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人的意思

rén

大人

拼音dà rén

1.大人常用意思: 敬词。对长辈的称呼(多用于书信)。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词岳父大人

例句 1.一想到要拜见岳父大人,他就紧张得脸发白。
2.我终于见到了阔别近十年的父亲大人,不禁涕泗齐下。

2.大人常用意思: 成年人。

词性名词
近义词 成人
反义词 孩子 , 小孩 , 儿童

例句 1.他是个小大人,总喜欢装模作样地学大人说话。
2.他从不惹事生非,处处小心谨慎,大人都夸他懂事。

3.大人常用意思: 旧时对官员的称呼。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词知县大人

大人引证解释

1.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1.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易·乾》
2. 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3. 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辨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宋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 王安石
4. 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 《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5. 本朝内大臣、都统、尚书、侍郎、卿寺、学士、堂上官,皆称大人。中允、洗马、赞善、巡城御史、掌科给事,皆在本署中称大人,出署则否也。外官文职督抚、学政……武职提督、副都统、总兵、城守尉,皆称大人。 清 《听雨丛谈·大人》 福格
6. 响头不知磕了几千,总没有人挽回得动这玉大人的牛性。 《老残游记》第五回

2. 犹言王者。

1. 大人基命,不擢才于后土。 晋 《演连珠》之三 陆机
2. 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驱除,以明天诛。 《新唐书·陈子昂传》

3. 对宫闱近侍的尊称。

1. 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宫中,所谓程大人也。 《后汉书·陈球传》
2. 猗曰:“吾为卿作计,卿能用不?”二人皆曰:“谨奉大人之教。” 《晋书·刘曜载记》

4. 指世家豪右。

1. 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 《后汉书·岑彭传》
2. 比至长安,众十余万。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5. 指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1.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孟子·告子上》
2. 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 汉 《法言·学行》 扬雄
3. 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 三国 魏 《大人先生传》 阮籍
4.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失题》诗 秋瑾

6. 对老者、长者的敬称。

1. 祖父纯,字桓公……三辅号为“大人”。 《后汉书·苏章传》
2. 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李固传》

7. 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1.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史记·高祖本纪》
2. 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3.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这里是姑奶奶大人,有话不先来和姑奶奶说,再和谁说。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5. 大哥大人手足。 《致秋誉章书》 秋瑾
6. 此颂抑卮长兄大人进步。 《书信集·致蒋抑卮》 鲁迅

8. 指成年人。

1. 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 《后汉书·南蛮传》
2. 昔有一猕猴,为大人所打,不能奈何,反怨小儿。 《百喻经·猕猴喻》
3. 虽然我们宝玉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 《红楼梦》第五六回
4. 大人们不知在喊些什么,小孩子也跟着在喊。 《奔》 丁玲

9. 身材长大的人。

1. 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 《山海经·大荒东经》
2. 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临洮。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3. 襄武县言有大人见,长三丈余,迹长三尺二寸。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

10. 古代北方部族首领之称。

1. 八部大人共议立比为呼韩邪单于。 《后汉书·南匈奴传》
2. 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 《周书·文帝纪上》
3. 其部族之大者曰大贺氏,后分为八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


相关词 大人君子 大人虎变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先生 王公大人
拼音tài rén

大人引证解释

1. 周代占梦之官。

1. 大人占之。 《诗·小雅·斯干》


相关词 大人君子 大人虎变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先生 王公大人

大人是什么意思

“大人”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其具体意思取决于语境和历史时期。以下是“大人”的几种主要解释:

  1. 对长辈或父母的尊称: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常用称呼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年长的亲属,表示尊敬和礼貌。

  2. 成年人:在现汉语中,“大人”通常指成年人,与儿童相对。

  3. 地位尊贵或德行尚之人:在古代文献中,“大人”常用来指代有地位、有德行的人,如贵族、官员或道德高尚的君子。

  4. 对官吏或权贵的称呼:在古代官场中,“大人”是下属对上司的尊称,也用于称呼地方豪强或高级宦官。

  5. 身材高大的人:在某些情况下,“大人”也可以指身材高大的人。

  6. 部落首领或地方豪强:在古代,某些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也被称为“大人”,如契丹部落的首领。

  7. 哲学和文化中的“大人” :在儒家思想中,“大人”指的是德位兼备的人,具有高尚品德和远大志向的人。

“大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示尊敬长辈、成年人、地位尊贵之人、官吏、身材高大之人以及哲学意义上的德行高尚者等多重含义。这种多义性体现了“大人”一词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大人”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使用例子和史背景非常丰富,其含义和使用范围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以下是对这一称谓的详细解析:

