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公园中芳菲的花草让他流连忘返。
例句
1.这间古屋因多年无人居住,院子里已是芳菲凋零的景象。
1. 花草盛美。
引
1. 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南朝 陈
《阳春歌》
顾野王
2. 从今沁园草,无复更芳菲。
唐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之一
韩愈
3.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红楼梦》第五十回
2. 香花芳草。
引
1. 乘春重游豫,淹赏玩芳菲。
唐
《二月奉教作》诗
李峤
2.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元
《题败荷》诗
王翰
3. 玩婵娟华清宫殿,赏芳菲花萼楼台。
清
《长生殿·弹词》
洪
3. 芳香。
引
1. 留眄光溢,动袂芳菲。
南朝 宋
《江妃赋》
谢灵运
拼音:fāng fēi
词性:形容词
解释:形容花草芳香而茂盛的样子,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
例句:春天来了,公园里到处是芳菲的花草,令人心旷神怡。
近义词:芬芳、馥郁
反义词:凋零、枯萎
芳菲一词的原始含义是指花草的芳香和繁茂。它常用来形容春天或花木盛开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勃勃和美好的自然景色。
芳菲在文学作品中通常用来形容春天花草茂盛、香气四溢的景象,常用于描绘自然美景或生机勃勃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诗句中使用了“芳菲”这个词的例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光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这些诗句中,“芳菲”通常用来形容花草的美丽和春天的气息。
“芳菲”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古典色彩的词汇,通常用于描写春天的花草盛开的景象,或者比喻美好的事物。在日常口语和现代书面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如“鲜花盛开”或“美丽的花草”。因此,”芳菲”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诗歌或优雅的书面表达中,而不是日常对话或现代文章中。
芳菲和芬芳都用于形容花草的香气,但它们在用法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芳菲:通常用来形容花草繁盛、香气四溢的景象,常用于描绘春天或花草茂盛的季节。例如:“春日的花园里,芳菲四溢。”
芬芳:更侧重于形容香气本身,强调香味的清新和宜人,适用于各种场合。例如:“这朵玫瑰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总结来说,芳菲更强调花草的繁茂和整体景象,而芬芳则更专注于香气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