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以至的意思

zhì

以至

拼音yǐ zhì

1.以至常用意思: 连接词或短语(连接的词语不止两项时用在最后两项之间),表示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有“

词性连词
近义词 直到

例句 1.从小学到初中,以至大学,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2.以至常用意思: 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

词性连词
近义词 致使 , 以致

例句 1.他全神贯注地绘画,以至忘了吃午饭。

以至引证解释

1. 犹言直至,直到。表示在时间、程度、范围、数量上的延伸。

1. 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左传·昭公十六年》
2. 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杨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 汉 《论衡·须颂》 王充
3. 盖人之所以陷于祸败以至失身者,由其愚暗妄行,不知理义故耳。 金 《五经辨惑上》 王若虚
4. 古者妇人屦与男子同,自后妃以至命妇,制度质采,咸有等差,不得逾僭。 明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 胡应麟
5. 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鸟兽草木也,莫不实有以亲之。 明 《大学问》 王守仁
6. 《谈虎集》上下两册中所收自《祖先崇拜》起,以至《永日集》的《闭户读书论》止,前后整十年间乱说的真不少。 《苦雨斋谈·两个鬼的文章》 周作人

2.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

1. 德宗时,杨炎、卢杞为宰相,皆奸邪用事,树立朋党,以至天子播迁,宗社几覆。 宋 《唐语林·补遗二》 王谠
2. 黎族人民对革命的忠诚,以及对建设山区的远大理想,激励着我,以至于使我忘记了山路的艰险。 《五峰如指翠相连》 张振金


以至是什么意思

“以至”是一个汉语连词,拼音为[yǐ zhì],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主要来说,“以至”可以表示以下几种意:

  1. 表示延伸:用于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延伸。例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表示时间的延伸,“埋头思索,以至忘记了下班”表示思考的深度。

  2. 表示结果: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所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这种用法强调了递进关系,可以是好的结果也可以是坏的结果。例如,“形势的发展十分速,以至很多人都感到惊奇”。

  3. 相当于“以至于”或“以至於” :在些情况下,“以至”也可以用来表示直到、甚至的意思,用于连接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强调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4. 表示因果关系:在某些语境下,“以至”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即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种结果的发生。例如,“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5. 历史用法:在古代文献中,“以至”常用于表示时间的终点或范围的延伸,如《左传·昭公十六年》中的“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

“以至”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连词,既可以表示延伸和结果,也可以用于表达因果关系。理解其具体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以至”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子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中,“以至”作为连词的用法主要表示“直到”、“甚至于”的意思,用于描述时间、程度、范围、数量上的延伸。例如,《左传·昭公十六年》中提到:“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这句话的意思是依靠这种质誓,所以能够相互保护,直到今天。

此外,“以至”还可以用于描述某种情况的程度很深,如《少年爱因期坦》中的例子:“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的一个方面,而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那样细心,以至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这里的“以至”表示程度很深,家人因此觉得孩子有些问题。

在现代汉语中,“以至”通常用于表示一种递进关系,强调某种情况或结果的进一步发展。例如:“遇事要积极思考,要想到问题的两面、三面以至多面。”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事情时要积极思考,不仅要想到问题的两个方面,还要想到三个甚至更多的方面。

“以至”与“以至于”、“以至於”的区别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以至”、“以至于”和“以致于”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连词,但它们的用法和含义有所不同。

  1. “以至”
  2. 含义:表示范围、数量、程度或时间的延伸和发展,通常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地变化。
  3. 用法:可以用于连接短语或分句,表示某种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例如:“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表范围)。
  4. 例子:生产效率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

  5. “以至于”

  6. 含义:与“以至”相同,表示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的范围、数量、程度或时间的延伸和发展。
  7. 用法:通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例如:“形势的展十分迅速,以至于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8. 例子:塞浦路斯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以至于够吸引这么多的申请者。

  9. “以致于”

  10. 含义:表示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而造成某种果,多指不良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11. 用法:多用于描述某种情况或行为导致了某种结果或后果,即因果关系。例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以致于他们产生了抑郁症。”。
  12. 例子:不得不动用了本应留作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以致于个人账户形成空账、虚账。

总结来说,“以至”和“以于”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的范围、数量、程度或时间的延伸和发展,而“以致于”则多用于描述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尤其是不良结果或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在现代汉语中,“以至”表示因果关系的例子有哪些?