  1. 最早出现与基本含义
  2. “大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指代圣人或君子,即身居高位的当权者。儒家将道德高尚的人称为君子,因此“大人”一词也被赋予了这一含义。
  3. 在先秦时期,“大人”主要指占梦官员和品德高尚、身居高位之人。

  4. 对父母长辈的尊称

  5. “大人”也是对父母长辈的尊称。如,《史记》中的“大人”是刘邦对父亲的称呼。东汉范滂称母亲为“大人”:“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称晚唐诗人刘禹锡的母亲为“大人”:“无辞以白其大人。”。
  6. 在《后汉书》中,“苏纯三辅号为大人”中的“大人”指长老。《呼韩邪单于传》篇有“大人相难久之”记载,后汉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唐盖苏文父为东部大人。

  7. 对官员的称呼

  8. 在宋以前,“大人”多用于指称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如道德高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以及父母、叔伯等长辈。例如,《汉书中汉高祖对其父亲刘太公说:“始大人以臣为无赖。”。
  9. 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中,“大人”专指天子公卿大臣之类不能称“大人”。
  10. 到了元代以后,“大人”逐渐成为对官员的称呼,最初从尊称宫廷中的太监开始,后逐渐推广至其他官员。清代,“大人”成为对高级官员的正式称呼,包括六部、大小九卿、督抚、藩臬、运道等。

  11. 少数民族首领和贵族

  12. 在宋代及之前的正史中,“大人”多指少数民族首领或少数民族政权中的官员。例如,《后汉书·南匈奴传》中提到的“大人”。

  13. 文化背景与社会变迁

  14. 到清代时期,由于剃发易服和文字狱的盛行,中国人的节操逐渐降低,“大人”一词成为了一种很普遍的称呼,上到宰相下到九品小吏,皆被称呼为“大人”。
  15. 然而,如何称呼“大人”是有讲究的,一般是下级称呼上级的,同级之间,谁也不会自降身份,同级之间对称有另一套系统。

  16. 电视剧中的错误用法

  17. 在一些元明前的电视剧中,“XX大人”的叫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大人”在当时并不普遍使用,且有等级之分。

综上所述,“大人”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使用例子和历史背景表明,它不仅是一种尊称,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

在儒家思想中,“大人”的定义和特征有哪些详细描述?

在儒家思想中,“大人”的定义和特征有多个层面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德行、智慧、社会责和天人合一等方面。

  1. 德行与智慧
  2. “大人”一词最初指统治者或社会地位尊崇之人,但后来更多地用人的德行高下来界定。儒家认为,“大人”能够坚守礼法所承载的道义,不受外在诱惑的累,不为利益所动。
  3. 孟子认为,“大人”是指那些能够保持赤子之心的人,即心性纯正、不被外物所迷惑的人。他还指出,“大人”应先确立心作为大者的官能,如此则不会被耳目之官的欲望遮蔽。

  4. 社会责任

  5. 在《大学》中,“大人”被视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能够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成为一个被人们尊敬的有担当的人。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个人的道德素养上,也体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

  6. 天人合一

  7. 王阳明对“大人”的理解为精辟通透,他认为“大人”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种理解强调了“大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的和谐统一。
  8. 孟子也提到,“大人”应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了“大人”的崇高精神特质。

  9. 历史演变

  10. 在古代文献中,“大人”一词的含义可能更广泛。例如,在《周》中,“大人”通常指达官贵人或贤能之人。在《诗经》中,“大人”特指周王室负责卜筮的总管。
  11. 近现代,“大人”主要是指成年人,不仅表示生理体征成熟,更是说明个体的德性成熟,且具备了“大人”所应有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大人”在儒家思想中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涵盖了德行、智慧、社会责任和天人合一等多个方面。

“大人”作为对官吏或权贵的称呼,在古代官场文化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大人”作为对官吏或权贵的称呼,在古代官场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一称呼不仅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还反映了社会序和文化传统。

从历史演变来看,“大人”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指圣人或君子,来逐渐用于尊称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贤者。在周代,“大人”特指诸侯、大夫等高级贵族,象征权力与地位。汉唐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加强,官僚体系完善,“大人”广泛应用于官场,但并非所有官员都能享有此尊称,常只有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才会被尊称为“大人”。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成熟,官僚体系细化,“大人”称呼更加普遍。清代以四品以上官员称为“大人”,四品以下则称“老爷”。在明清时期称官员为“大人”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但一般下级称呼上级,同级之间则有另一套系统。皇帝也不会称呼自己的臣子为“大人”。

在实际应用中,“大人”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人”专指父母长辈。直到唐宋时期,“大人”开始不再仅限于家庭成员,但此时它仍不常于当面称呼官员。元代开始,下级官员当面称上级为“大人”,而明清时期,这一用法才被普遍使用。直到晚清时期,只有知府以上级别的高级官员才被称为“大人”。

通过对“大人”称呼的研究,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严密结构和人际交往中的尊卑有序。它不仅是个人地位的彰显,更是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或文化中,“大人”一词的含义和用法有何异同?

