则由专业医官救治。这确保了戍卒在恶劣环境中的健康和士气。

  6. 民众参与:宋代还鼓励民众参与巡边工作建设工作,民间组织巡逻队,参与边境的防御和巡视工作。政府还鼓励民众参与筑城修筑城墙等建设工作,以加强边境的防御力量。

卫戍部队在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庆典及外交事务礼仪任务时,具体包括哪些活动?

卫戍部队在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庆典及外交事务礼仪任务时,具体包括以下活动:

  1. 迎送外国国元首、政府首脑及军队高级将领:这是卫戍部队的主要职责之一,涉及在外国领导人访华时举行的欢迎仪式,展示外交礼仪和军人风采。

  2. 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包括纪念活动、庆典仪式及大型官方活动的礼仪任务,如国庆阅兵、国家公祭等。

  3. 国旗护卫:自2018年起,负责天安门广场每日升降国旗及特定场合下的国旗护卫。

  4. 礼炮鸣放:设有专门的礼炮部队,按国际惯例和国内规定鸣放礼炮。

  5. 仪仗表演: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风貌,如参加阅兵式和其他军事交流活动。

  6. 标兵队任务:在庆典开始、军乐团奏国歌后,标兵队分组从东西华表两侧入场,在天安门金水桥一线每5米一个标兵,手持56式礼宾枪,站立约3个小时,直到群众游行方队结束。

  7. 军乐团演奏:解放军军乐团主要担负党、国家和军队历次重大典礼、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门广场升旗的司礼演奏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