在现汉语中,“以至”表示因果关系的例子主要出现在描述某种情况或原因导致的结果时。然而,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以至”更多地用于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上的延伸,而不是直接表示因果关系。例如:

  1. 来听课的有校内的学生,有助教、讲师以至教授。
  2. 他把课文念得非常熟,以至有些地方都能背出来。

这些例子中“以至”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递进的关系,但并不是直接表示因果关系。相反,它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情况的进一步发展或加深。

另一方面,“以致”则明确表示因果关系,尤其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不好的结果。例如:

  1. 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
  2. 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苦闷的问题。

“以至”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例句分析。

“以至”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例句分析如下:

  1. 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
  2. 例句:每天工作到很晚,以至常常错过晚餐时间。
  3. 解析:这里“以至”表示时间的延伸,强调了他工作到很晚的程。

  4. 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

  5. 例句:清晰是真理的一个特,它如此显著,以至于常常被认作真理本身。
  6. 解析:这里“以至”用于下半句开头,强调了清晰程度的显著性。

  7. 描述人物特征

  8. 例句:他的努力如此坚定,以至于最终实现了他的梦想。
  9. 解析:这里“以至”描述了人物特征,强调了努力的坚定程度。

  10. 表达深度思考

  11. 例句:他对问题的思考如此深入,以至于发现了新的解决方案。
  12. 解析:这里“以至”表示深度思考的结果。

  13. 比喻错误频发

  14. 例句:他的粗心大意如此严重,以至于每次考试都出现错误。
  15. 解析:这里“以至”用于比喻错误频发的程度。

  16. 强调追求目标的执着

  17. 例句:他为了实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以至最终成功。
  18. 解析:这里“以至”强调了追求目标的执着程度。

  19. 描述梦想、教育、生活态度、战争心理平衡等

  20. 例句:他的梦想如此伟大,以至于激励无数人。
  21. 解析:这里“以至”描述了梦想的伟大程度。

  22. 涉全球事务、法律效力、宗教、和平运动、技术、人权、经济、环境、法律、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

  23. 例句:土著民族参与全球至地方层面的工作,以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4. 解析:这里“以至”表示范围的延伸,强调了土著民族工作的广泛影响。

  25. 涉及个人经历、社会问题、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

  26. 例句:德国出口受欧元影响,以至于导致经济波动。
  27. 解析:这里“以至”表示结果的严重性。

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出“以至”在不同语境下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延伸,也可以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深度或结果,还可以描述人物特征、表达深度考、比喻错误频发、强调追求目标的执着等。

关于“以至”的历史演变过程,有哪些关键文献或资料可以参考?

关于“以至”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关键文献和资料:

  1. 《楚系简帛文字编》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楚系简帛上的文字,包括“至”字的使用情况和演变过程。

  2. 《睡虎地秦简文字编》 :该书提供了秦简中文字资料,其中也包括“至”字的演变。

  3. 《秦简牍文字编》 :这本书专门收录了秦简牍上的文字,对“至”字的演变提了重要参考。

  4. 《战国古文字典》 :该书收录了战国时期的古文字,包括“至”字的演变。

  5. 《传抄古文字编》 :这本书收录了传抄古文字中的“至”字,有助于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6. 《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该书展示了秦汉魏晋时期篆隶字体的演变,其中也包括“至”字的演变。

  7. 《汉语大词典》 :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提供了“至”字的详细解释和历史演变。

  8. 《现代汉语词典》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提供了“至”字的现代用法和历史演变。

  9. 《汉语大字典》 :由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提供了“至”字的详细解释和历史演变。

  10. 《说文解字今释》 :由许慎原著,汤可敬撰,提供了“至”字在古代文献中的解释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