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风力发电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
2.我们无论办什么事,都要贯彻节约的方针。
1. 节省;俭约。
引
1. 庆忌居处恭俭,食欲被服尤节约。
《汉书·辛庆忌传》
2. 今宜罢散民役,务从节约,清扫所灾之处,不敢于此有所营造。
《宋书·五行志三》
3. 她主张节约材料,减低成本,加精技术,改良出品。
《清明前后》第三幕
茅盾
2. 犹节束。
引
1. 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
《墨子·节葬下》
3. 节制约束。
引
1. 瑰少好经书,节约自修,出为魏郡,迁颍川太守。
《后汉书·窦宪传》
2. 今学者要须事事节约,莫教过当,此便是养气之道也。
《朱子语类》卷五二
3. 法者,所以节约其散,而整齐其乱之具也;严者,所以立节约而作整齐也。
明
《何子·严治》
何景明
4. 犹节录。
引
1. 傅武仲有《舞赋》,皆托宋玉为襄王问对。及阅《古文苑》宋玉《舞赋》,所少十分之七……岂武仲衍玉赋以为己作耶?抑后人节约武仲之赋,因序语而误以为玉作也?
明
《艺苑卮言》卷二
王世贞
“节约”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经济的广泛领域。在中文中,“节约”通常被理解为节省资源、避免浪费,是一种美德,体现了对资源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节俭的生活态度。
从字面上看,“节约”由“节”和“约”两个字组成,“节”指的是节制、限制,而“约”指的是约束、集约。因此,节约的本质在于在消费中对人、财、物等方面的限制或集约用,是对自我欲求的节制,对国家、社会的自我负责。
节约不仅限于金钱,还包括物品利用和处谨慎等方面。它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培养谨慎、自制的性格,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益处。节约的核心在于用较少的资源换取更多的价值,关注性价比和投入产出比。
在经济层面,节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管理策略,旨在通过合理划和行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人力物力、节约用水用电等方式来实现。此外,节约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来增进人类福祉。
节约还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一种趋势,目的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社会形态强调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尽可能节约资源,并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节约是一种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的复杂概念,它不仅关乎如何合理使用资源,也反映了社会对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追求。通过学习和实践节约的理念,我们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为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节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意义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
在中国化中,节约被视为一种美德和传统,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活上的节制。节俭、节省和勤俭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观,体现了对资源的合理用和提升个人及社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关于节约的认识、观念、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执政理念。此外,节约还与进取、奋斗、乐观的人生态度相关联,体现了一种高贵的忧患意识,为子孙代造福的未雨绸缪之举。
西方文化中,节约往往与理性消费和环保意识联系在一起。现代环保意流行后,西方人更加注重节约能源,认为真正的节约是为了地球而厉行节约。在西方社会中,节俭也常被看作是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一分,通过预算管理和减少生活成本来降低经济负担。
然而,在某些文化中,浪费并非简单的负面现象,而反映了社会丰盛与浪费之间的紧密联系。浪费在高级社会中有时被视为支出的增加和仪式中多余的表现,甚至具有积极作用。这种观点挑战了将浪费视为非理性残渣的传统看法,强调了浪费在复杂经济中的无处不在及其心理和社会经济主导形式。
总之,节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意义体现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在中国文化中,节约被视为一种美德和传统,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活上的节制;而在西方文化中,节约则更多地与理性消费和环保意识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约,可以通过多种具体方法和技巧来实现。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理性消费: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购买,避免冲动消费和过度囤货。惜已购买的物品,避免随意丢弃或损坏。
节能减排:使用节能灯具、合调节空调温度、减少私家车出行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
合理规划购物清单:制定并遵循每周购物清单,避免不必要的购买冲动。利用优惠券及折扣信息,在超市或网上商城享受更大的折扣。
记账与预算管理:养成每天记账的习惯,记录收支情况,及时改正问题,并吸取教训。建立并遵循家庭预算,了解资金去向,并设定合理的月度或年度支出计划。
节约用水和用电:立节水意识,使用脸盆洗脸、洗手,并及时拧紧水龙头。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拔掉不用的插头,不要让电视机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自制餐食:尽量在家做饭,减少外出就餐或叫外卖的次数。通过自己动手修复家中的小问题,如简单的水管问题或常规的家电维护,以减少支付给专业维修服务的费用。
二手市场与共享经济:购买二手商品如衣物、家具等,既经济又环保。同时,可以考虑共享汽车服务、借用朋友的物品等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支。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公交车、地铁、骑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节约用纸: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练字或者画画。
节约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减资源耗竭:大部分资源如矿产和水是有限的,节约资源使用可以延缓资源耗竭,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降低环境污染: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会产生大量废物和污染物,如能源开采排放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矿产开采导致土壤和体污染。节约资源可以减少污染物产生,降低环境负面影响。
保护生态系统:资源开采和利用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性,如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破坏。节约资源使用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节约能源: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运的重要支撑。节约能源使用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降低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污染和环境压力,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化。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例如,宝钢通过资源节约大大提高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促进循经济:循环经济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减少废弃物排放: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通过资源节约,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有效地防治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厉行节约可以引起更多人对环保和节约的关注,形成新的社会风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厉行节约的倡导者,引领潮流,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
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成功实施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并分享了丰富的经验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及其经验:
德国: 德国在节能和资源利用面有显著成就。德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推动节能措施的实施。例如,德国推广智能包装技术以减少食品浪费,并通过“不应进垃圾桶”倡议提高公众对食品浪费问题的关注。此外,德国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回收系统,推动垃圾回收利用。
日本: 日本自1979年颁布《节约能源》,并多次修订,成为其厉行节约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日本还通过立法和教育,如“3010活动”和《食物浪费削减推进法》,有效少了食物浪费。
瑞典: 瑞典通过推广电动公交车和木材建筑,如Sara文化中心,实现了低生活方式。瑞典还注重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作为废物管理的全球领导者。
瑞士: 瑞士在废物转能源项目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KVA Thun项目将可燃垃圾转化为可用能源。
挪威: 挪威通过学校教育和日常倡议,如“回馈”系统,鼓励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浪费。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推广自行车出行、家庭安装太阳能板和节水措施,促进绿色生活方式。
墨西哥: 墨西哥通过社区食堂促进剩余食物再分配,保障贫困人口获得食物的权利,并立法支持减少粮食浪费。
泰国: 泰国通过食物分享网站和非营利组织“SOS泰国”,鼓励商家将未售出的食物分发给需要的人群,并开发“食物垃圾桶”回收装置,将食物垃圾转化为肥料。
西班牙: 西班牙的企业捐赠食物可享受税收减免,网络平台如“希望食品”搭建起食物生产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调配渠道,减少浪费。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通过政府、企业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矛盾或共存,而是存在一种复杂的互动。根据凯恩斯的“节约悖论”,在经济萧条时期,过度节俭可能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而适度消费则能刺激经济增长。这一理论指出,消费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上升,而储蓄的增加则会导致国民收入的下。然而,从长远来看,适度的储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也是必要的,因为储蓄资金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流向企业,用于增加投资,从而解决就问题并推动GDP增长。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适度的储蓄和消费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过度消费可能会带来社会隐患,而过度储蓄则可能阻碍经济复苏。因此,合理规划财务,避免过度消费或储蓄,是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节约与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