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有的意思

guó yǒu

国有

拼音guó yǒu

1.国有常用意思: 国家所有(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与“

词性动词
近义词 公有
反义词 私有 , 民有
例词收归国有
例词土地国有

例句 1.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一个国有企业,因此保留了许多国企的习惯。
2.国家决定投巨资,支持重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2.国有常用意思: 国家所有制的。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国有引证解释

1. 国家所有。

1. 铁路之国有民有两问题,颇难决议,盖各有所持之理,而弊害亦互见者也。 《忘山庐日记·丁未四月十日》 孙宝瑄
2. 时代变得真快,到了今天,大家已经觉得土地国有已经不够激进了呢! 《中国近百年史话》十 曹聚仁


国有是什么意思

拼音:guó yǒu

词性:形容词

解释:指由国家拥有或控制的,通常用于形容企业、资源或资产等。

例句:这家公司是国有企业,由国家直接管理。

近义词:国营、公有

反义词:私有、民营

1. 国有企业的定义是什么?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或政府拥有并控制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属于国家或政府机构。国有企业通常涉及国家经济的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和金融等。它们的主要目标不仅是追求利润,还包括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2.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支柱:国有企业通常控制着国家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2. 稳定经济:国有企业在经济波动时能够提供稳定的就业和投资,有助于维持经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公共服务: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如水电供应、公共交通等,确保社会基本需求的满足。

  4. 技术创新:国有企业往往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资源,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5. 国家安全: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如国防、能源等,保障国家的战略安全和经济安全。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权和经营目标。国有企业由国家或政府所有,其经营目标通常包括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私营企业由个人或私人集团所有,其经营目标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此外,国有企业在资金、政策和市场准入方面可能享有更多的政府支持,而私营企业则更依赖市场竞争和自身经营效率。

4. 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是怎样的?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开始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承包责任制,允许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制度创新阶段(1993-2002年):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逐步引入法人治理结构。

  3. 结构调整阶段(2003-2012年):进入21世纪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转向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4. 深化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强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5. 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增强企业活力。

  2. 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

  3. 绿色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碳排放,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国际化布局: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拓展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5. 社会责任:强化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这些方向旨在使国有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支柱作用,同时适应全球经济和技术变革的挑战。

6.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如何?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关键行业如能源、交通、通信和金融等领域。根据近年来的数据,国有企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约为30%至40%,且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还在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中扮演关键角色。

7. 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哪些特点?

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政府主导:国有企业通常由政府或政府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重大决策往往需要政府批准或参与。

  2. 政策导向: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仅包括盈利,还承担着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等任务。

  3. 层级管理:内部管理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层级分明,决策流程相对较长。

  4. 资源依赖:国有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和政策支持,如资金、土地、税收优惠等。

  5. 社会责任:除了经济效益,国有企业还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如提供就业、保障公共服务等。

  6. 稳定性优先:国有企业通常更注重长期稳定发展,而不是短期利润最大化。

  7. 监管严格:国有企业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包括财务审计、绩效评估等。

这些特点使国有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但也可能面临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

8. 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

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近年来有所提升,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资源与规模优势:许多国有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规模,这使它们在某些行业(如能源、基础设施等)中具有竞争优势。

  2. 政府支持:国有企业通常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这有助于它们在海外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和并购。

  3. 技术创新:部分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制造业领域。

  4. 国际化经验不足:尽管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劲,但在国际化运营和管理方面仍缺乏经验,这可能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5. 市场适应能力:国有企业往往需要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文化,这可能会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

  6. 透明度和治理问题:国有企业通常面临更高的透明度和治理要求,这可能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信任度。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但仍需在管理、创新和适应国际市场方面进行改进。

9.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哪些?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责任:国有企业应通过高效运营和盈利,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应在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员工福利、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区建设。

  3. 环境责任:国有企业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创新责任:国有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5. 合规责任:国有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防止腐败和违法行为。

这些责任共同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

10. 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国有企业的监管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运作:

  1. 政府监管:国有企业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直接监管,例如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中央企业。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指导方针来确保国有企业的运营符合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目标。

  2. 内部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内部设有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治理机构。董事会负责战略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和经理的行为,确保企业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财务监管:国有企业需要定期向政府提交财务报告,接受审计部门的审查。审计机构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和运营效率进行监督,确保财务透明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4. 绩效评估: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评估结果会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层的薪酬。

  5. 法律合规:国有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违反法律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6. 社会监督:国有企业还受到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环境保护和员工权益等方面。

通过这些机制,国有企业在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国家利益和公共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