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贤人的意思

xián rén

贤人

拼音xián rén

1.贤人常用意思: 品德好、有才识的人。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人才 , 圣人 , 贤才
反义词 凡夫 , 凡人 , 常人

例句 1.本校历史悠久,贤人辈出,为社会输送了无数英才。
2.封建时代,不少贤人超然物外,宁肯尧舜千钟,也不愿在官场勾心斗角。

贤人引证解释

1. 有才德的人。

1.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
2. 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
3. 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 唐 《述古》诗之一 杜甫
4. 一个贤人若是甘心受苦难而一声不出,一个凡人就必须说出自己的苦难,以便自居为贤人。 《四世同堂》十九 老舍

2. 浊酒的别名。

1. 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三国志·魏志·徐邈传》
2.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唐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 柳宗元
3. 气衰成小户,醅浊号贤人。 宋 《对酒》诗 陆游


相关词 妨贤人路

贤人是什么意思

“贤人”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重含义。根据不同文献和解释,“贤人”通常指的是德才兼备、品德高尚且有才能的人。

  1. 德才兼备:贤人不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拥有卓越的才能。孔子曾说:“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这表明贤人行事符合规矩法度,言论能够成为天下的榜样,同时不会损害自身利益。

  2. 社会角色:贤人在古代被视为理想的人格典范,是人们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他们不仅在个人修养上达到高标准,还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治理国家、教化百姓等。例如,《易·系辞上》中提到:“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这说明贤人的德行和事业能够长久和伟大。

  3. 伦理道德:在儒家思想中,贤人是践行仁义道德的重要人物。孔子将贤人定义为“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无财。”这意味着贤人的喜好和厌恶与民众一致,行为遵循规范但不违背根本原则,言论足以成为天下人的行为准则。

  4. 历史与文化: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贤人”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物。例,杜甫的《述古》诗中提到:“贤人识定分,进退固其宜。”这表明贤人在面对人生选择时能够保持适当的立场和态度。

  5. 哲学与伦理学:从哲学角度看,“贤人”不仅指大哲学家,也指那些在伦理学上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他们强调天人合一,注重道德模范的作用。

“贤人”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道德、才能、社会角色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他们不仅是个人品德的典范,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推动者。

贤人在不同朝代的定义和标准有何变化?

人在不同朝代的定义和标准确实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各个时期对贤人德行和才能的不同重视程度。

在周代,贤人的标准主要集中在德行上。《礼记·祭义》中提到“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这表明周人非常重视贤人的道德品行。这种观念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汉高祖刘邦称“其有意称明德者”为贤,而汉武帝则以“茂材异等”者为贤,强调了德才并重

到了三国时期,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政策,发布了《求贤令》《敕有司取士勿废偏令》《举贤勿拘品行令》,这标志着国家伦理导向的转变,开始更加注重才能而非单纯的德行。晋代则回归到对德的强调,如《世说新语》中的“怀贤尚德”“礼贤崇德”,选贤观念又回到了对德的重视。

南北朝时期延续了这种品贤观念,如《北史》记载“贤材者”,强调正身负戴,而非尚膂力或文华。唐代唐太宗则注重贤人的道德品行和学术素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从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贤”字的演变也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需求。例如,在古代文艺中,描绘了大量贤人、贤士、贤哲的形象,如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竹林七贤”和《世说新语》中的贤德、能形象,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各种贤人的道德风范。

此外,汉朝实行察举制时,孝廉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即要求孝顺和廉。这种标准体现了古人对贤德的具体要求,即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品德。

总结来说,贤人在不同朝代的定义和标准确实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德行为主,到后来的德才并重,再到特定时期的唯才是举,这些变化反映了各个时期对贤人德行和才能的不同重视程度。

孔子和其他儒家学者对贤人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是什么?

孔子和其他儒家学者对贤人的具体要求和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行与行为
  2. 孔认为贤人应具备高尚的品德,行为符合礼法,不逾越常规。他们的言论可以成为天下的榜样,但不会因此而损害自身。
  3. 贤人的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

  4. 智慧与才能

  5. 贤人不仅要有良好的德性,还需要有丰富的学问。只有学问丰富,才能修学走上正道而不偏斜。
  6. 儒家强调贤人应具备践行仁学的治国能力,即内圣而外王。

  7. 社会影响

  8. 贤人虽富有天下却并不蓄积财物,财物可以施舍给他人,但并不担心自己贫苦。
  9. 贤人能够感化百姓,使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

  10. 道德修养

  11. 贤人的道德修养极高,足以成为时人效法、后世景仰的人,但尚未达到得道的境界。
  12. 孔子将贤人定为君子,强调他们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13. 具体例子

