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偏激的意思

piān

偏激

拼音piān jī

1.偏激常用意思: 意见、主张等过于极端;情绪表现激烈。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偏执 , 极端 , 过火
反义词 温和 , 平和 , 随和
例词言辞偏激
例词思想偏激
例词做法偏激

例句 1.他处理事物的方式较偏激,容易和别人发生争执。
2.你的观点有点儿偏激,不符合当今主流观点。

偏激引证解释

1. 思想、主张、言论等过火,有失平允。

1. 刘后村则云:“宋诗突过唐人。”斯言亦未免偏激。 清 《两般秋雨 梁绍壬
2. 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鲁迅
3. 是的,他们也许还幼稚,有时过于偏激。 《本报内部消息》四 刘宾雁


偏激是什么意思

“偏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piān jī”,通常用来形容思想、主张、言论或行为过于极端,缺乏平衡和公正。具体来说,偏激的人或观点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

  1. 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倾向于以绝对、片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容易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2. 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的人在情绪上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表现出过度的愤怒、沮丧或焦虑,缺乏冷静思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3. 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的人在行动上往往鲁莽事,不顾后果,容易钻牛角尖,做出不当反应。

偏激通常被视为一种贬义词,因为它容易导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此外,偏激还可能源于个体的心理因素,如自我中心、不安全感、控制欲等。

总之,“偏激”描述的是在思想、主张、言论或行为上过于极端的状态,这种态往往缺乏客观认识和理性思考,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偏激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是什么?

偏激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狂以及反社会人格障碍等。

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广泛的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绪不稳定,以及明显冲动行为的心理状态。这种障碍通常在成人早期开始,并且在多种情境下存在。偏执型人格障碍者表现出强烈的、不合理的、持续的对他人信任或怀疑,以及将他人的行为解释为故意威胁或贬低。这种状态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痛苦和功能障碍,例如,他们可能无法有效沟通,对世界持怀疑态度,并且容易形成妄想。

偏执狂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他人意图的迫害性信念,包括对伤害发生的信念和认为他人有意图进行伤害的归因。这种状态在人群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频率和强度,从轻微的对他人的意图担忧到高度不切实际且僵化的信念,后者可被视为精神疾病症状,尤其是偏执妄想。偏执狂者通常对世界持怀疑态度,无法有效沟通,并且可能执着于一个整合的妄想。

此外,反社会人格障碍也是一种导致偏激行为的心理状态。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普遍缺乏同理心,无法区分情感刺激与冲动,表现出暴力倾向和病理撒谎等特征。他们倾向于剥削他人或实施严重犯罪,且在犯罪时缺乏明显的内疚感。这种障碍者在人际交往、情感、生活方式和反社会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低同理心导致他们无法与他人产生共鸣,对暴力或犯罪行为的后果几乎无感。

总体而言,偏激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涉及多种心理状态和障碍,包括偏执型人格障碍、偏执狂和反社会人格障碍。

如何有效地识别和纠正偏激的思想或行为?

识别和纠正偏激的思想或行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策略。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步骤和方法:

  1. 自我反思与承认偏见
  2. 首先,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意识的偏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主动的内省,可以将这些深植于内心的偏见和态度带到面。例如,可以通过参与哈佛大学的“隐性关联”测试来启动自我反思。
  3. 思自己的选择背后的动机,并质疑这些选择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而非情感或直觉。

  4. 挑战和疑自己的思维模式

  5. 识别并挑战那些基于假设的职业决策和其他生活决策中的潜在偏见。
  6. 通过认知重塑的方法,识别和纠正非理性思维,从而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例如,填写自动思维表、重新归因法、灾难祛除法等方法可以帮助识别和改善负性自动思维。

  7. 扩大接触和多元化的视角

  8. 扩大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接触,以减少偏见的影响。组建多元化的决策团队,转换视角和类别来改变判断。
  9. 参与建设性的社区活动或政治活动,教导如何以尊重的方式质疑思想、文本和领袖。

  10. 利用工具和资源

  11. 使用清单和评分标准来帮助做出更准确的决定,并给自己具体的指导。
  12. 进行数据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偏见模式,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

  13. 培养内在的公平动机

  14. 不要过于在意政治正确,而应培养内在的公平动机。通过谨慎考虑、给自己时间和精力、提醒自己慎重决策等方式来对抗持续存在的偏见。

  15. 教育和预防措施

  16. 教育机构在预防偏差行为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但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在偏差行为诊断和预防方面。
  17. 提供指导和支持,教导如何以尊重的方式质疑思想、文本和领袖,并与不同信仰的人友好互动并接受差异。

偏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有何差异?

