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为了篡夺皇位,命安阳侯王舜逼迫太后王氏交出“传国玺”。
2.曹操再老谋深算,也没料到他的江山会被司马家篡夺。
1. 谓篡取君位。
引
1. 故新都侯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鸩杀孝平皇帝,篡夺其位。
《后汉书·隗嚣传》
2. 圣人知进退存亡之道,将以副天下之人心,不得不禅其位也。后儒以为篡夺而禅代之名,如曹孟德司马仲达之流,则不然也。
唐
《苏氏演义》卷上
苏鹗
3. 大纲恁地宽厚,到后便易得废弛,便有强臣篡夺之祸。
《朱子语类》卷二四
4. 这怎么行?秘书长不来,我们当助手的焉能越权?那不是要说我冯永祥篡夺领导吗?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
周而复
篡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uàn duó”,是一个动词,主要指用非法手段夺取权力或地位。篡夺的本义特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如《后汉书·隗嚣传》中提到王莽篡夺皇位的事件。在古代文献中,篡夺常与君位的夺取相关联,被视一种叛逆行为。
篡夺不仅限于政治领域,也可以指以私意歪曲他人行为的情况,如篡易。篡夺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族或宗族,其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君主被弑、家族被灭,甚至国家陷入动荡。
在现代汉语中,篡夺的意思依然存在,如篡权、篡位等词语,表示非法夺取权力或地位的行为。篡夺的近义词包括争取、争夺、夺取、掠夺、窃取等。
篡夺是一种非法取权力和地位的行为,其后果可能对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篡夺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并且在法律上也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篡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案例包括:
宇文觉建北周:宇文觉通过政变取代了西魏的君主,建立了北周。
其他历史时期的篡位案例:
篡夺行为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主要涉及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权利的行为,被视为严重的侵权行为之一。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篡夺的具体定义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篡夺通常指未经授权或无权占有他人财产的行为,这包括通过暴力手段非法夺取政府权力等。
具体情形:
在伊斯兰教法中,篡夺还涉及不允许公众使用公共设施如清真寺、学校、桥梁等,或将个人占有的地方保留供自己使用。
法律后果:
在政府层面,篡夺指的是通过暴力手段非法夺取政府权力,违反国家宪法的行为。
历史与文化背景:
篡夺、篡权和篡位这三个词汇在使用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篡夺一词主指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或霸占某物,包括权力、地位、机会等。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非法夺取行为。例如,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篡夺者可能通过暴力手段、阴谋策划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篡权则特指在封建时代,臣子通过非法手段夺取君位的行为。这一概念通常用于描述最高权力的转移,即皇位的非法夺取。篡权的行为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斗争,并且常常与最高利益和权利相关联。
篡位则是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即夺取君位的行为。这一概念在历史上有明确的案例支持,如王莽篡位、朱棣篡位等。篡位通常发生在君主失德或弱臣强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成功。
篡夺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涵盖多种非法夺取行为;篡权则特指臣子夺取君位的行为;而篡位则更专注于君主失德或主弱臣强时的权力转移。
篡夺行为对国家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的具体例子包括: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我国稻种及制种技术:朱某某为谋取经济利益,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合作关系,非法向境外出口大量本种质资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境外企业窃取稀土领域国家秘密:叶某某和成某为谋取私利向境外公司人员提供我国稀土领域涉密信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和11年6个月。
境外机构非法搜集象数据:国家安全机关查处数百个非法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实时向境外传输气象数据,对国家安全造成风险隐患。
高校学生加入境外反华政党:某高校学生宋某因猎奇心理成为境外反华政党志愿者,被警告并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境外驻华机构雇员阻碍国家安全机关执法:某境外驻华机构中方雇员符某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任务,被给予行政拘留十五日的行政处罚。
肃某颠覆国家政权案:肃某长期在云南某学校工作,多次在网络上发表反动文章,并与境外敌对组织骨干成员密谋策划实施暴力行动,妄图颠覆国家政权、改变中国政治制度。
在古代文献中,篡夺被视为叛逆行为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历史事件和道德判断。篡夺通常指的是臣子夺取君位或权力地位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古代社会中被视为不合法和有争议的。例如,《汉书·刘歆传》中提到王莽篡位的故,王莽通过非法手段夺取了汉朝的皇位,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篡夺君权的典型例子。
篡夺被视为叛逆行为另一个依据是其对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破坏。篡夺行为往往伴随着暴力、欺骗和不正当手段,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权力结构,还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了负面影响。例如,《后汉书·鲍永传》中提到的篡逆行为,如侯景篡逆,袁可立请求讨伐篡逆之罪,都反映了篡夺行为在历史上被广泛谴责和反对。
此外,《尔雅·释古》对“篡”的解释是“盗位曰篡”,即对帝位的非法据有。这种解释强调了篡夺行为的非法性和对权力的非法占有,进一步强化了篡夺被视为叛逆行为的观点。
篡夺被视为叛逆行为的依据在于其非法夺取君位或权力地位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对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