不同民族或文化中,“大人”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存在一定的异同。以下是对这些异同的详细分析:

异同点分析

1. 含义的多样性

  • 中文中的“大人” :在中文中,“大人”一词具有多种含义。它可以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也可以是官场中下属对上的称呼,或对宫闱近侍、世家豪右、德行高尚的人的尊称。此外,它还用于对老者、长者、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以及对同辈或朋辈中年事稍长者的称呼。在现代语境中,“大人”特指成年人,身材高大的人,以及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谓。
  • 日语中的“大人” :在日语中,“大人”也有多种含义。它可以指学者或师傅,表示尊敬;也可以指领主、主人或贵人的尊称在中世纪后期,村落的代表者被称为“お成名”,他们是村落自治组织的领导者。此外,“大人”还指成年男性和女性,即完成成人式的人,以及成熟的人,具有成熟的思想和态度。

2. 历史演变

  • 中文中的“大人” :在古代文献中,“大人”可以指代王公贵族、德高望重的人、父母或尊长,也可以指成年人或巨人。在现代汉语中,“大人”通常用来称呼成年人,也可以用于对父母或长辈的尊敬。
  • 日语中的“大人” :在古代日本,“大人”一词源于“お成名”或“お becomes”。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人”逐渐成为表示成长和责任的词汇,涵盖了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

3. 文化背景

  • 中文中的“大人” :在中国文化中,“大人”一词体现了对长辈和权威人物的尊敬。例如,在官场中,“大人”是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此外,“大人”还用于描述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 日语中的“大人” :在日本文化中,“大人”一词同样体现了对成熟和责任的重视。例如,在村落社会中,“大人”和“年寄”是年长者组织,具有指导作用。此外,“大人”在佛教中也有特定含义,指佛菩萨。

4. 现代应用

  • 中文中的“大人” :在现代汉语中,“大人”主要用于称呼成年人,也可以用于对长辈的尊敬。例如,在通信中,它常用于指成年人或身材长大的人。
  • 日语中的“大人” :在现代日中,“大人”仍然用于表示成熟和责任。例如,在社会层面,表示某人值得信赖,可以委托其工作。

总结

不同民族或文化中,“大人”一词的含义和用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体现了对成熟、责任和尊敬的重视。中文中的“大人”更多地涵盖了社会地位、年龄、智慧和道德等多个层面的含义,而日语中的“大人”则更侧重于表示成长和责任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大人”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有哪些显著特点?

现代汉语中,“大人”一词的使用频率和语境变化有以下显著特点:

  1. 多义性和广泛使用
  2. “大人”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多义性,可以指代高位者、官场中下属对上司的称呼、王者、宫闱近侍的尊称、世家豪右、德行高尚的人、对长者的敬称、对成年人的称呼、身材高大的人,以及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等。
  3. 在不同语境下,“大人”可以用于描述海滩上的大人小孩、古代官员、战争中的大人、日常生活中的大人等,展现了其在汉语中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4. 尊称和敬意

  5. 在现代汉语中,“大人”通用来尊称或称呼长辈、上级或尊贵的人,强调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敬意。
  6. 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能用“大人”来称呼年长的亲戚或邻居,表示尊敬。

  7. 历史演变与文化背景

  8. “大人”一在中国古代出现很早,最初指德高望重或位高权重的人。先秦文献中,“大人”一词的含义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德高,二是位高。
  9. 秦汉之后,“大人”的含义逐渐丰富,除了有德、有位之外,还被用来称呼父母尊长,如父亲、母亲等。
  10. 到了明清两朝,“大人”一词开始流行,成为对官员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人”的称呼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京官,到地方巡按等,再到地方的高官贵官。

  11. 影视作品中的使用

  12. 在古装电视剧中,“大人”一词的使用需要根据官员的具体官品来判断。例如,在宋代,“大人”一词仅用于称呼父亲。然而,一些影视剧为了戏剧效果,可能会滥用“大人”一词,这与历史不符。

  13. 现代应用

  14. 在现代汉语中,“大人”一词不仅用于正式场合,还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在商店中对顾客的称呼,或者在社交场合中对朋友的尊称。
  15. 此外,“大人”一词也用于成语中,强调在中国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