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受到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和个体自我构念的影响。

个人主义文化中,如欧美国家或地区,个体更强调独立性和自我表达。因此,在面对冲突或压力时,欧美人可能倾向于采取更为直接和开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然而,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因为缺乏他人取向或群体取向的耐心容忍精神,导致偏激行为的发生。

相比之下,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如日本和一些非洲国家或地区,个体更注重群体和谐和社会规范。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矛盾和冲突往往不会表面化,而是被压抑或隐藏起来。当这些矛盾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解决时,可能会导更加严重的偏激行为。例如,在日本,由于严格遵守既成规定和情感不外露的文化特征,当个人无法化解内心矛盾时,可能会表现出比欧美人更加严重的偏激行为。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非西方社会中,偏执型人格障碍(PDs)的流行率较高,这可能与社会控制、支持系统和共同价值观的差异有关。例如,在布基纳法索这样的西非国家或地区,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显著,这影响了PDs的表现和流行率。

另外,文化对偏执体验的解释和理解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在某些非洲社会中,对超自然或神圣领域的认知可能导致对类似偏执体验的更频繁认可,并且这些体验可能同样或更令人痛苦。这表明文化背景不仅影响偏激行为的表现形式,还影响其心理影响和社会接受度。

偏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方式:个人主义文化中的偏激行为可能更直接和放,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偏激行为可能更隐蔽和压抑。
  2. 文化适应性: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应激反应和心健康指标存在差异,这影响了偏激行为的表现。
  3. 社会规范:文化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不同要求也会影响偏激行为的发生和表现。
  4. 心理影响:文化背景对偏执体验的解释和理解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偏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偏激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偏执心理倾向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并且与个体情绪调节失败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偏执心理与抑郁症的发生、较高的焦虑水平和较低的自尊水平有关。这意味着偏激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情稳定性和自我认知,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此外,偏执心理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弱,严重的偏执症状甚至可能发展为偏执型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病性迫害性妄想。这表明偏激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个体的内心世界,还可能对其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还发现,抑郁症状与偏执心理呈正相关,工作提升的困难、工作执行障碍及社交活动的降低等与更高偏执心理水平的发展有关。这进一步说明了偏激心理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负面影响。

从更广泛的心理健康角度来看,心理应激与人的健康有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双向的:一方面,心理应激可以影响人健康;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应激条件下心理应激反应的强度和耐受力。这意味着偏激的心状态可能增加个体对心理应激的敏感性,从而加剧其心理健康问题。

偏激与心理康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偏激的心理状态不仅可能引发或加剧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还可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自尊水平以及社交功能。

在社会运动中,偏激行为如何影响公众舆论和社会变革?

在社会运动中,偏激行为公众舆论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复杂且多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偏激行为在网络舆论中的传播效应显著。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了表达情绪的渠道,但同时也放大了偏激言论的影响。例如,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乌合之众”容易被偏激观点所引导,这些观点通过论坛、QQ、博客等途径迅速蔓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现象在动车事故后的网络舆论中也得到了体现,负面情绪和煽动性论调广泛传播,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度产生负面影响。

偏激行为可能导致舆论失控和群体极化。群体极化是指在特定事件刺激下拥有共同立场的大众群体逐渐达成意见统一并采取极端行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尤为明显,意见领袖和中坚分子的偏激言论会导致大学生陷入“沉默螺旋”,影响理性判断。此外,偏激行为还可能引发“舆论专制”和“多数暴政”,尤其是在公众文化程度不高、口庞大的国家中,这种风险更加突出。

然而,偏激行为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为社会变革创造机会。激进分子在动员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们的行动有时比改革者更能引起公众共鸣,推动社会变革。例如,在领运动中,基于原则的冒险精神吸引了大量支持者,激进分子通过其行动为改革者和其他激进分子创造了机会。

偏激行为在社会运动中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可能引发舆论失控、群体极化和公众信任度下降;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为社会变革创造机会,推动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