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儿童的意思

ér tóng

儿童

拼音ér tóng

1.儿童常用意思: 我国指14周岁以下(含14周岁)的未成年人。

词性名词
近义词 孩子 , 小孩 , 孩童 , 稚童 , 孺子 , 童子
反义词 成人 , 大人

例句 1.为抢救落水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水中。
2.现在儿童读物很多,但是有趣的很少。

儿童引证解释

1.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1. 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列子·仲尼》
2.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唐 《羌村》诗之三 杜甫
3. 儿童合掌妇女拜,三年有成我能讴。 清 《下车行》 金人瑞
4. 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广岛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 《探索集·访问广岛》 巴金


儿童是什么意思

“儿童”一词的定义和理解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有所不同。从广义上讲,“儿童”通常指未成年人,即未满18岁的自然人,这一定义在国际上广泛采用,例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指出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在中国,根据相关法律,儿童也被定义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然而,儿童的概念不仅限于年龄的划分。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被视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成长的特性。他们被认为是探索者、艺术家、梦想家和文化的创造者。此外,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客观差异,他们的未成熟状态使得他们在教育和社会发展中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定义也有所变化。例如,在17世纪,欧洲开始将儿童视为一个有特殊需求的独立人类类别,强调他们的无助性和需要保护。而在现代社会,儿的概念更多地与教育、心理和社会发展相关联,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和权利。

“儿童”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既包括年龄上的划分,也涉及社会、文化和哲学层面的理解。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儿童都是一个需要被尊重和保护的重要群体。

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定义的历史演变如下:

  1. 早期定义
  2. 在罗马时期,“儿童”一词源自拉丁语“infans”,意为“不会说话的人”。这一术语最初指出生至7岁之间的儿童。

  3. 1924年《儿童权利宣言》

  4.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第一个《儿童权利宣言》,确立了儿童权利的概念,明确了儿童权利的五项原则。

  5. 1959《儿童权利宣言》

  6. 195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二个《儿童权利宣言》,进一步扩展了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娱乐权等利,并将儿童视为权利的主体。

  7. 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

  8.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这是首个国际法律文本,承认了儿童的所有基本权利。公约将“儿童”定义为“任何18岁以下的人,除非根据适用法律,成年龄提前”。

  9. 后续发展

  10. 截至2015年,索马里批准《儿童权利公约》,成为第196个缔约国。

总结来看,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的定义经历了从早期的模糊概念到现代明确的法律定义的演变。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儿童概念的理解有哪些显著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儿童概念的理解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儿童的角、期望、发展路径以及社会和文化规范等。

  1. 儿童角色和期望
  2.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如东亚国家或地区,儿童被期望学习分享、合作与服从规则,形成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协作能力。而在西方文化中,更强调个人独立和自我表达,儿童可能会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3. 在一些非洲文化中,儿童的定义更多地基于身体发育、能力、家庭责任和社会地位,而非年龄。如,在乌干达的Bagisu和Kukusabin以及肯尼亚的Karengin和Babukusu,男性在环切术后不再被视为儿童,而是准备结婚和生育的成年人。

  4. 语言和认知发展

  5.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在语言习得路径上存在差异。例如,在沉浸式学习和正规语言教育中,儿童的社交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会受到影响。
  6. 研究发现,美国儿童在理解“虚假信念”方面表现优于中国儿童,而中国儿童在理解“知道如何”方面表现较差。这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顺序存在差异。

  7. 家庭结构和角色分配

  8. 在东亚文化中,普遍强调家族和谐与尊重长辈,儿可能在家庭中承担更多的尊敬和服从的角色;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结构和角色分配更为灵活,儿童可能会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9. 不同文化中育儿实践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儿童的发展。例如,亚洲母亲对孩子的保护和期望的服从,与美国父母鼓励的开放和自主行为形成对比。

  10. 社会性别角色

  11. 社会性别角色的期望在不同文化中有所不同,这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认同、趣选择和发展方向。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女性在生育后仍被视为“永童”,而在其他文化中,女性在结婚后才被视为成年人。

  12. 教育方式和认知发展

  13. 教育方式也因化而异,如死记硬背与探究式学习的对比,这会影响儿童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教育更注重批判性维和独立性,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教育更注重记忆和服从。

  14.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

  15. 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萨摩亚村庄,儿童从未因年龄而被排除在任务之,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乡村,儿童自5岁起就被期望承担责任。
  16. 在加拿大北极地区,儿童的成长被视为获取思想、理智和理解的过程,而太平洋岛屿上的儿童则可能遭受严厉的体罚,因为他们被认为缺乏社交能力。

  17. 法律和社会规范

  18. 法律和社会规范在不同文化中对儿童的定义和期望也有显著影响。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环切术标志着男性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此外,针对儿童的法律和政策,如年龄限制和特定活动规定,强化了儿童与成人不同的理念。

总之,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儿童概念的理解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不仅是促进全球儿童福祉的关键,也是推动跨文化交流理解的基础。

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是什么?

