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踉跄的意思

liàng qiàng

踉跄

拼音liàng qiàng

1.踉跄常用意思: 形容走路不稳,脚步歪斜的样子。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蹒跚 , 趔趄

例句 1.他听完这个消息后,一个人脚步踉跄地走回了寝室。
2.他语无伦次,脚步踉跄,像是喝了不少酒。

踉跄引证解释

1. 见“踉蹡”。


拼音làng qiàng

踉跄引证解释

1. 见“踉蹡”。


踉跄是什么意思

“踉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iàng qiàng”,意为走路不稳,跌跌撞撞。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行走时身体摇晃,难以保持平衡,容易摔倒或失去平衡的状态。踉跄的近义包括蹒跚、磕磕绊绊等,而其反义词则有健步如飞、四平八稳等。

踉跄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赠张籍》中,其中描述了一个人因疲劳或受伤而走路不稳的情景。此外,踉跄也出现在《三国演义》和《初刻拍案惊奇》等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物行走时的不稳定状态。

踉跄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行走状态,还可以比喻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不够稳定或笨拙。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有人因为疲劳、受伤或其他原因而走路不稳定时可以用踉跄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踉跄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因疲劳、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行走不稳定的情况。

踉跄一词在唐代诗歌中的具体用例子是什么?

在唐代诗歌中,“踉跄”一词的具体使用例子包括:

  1. 韩愈的《赠张籍》:“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君来好呼出,踉蹡越门限。”
  2. 陆龟蒙的《记事》:“圣道庶经营,世途多踉跄。”

《三国演义》和《初刻拍案惊奇》中踉跄的描述有哪些具体情节?

在《三国演义》和《初刻案惊奇》中,踉跄的描述具体情节如下:

  1.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中,描述了糜芳被箭伤后踉跄而来的场景。具体情节是:赵云在与曹军厮杀至天明时,发现刘备及其家属失散,于是决定去寻找他们。在混乱的战场上,看到糜芳面带数箭,踉跄地跑来。

  2. 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中,描述了道士拾取物品时踉跄跌的情节。具体情节是:道士去拾取物品时,脚步踉跄,连身子也跌倒了。

踉跄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有哪些例子?

踉跄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同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可以这样理解:

近义词:

踉跄的近义词包括“左摇右晃、“趔趔趄趄”、“摇摇晃晃”和“跌跌撞撞”。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 左摇右晃:形容身体左右摇摆,不稳定。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假装醉汉接客时,就用了这个词语来描述他的行走状态。
  • 趔趔趄趄:侧重于身体歪斜、脚步不稳。如《后庭花》中对人物行走状态的描述。
  • 摇摇晃晃:形容左右摇摆,不稳定。在《水浒传》中,施耐庵用“踉踉跄跄”形容人物行走的状态。
  •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如《海上花列传》中对人物行走状态的描述。

反义词:

踉跄的反义词包括“健步如飞”、“稳稳当当”和“四平八稳”。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行走稳定、步伐有力的状态。

  • 健步如飞:形容步伐快而有力。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 稳稳当当:形容稳妥恰当,安稳。如《警世通言》中对人物行走状态的描述。
  • 四平八稳:形容平稳、稳定。如《隋唐演义》中对人物行走状态的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踉跄和其近义词、反义词被广泛使用,以描绘人物的行动状态和情感色彩。

  • 《红楼梦》 :通过贾宝玉假装醉汉接客的故事,使用了“踉跄”一词来描述他的行走状态。
  • 《水浒传》 :施耐庵用“踉踉跄跄”来形容人物行走的状态,如在第四回中描述头重脚轻、东倒西歪的情景。
  • 《海上花列传》 :韩邦庆用“跌跌撞撞”来形容走路不稳的状态,如在第42中描述人物行走的情景。
  • 《警世通言》 :冯梦龙用“踉踉跄跄”来形容人物酩酊烂醉后的行走状态。
  • 《隋唐演义》 :描述国桢出得门来时踉踉跄跄地走上街坊的情景。

在现代汉语中,踉跄除了描述行走状态外,还有哪些比喻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踉跄除了描述行走状态外,还可以用来比喻做事不顺利或技术不熟练。

踉跄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踉跄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踉跄在汉语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行走时的不稳定状态,如蹒跚、摇晃等。这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行走的节奏感,例如《诗经》和《尔雅》中就有踉跄的记载。

踉跄一词的字形来源于“走”字旁加上“仓”声,表示行走有节奏的样子。在古代,踉跄还用来形容急趋,如踉捍(疾驰的子)。这种用法反映了踉跄不仅描述了行走的姿态,还涉及了动作的速度和力度。

此,踉跄一词在不同语言中的演变也值得注意。例如,在英语中,“stagger”一词源于古诺斯语“stakra”,意为推、挤、使打转,其字面意思可能用棍子在后面追打或赶,引申为蹒跚、踉跄及相关比喻义。这表明踉跄一词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类似的演变路径,即从描述物理动作到比喻心理状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