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出走的意思

chū zǒu

出走

拼音chū zǒu

1.出走常用意思: 由于某种原因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词性动词
近义词 离开 , 离去 , 出奔
反义词 归来
例词离家出走

例句 1.他离家出走后,如同泥牛入海般,从此不见踪影。
2.他自知大祸临头,仓促出走,谁也不知道他现在的下落。

出走引证解释

1. 出奔;被环境逼迫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1.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墨子·亲士》
2. 武臣死,张耳、陈余出走。 汉 《汉纪·高帝纪一》 荀悦
3.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是孔子畏季氏,季氏不畏孔子也。 宋 《东坡志林·论鲁三桓》 苏轼
4. 叩辞吾母,走告青君,行将出走深山,求赤松子于世外矣。 清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沈复
5. 上海打起仗来了,越打越凶,终于使我们只好单身出走。 《〈三闲集〉序言》 鲁迅


出走是什么意思

“出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是离开原来的地方,远走他乡。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因不满或困境而选择离开某地,寻找更好的境遇。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当前环境不满、追求自由或探索新的生活机会而选择出走。

在不同的语境中,“出走”可以有多种解释。如,在文学作品中,“出走”常被用来描述人物为了摆脱束缚、追求自由而离开原居地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憧憬,或是为了追求个人理想和自我实现。

“出走”也可以指精神病患者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这在医学领域中是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出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上的移动,它还包含了对现状的反思、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自价值的追求。因此,这个词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精神病患者出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哪些?

精神病患者出走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的详细回答:

常见原因

  1. 精疾病因素
  2. 精神症状缓解: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后,认为自己已经康复,不再需要住院治疗,从而选择出走。
  3. 幻觉妄想支配:一些患者受到幻觉或妄想的驱使,认为外界有威胁或需要逃离医院。
  4. 社会心理因素:患者可能因为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或对自身病情的误解而选择出走。

  5. 医院环境和管理因素

  6. 医院环境:医院环境的不舒适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出走的念头。
  7. 医护人员管理:医护人员的疏忽或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患者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8. 患者个人因素

  9. 自我防护意识较差:部分患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缺乏对自身病情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10. 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产生出走念头。

预防措施

  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2. 加强医护人员护工和清洁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学习,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3. 护理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安全管理与任心,并丰富住院生活。

  4. 严密观察和巡视

  5. 对有出走企图或不安的患者进行重点监护,随时发现并及时防范。
  6. 加强对出走危险性较高的患者的巡视和观察,适当限制活动范围。

  7. 改善医院环境

  8. 改善ICU等住院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

  9. 心理行为疗法和社会支持

  10. 心理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和情绪调节帮助患者控制行为,适用于轻出走倾向的患者。
  11. 家庭干预由家属直接照顾和支持患者,改善家庭关系,适用于有出走史且监护条件好患者。
  12. 社区支持提供社交活动和就业机会,帮助患者融入社会,适用于需密切监测但无明显出走风险的患者。

  13. 安全约束和药物治疗

  14. 对于严重出走风险或近期有过出走行为的患者,使用电子监控或物理限制防止患者离开指定区域。
  15.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症状如幻觉或妄想进行用药,稳定患者情绪,对急性发作期伴有冲动行为的患者至关重要。

  16. 综合评估和管理调整

  17. 在处理出走问题时,应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定期评估风险程度,调整管理策略,确保患者安全。

出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有何差异?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出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有何差异?”。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提到了一些与“出走”相关的概念和背景,但资料并没有直接讨论“出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含义差异。例如, 讨论了作者从中国出走以摆脱文化束缚,但没有涉及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出走”含义。 和 分别讨论了中和日本的文化差异对人才流动的影响,但也没有具体说明“出走”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差异。其他资料也主要集中在特定情境下的“出走”行为,如电影《玩偶之》中的娜拉出走,或者个人成长和探索的象征意义,但没有涉及跨文化的比较。

如何区分“出走”与“逃跑”的概念和情感色彩?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完全回答问题。虽然有多个证据提到了“逃跑”和“出走”的概念,但没有直接对比两个词的情感色彩。以下是对我搜索到的资料的总结:

  1. 逃跑
  2. 逃跑通常指因害怕、被迫或会而离开某地,具有逃避的意味。
  3. 在英语中,“run away”强调突然、隐秘地离开某人或某地,而“get away则更侧重于从困难或不愉快的状况中离开。
  4. 逃跑可以是仓促的,带有紧急感,如“flee”。

  5. 出走

  6. 出走通常指离开原来的生活轨道,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7. 出走可能有目的性,不一定涉及逃避,而是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改变现状。

  8. 情感色彩

  9. 逃跑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如恐惧、逃避等。
  10. 出走则可能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如追求自由、内心宁静等。

虽然“逃跑”和“出走”都涉及离开某地的行为,但“逃跑”更多带有逃避和负面的情感色彩而“出走”则可能带有积极的目的性和情感色彩。

出走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长远影响?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出走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影响。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出走行为的不同方面,但没有涵盖所有可能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基于现有资料的分析:

对个人的影响

  1. 心理和情感响
  2. 出走行为可以带来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机会,帮助个人摆脱困境,追求更好的自我,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3. 然而,出走也可能导致孤独、经济危机和心理困扰等代价。长期的心理疏离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4. 经济影响

  5. 出走行为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挑战,如失去工作和社交机会。
  6. 对于青少年来说,离家出走可能导致经济困难,影响教育和培训机会,甚至可能涉及偷窃或犯罪。

  7. 社会关系

  8. 出走行为可能导致家庭破裂,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
  9. 对于青少年,离家出走可能导致家庭关紧张,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社会的影响

  1. 社会观念的变化
  2. 出走行为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对自我价值和生活目标的重新审视,推动了社会对婚姻中女性隐形付出的重新审视。
  3. 出走行为也促进了社会对多样性、心理健康和文化融合的重视。

  4. 社会安全和犯罪率

  5. 孩子离家出走可能增加犯罪率,影响社会的安全。

  6. 社会流动性

  7. 出行为反映了社会流动性增强和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

结论

虽然出走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带来积极的自我发现和成长,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个人需要在做出出走决定前充分考虑自身的状况和可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