  14. 孔子表彰颜回与柳下惠,许之为“贤”,可知他们即是“圣”的标准之下的“成人”。
  15. 儒家所谓的圣人如尧、舜、禹、周公、孔丘、孟轲、荀卿等,实际上可视为贤人。同时,世人公认的大儒如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顾炎武,以及得孔子真传者如颜回、曾参、张、子夏,也可视为贤人。

综上所述,孔子和其他儒家学者对贤人的要求和评价主要集中在德行、智、社会影响和道德修养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贤人的概念是否有所演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贤人的概念确实有所演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血缘关系到能力导向:传统的贤人概往往与血缘关系紧密相关,任人唯亲是常见的现象。然而,墨子的“尚贤”思想强调“贤能”作为任用官员的唯一标准,打破了血缘亲疏的限制,将能力作为评价准。这种转变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代人才管理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和业绩,而不是出身背景。

  2. 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传统观念中,贤惠与女性的德行紧密相连,强调温柔、顺从、勤劳和无私。然而,现代社会强调个体价值和自我实现,贤惠不再局限于女性,也不再是简单的家庭角色定位。现代贤惠更多地体现在个人品德的修养、情感智慧的运用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上。

  3. 从道德君子到职业精英:古代的贤人通常在政机构担任要职,学养良好,财力雄厚,能够通过自己的资源聚集更多财物,为社会做出贡献。然而,现代社会中的贤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官僚体系,而是包括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如志愿者、慈善者等。

  4. 从内修到外用:古代的贤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应用。现代的贤人不仅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色,能够在各自领域内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5. 从少数精英到广泛存在:古代的贤人通常是少数精英群体,而现代的贤人则存在于个地方,如志愿者、慈善者等。他们的言行符合传统儒家内心所仰望的标准,但很难做到。

  6. 从文化人的尊称到知识分子的角色:古代的贤人是文化人的尊称,而现代的贤人则是有文化、有道德的知识分子,是领导阶级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从农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代,各行各业更应敬重知识分子,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的贤人概念不仅在评价准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角色定位和社会功能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贤人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作用是如何被描绘的?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贤人的形象和作用被描绘得非常丰富和深刻。贤人通常被描绘为具高尚道德品质、智慧和才能的人,他们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典范,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

从先秦至战国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贤者的深刻思考和向往。例如,屈原在《九歌》、《离骚》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远”,表达了对贤才的追求和远方的向往。庄子在《哀时命》中通过“世溷浊而不清”等句子,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贤者的渴望。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中则强调了贤者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贤者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在汉代,东方朔的《七谏》中提到“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表达了对贤士被嫉妒和疏远的不满。王褒的《九怀》和刘向的《九叹》也通过不的诗句表达了对远方贤才的渴望。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史之贤人”,他的诗歌不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还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人性的深刻思考。杜甫的诗歌风格雄浑大气,语言质朴直白,感真挚澎湃,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此外,《进贤为贤》一文阐述了古代中对贤者的崇尚与追求,认为贤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治国理政智慧。文章强调了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重视德行与才能的结合,并展望未来希望有更多人重视贤德之士的作用。

在《西游记》中,渔翁和樵子被描绘为隐居于山林湖海的世外高人,他们通过诗词对答的形式歌咏山清水秀,表达了隐居于山水自然中时旷达愉悦的心情。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贤人形象多样而丰富,他们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典范,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

贤人对于社和谐与进步的具体贡献有哪些实例?

贤人对于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具体贡献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例:

  1. 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贤人在科技领域的贡献是显著的。他们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和商业管理等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贤能之士的参与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还促进了社会的整体繁荣与和谐。

  2. 政治治理与社会稳定: 历史上许多贤人通过政治智慧和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依靠一批贤人为他出划策,实现了“贞观之治”,使社会安定和秩序井然。此外,明代的李贤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官场,减少腐败现象,使得政府加公正高效。

  3. 文化传播与教育: 贤人在文化传播和教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品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的地位。例如,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将《论语》等经典译成德文,在西方出版,并推广中国的礼贤之风。此外,贤人还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社会风气与民族精神: 贤人的言行举止对社会风气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倡导文明礼貌,反对不良风气,推动社会进步。同时,贤人通过实际行动诠释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例如,商瞿主张以仁爱和诚信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为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贤人还应发挥其影响力,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墨子主张选拔官员要以德能为标准,并给予贤良之士丰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从而营造鼓励贤良之士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

  6. 个人发展与社会和谐: 贤人的智慧和道德不仅对社会有贡献,也对个人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他们通过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和智慧,成为更好的人类,从而改善个人幸福和社会整体。

总之,贤人在科技、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风气、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