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场大雨致使数十间房屋倒塌,损失惨重。
例句
1.这个司机酒后驾车,致使车祸发生伤亡惨重。
“致使”是一个汉语动词,拼音为“zhì shǐ”,其基本含义是“导致”或“因…造成”,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某事发生或产生某种结果。例如,可以用来描述因疲劳过度而工作错的情况:“由于过分疲劳,致使工作出了差错”。
在现代汉语中,“致使”常用于描述事件的直接后果,如自然灾害导致的破坏、政策变化引发的社会影响、个人行为导致的后果等。此外,“致使”也可以作为连词使用,用于连接两个子,表示由上文所述原因造成的结果,通常结果多为负面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
从语法结构上看,“致使”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式中,如“使”字句、“让”字句、“叫”字句和部分“把”字句等,这些句式都可以用来表达致使意义。在这些句式中,“致使”的意义是通过特定的语法结构赋的,而不是动词本身的固有含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致使”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核心在于致使者对致使客体施加致使行为,致客体接受致使行为,并因此产生位移或状态变化的结果。这种概念不仅涉及物理力的传递,还可以包括心理力和言语力等抽象形式。
“致使”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主要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强调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结果。在不同的语境,“致使”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因果关系,包括负面结果和正面结果,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这一概念。
在现代汉语中,“致使”一词的使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导致或因…造成:这是“致使”最直接的用法,表示一个事件或行为导致了另一个结果的发生。例如,“因为延迟送医,致使他的病情更加恶化”。
致使句式的多种形态: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包括“使”字句、“把”字句、“被”字句等。这些式通过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致使关系。例如,“他使灯灭了”(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被接受)。
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研究表明,致使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紧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介入情况、接触情况和力动态关系等。例如,在描述同一类型的致使场景时,受试对“使”字句的使用选择比例不同,这反映了致使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
致使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致使动词和致使形容词在句子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可以用来表达致使义。例如,“他使小王很难堪”中的“使”字句表达了致使关系。
致使句式的功能性分析:研究指出,致使句式不仅涉及语义概念,还涉及句法概念,如合并操作、词序、次序和构件的选择等。这些构件的功能性和论元性决定了致使句式的多样性和杂性。
致使态的研究:致使态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致使关系的语法结构,通过虚词、动词等句式成分表达,并与句子的语用表达直接相关。例如,“他使灯灭了”中的“使”字句就是典型的致使态句。
在汉语中,”致使”作为连词时,用于连接两个从句,以表达因果关系。具体来说,”致使”可以连接两个完整的句子,其中前一个句子描述了原因,后一个句子描述了由这个原因导致的结果。这种用法强调了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结果,结果可以是正面或负面的。
例如:- 因为气不好,致使比赛取消了。- 他太忙了,致使没有时间陪伴家人。
在这些例子中,“因为”和“致使都用于连接两个句子,展示出因果关系。
在认知语言学中,致使概念解释心理力和言语力的传递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致使力的传递:致使力是从致使者传递到被使者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方向性。致使力的传递使得被使者发出动作或改变状态。例如,在情感使构式中,致使力从致使者传递到被使者,使被使者产生情感变化成为情感的体验者,这是一次作用过程的结束;引发的情感又可能成为下次致使事件的开始,将情感致使力传递到另一事物,使其产生动作或状态的变化。
致使位移构式致使位移构式是对现实世界中致使位移事件的概念化,体现为致使行为从施事传递到受事的一种力的传递过程。施事对受事发出致使行为,受事接受致使行为,并因受致使行为作用而产生物理、生理或心理效应,如空间位移、状态变化、思想和情绪的改变等致使结果。
心理致使动词:心理致使动词是人的心理行为传递致使力的动词,如“气、想、吓、恨、愁”等,表现的是人的内在心理力的作用。作用于自身,是返身性的。例如,“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想”就是一个心理致使动词,表示心理力的传递。
致使结构的融合:致使结构的融合程度越高,形式距离越近,致使越直接。紧密度体现语言象似性原则。例如,在汉语中,“让、叫”等致使动词源于言说动词,能够发出言说力的施动者只能是人,如“我把他劝回了家”“父母给我说下这门婚事”等。
致使概念的认知经验基础:致使概念来源于人们对运动感知以及与人们对自身意愿性活动的感知。例如,米勒·约翰逊—莱尔德(Miller & Johnson-Laird,1976)认为致使概念来源于人们对运动感知,以及与人们对自身意愿性活动的感知。
致与其他表示因果关系的词汇(如导致、引起)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点和用法上。致使强调的是因果关系或必然结果,即因为某种原因才会有某种结果。例如,在刑法中,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会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相比之下,导致通常用于描述不好的结果,并且更强调因果之间的逻辑关联。例如,“由于他个人的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公司倒闭了”。而引起则偏重于客观事实,并且有前因,常用于政府用文中,如“如此,由于XX的错判,引起了这次事故”。
致使在不同语法结构中的应用示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在汉语中,致使句式可以通过动词与介词短语的搭配来实现。例如,“我切[那把刀][肉]”中的“切”动词与“那把刀”和“肉之间存在致使关系,即“刀”用于“切肉”的动作。
重动句:
重动句是致使句的一种形式,其中动词重复使用以强调致使关系。例如,“张三洗干净了衣服”中的“洗”动词重复使用,强调了“张三”使“衣服干净”的过程。
宾语前置的“把”字句:
“把”字句是汉语中常见的致使句式一,其中宾语前置。例如,“双重的安全带使孩子坐稳了”,这里的“使”字句表示安全带使孩子坐稳的状态。
重动动补句:
这种句式通过动词和补足语的组合来表达致使关系。例如,“那堆衣服洗累了姐姐”,其中“洗”动词与“累了姐姐”之间存在致使关系。
使令类兼语句:
这种句式结合了使令句和兼语句的特点,例如,“他命令小明去打扫房间”,其中“命令”动词使“小明去打扫房间”的动作发生。
致使-被动句法转换:
在跨语言研究中,致使句可以转换为被动句。例如,在英语中,“have”和“get”既可构成致使句式,也可以构成被动句式。类似地,在法语中,“faire”构成的致使句可以转换为被动句。
分析型致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