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教育
  2. 当前的儿童教育越来越强调全面发展与个性化的结合。幼儿园教育理念更新,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现代社会的幼儿教育呈现出“社会化”、“科学化”、“人性化”和“人类化”的趋势,强调儿童的自然发价值,尊重儿童的流动智力和固定智力。

  4. 适应儿童发展的教育

  5. 究者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发展走向和趋势,即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倾向于把儿童看作是一个个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6. 适合儿童发展意味着尊重儿童的特点,用发展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的各种能力,重视其家庭、文化、社会以及以往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和现实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7.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

  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以思维方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代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儿领域也在不断地涌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9. 2024CBME儿童教育展展示了托育、学前教育、儿童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前沿教育理念和产品,包括自然教育与儿童美育、STEAM与科技创新教育、体育教育等。

  10. 社会参与与多方合作

  11. 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不仅是家庭的责任,学校、社会组织及政府构等也应积极参与,提供多层面的合作与支持,包括社交技能、心理健康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2. 社会在儿童教育中的责任越来被重视,企业参与教育成为一种积极的推动力量。

  13. 跨学科研究与多维度框架

  14. 现代儿童研究中心采用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框架,探索早期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最新趋势、挑战和优先事项。研究范围包括现代儿童的社会化、现代儿方法、早期育儿与福祉、当代城市环境中的儿童发展等。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儿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主要集中在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教育、适应童发展的教育、科技与教育的融合、社会参与与多方合作以及跨学科研究与多维度框架等方面。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哪些,以及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其特点如下:

  1. 婴儿期(0-2岁)
  2. 特点:主要通过感官探索世界,形成依恋关系,对安全感的需求极为重要。这一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首要阶段,主要特点包括依恋和信任的建立、情感表达和语言发展。
  3. 家庭教育建议:建立情感联系、满足基本需求并提供安全环境。

  4. 幼儿期(2-6岁)

  5. 特点:开始表现出更多独立性和认知能力,主要特点包括自我认同、社交展、情感情感、语言和认知发展以及游戏和想象力。
  6. 家庭教育建议:提供积极反馈、鼓励自我表达和培养社交技能。

  7. 学龄前期(6-12岁)

  8. 特点: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同伴关系变得重要,可能会遇到学业压力和社交挑战。
  9. 家庭教育建议:鼓励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决策机会和持续关爱。

  10. 青少年期(12岁以上)

  11. 特点:认同感和独立性的关键时期,主要特点包括形成认同、独立性、社交、决策和责任以及情感成熟。
  12. 家庭教育建议:鼓励独立、提供支持和建立开放沟通渠道。

此外,根据艾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婴儿前期(0-1.5岁)
  2. 特点: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父母的有效陪伴对孩子的安全感至关重要。
  3. 家庭教育建议:父母的有效陪伴对孩子的安全感至关重。

  4. 婴儿后期(1.5-3岁)

  5. 特点: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离,探索需求增强。
  6. 家庭教育建议:放手让孩子独立探索,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意志力和专注力。

  7. 幼儿期(3-6岁)

  8. 特点:孩子的能力雏形迅速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
  9. 家庭教育建议: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培养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10. 童年期(6-12岁)

  11. 特点:孩子各方面能力接近成人水平,竞争成为心理成长的关键任务。
  12. 家庭教育建议:竞争有助于形成坚毅、自控力、同理心等优秀品质,但发展不良可能导致自卑。

  13. 青少年期(12-18岁)

  14. 特点:自我意识独立,追求人格自主,青春期可能成为叛逆期。
  15. 家庭教育建议:需要家长以尊重、民主和自由的态度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平衡儿童的保护与自主权,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

在平衡儿童的保护与自主权方面,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和方法:

  1. 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全球化教育环境中,学校和家庭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分析潜在风险,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高整体安全性。

  2.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教育孩子识别和应对危险的方法,教授他们自救技巧,确保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行动。

  3. 尊重儿童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在国际化教育中,保护儿童隐私和个人信息至关重要。学校和家长应严格控制信息的曝光,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鼓励多元文化交流:支持儿童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帮助他们学习不同背景的人如何交往,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国际视野,也能增强他们的交能力。

  5. 保持开放的沟通渠道: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应保持畅通的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及处理安全隐患。

  6. 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在保护儿童的同时,应尊重他们的自主权。例如,女保镖在保护儿童时,应教育他们安全知识,让他们了解风险并避免,同时给予适当的自由空间。

  7. 设定明确的边界:家长和教育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及社会期望设定边界,确保行为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

  8. 尊重个性与兴趣: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尊重其兴趣与特长,给予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动力。

  9. 给予适当自主权:适当放手,给予孩子决策权,培养责任感与独立性,同确保他们不会做出错误决策。

  10. 关注情感需求:在困难与挫折中给予支与鼓励,增强自信心与安全感,促进健康成长。

  11. 创造安全和环境:提供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自由表达,尝试新事物,从中学习。

  12. 逐步增加独立性:随孩子成长,逐渐给予更多自由和责任。这种渐进方法帮助他们发展决策技能,从经历中学习,同时保持指导和支持。

  13. 监控数字活动:关注孩子的在线活动,保持关于网络安全的开放讨论。设定屏幕时间、社交媒体使用和在线互动的界限。

  14. 教授坚定和同意:赋予孩子坚定界限和尊重他人界限的能力。教授他们同意的要性,学会健康、尊重地表达感受。

  15. 模范健康界限:孩子通过观察学习。在关系和互动中展示健康界限,教会他们以善良和尊重的方式设定界限。

  16. 鼓励自我反思: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意识,鼓励他们反思情绪、思想和经历。促进自我调节,深化对界限的理解。

  17. 灵活适应:认识到界限可能需要调整,以适应孩子成长和情况变化。保持对 evolving 需求的敏感,相应调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