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苍凉的意思

cāng liáng

苍凉

拼音cāng liáng

1.苍凉常用意思: 凄凉。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凄凉 , 萧条 , 冷清 , 悲凉 , 落索 , 凄怆
反义词 繁荣 , 繁华 , 热闹 , 喜庆
例词月色苍凉

例句 1.这首诗写得苍凉悲壮,读起来让人感慨万分。
2.这个地方一改往日热闹繁华的景象,如今已是满目苍凉。

苍凉引证解释

1. 寒凉。

1. 寒枥骚骚兮,瘁毛苍凉。 唐 《伤我马词》 刘禹锡
2.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宋 《浴日亭》诗 苏轼
3. 日出而苍凉,夜阴之积未遽消,光不甚于旁达也。 明 《慎言·乾运》 王廷相

2. 苍茫凄凉。

1. 苍凉远景中,雨色缘山有。 唐 《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诗 皎然
2.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明 《感怀》诗 刘基
3. 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子夜》十七 茅盾

3. 凄惨。

1. 既历三纪,苍凉成翁;百闻满臆,千虑填胸。 宋 《祭黄观复文》 叶
2. 苍凉悲一别,廓落想孤栖。 清 《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诗 顾炎武
3. 忽然不知在什么地方有人唱起了谣曲,苍凉的声音在静夜里听来就像是鬼哭一般。 《〈神·鬼·人〉·鬼》 巴金

4. 形容诗文、字画苍老朴素。

1. 其年好为惊艳绝丽之文,予嗜苍凉古质之作,两人性不相易,然至相契。 清 《茶 阮葵生
2. 但他自己却认为,中年以后,自己的字愈趋苍凉遒劲。 《花城》1981年第5期


苍凉是什么意思

“苍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āng liáng,主用来形容一种荒芜、凄凉的景象或心情。它通常用于描述自然环境的荒芜、冷清,或者表达一种悲凉、凄惨的情感。

具体来说,“苍凉”有多重含义:

  1. 荒芜悲凉:这是“苍凉”的基本含义,常用来形容偏僻无人之地或被战争破坏后的景象。例如,过去这一带满目苍凉,现在却盖满了工厂。

  2. 寒凉:在某些文学作品中,“苍凉”也可以表示一种寒冷的感觉,如唐代刘禹锡的诗句中所描述的“寒枥骚骚兮,瘁毛苍凉”。

  3. 苍茫凄凉:这个含义强调了一种辽阔而凄凉的景象,如茅盾《子夜》中描绘的“四面一望无际,是苍凉的月光和水色”。

  4. 凄惨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苍凉”还用来形容一种悲惨、凄惨的情感,如顾炎武的诗句“苍凉悲一别,廓落想孤栖”。

  5. 朴素苍老:此外,“苍凉”也可以用来形容诗文、字画的朴素苍老风格。

“苍凉”一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人物境遇以及人生百态等场景。

苍凉一词在中国代文学中的首次出现是在哪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作品或诗人使用了这个词汇?

“苍凉”一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具体作品为刘禹锡的《伤我马词》。在该词中,“苍凉”被用来形容荒芜悲凉、凄惨的情感氛围。外,苏轼、王廷相、皎然、刘基等多位文人墨客也在其诗句中使用了“苍凉”一词,展现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广泛运用的场景。

例如,苏轼在《浴日亭》诗中写道:“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皎然在《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诗中写道:“苍凉远景中,雨色缘山有。”;刘基在《感怀》诗中写道:“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这些作品都体现了“苍凉”一词在古代文学中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苍凉在现代汉语中有哪些新的含义或用法,与传统含义有何不同?

在现代汉语中,“苍凉”一词除了保留传统含义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和含义。传统上,苍凉”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观的荒芜、凄惨景象,以及表达一种悲伤、凄凉或悲壮的情绪。例如,在古诗词中,“苍凉”常被用来描绘自然界的荒芜景象,如唐代刘禹锡的《伤我马词》和宋代苏轼的《浴日亭》诗等。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苍凉”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不仅限于自然景观和情感状态的描述。例如,它也可以用来形容诗文、字画的风格,如清代阮葵生的《茶馀客话卷一中提到的“苍凉古质之作”,以及《花城》杂志1981年第5期中对某位作者字体的评价。此外,“苍凉”还可以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如宋代叶适的《祭黄观复文》中的“既歷三纪,苍凉成翁”,清代顾炎武的《酬归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联句见怀》中的“苍凉悲一别”。

现代汉语中的“苍凉”还可能带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苍凉”常被来描绘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悲凉之感,这种情感状态不仅限于自然景观,还可以扩展到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这种用法使得“苍凉”在代汉语中具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总结来说,现代汉语中的“苍凉”不仅保留了传统上自然景观和情感状态的描述,还扩展到了对诗文、字画风格的形容,以及对人的精神状态的描绘。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对于苍凉景象或情感的反应和感受?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对于苍凉景象或情感的反应和感受,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根据庞学铨的研究,天气和环境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人的情感状态。例,昏暗的天气和暮色会引发人的不安和焦虑情绪,这种现象在尼采的描述中得到了体现:“草场上湿润起来,森林里吹来一阵冷气。一个不可之物围着我沉思地凝视着我。”。这表明,苍凉景象中的自然环境变化,如昏暗的天气和荒凉的景观,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悲伤和孤独感。

此外,浪漫主义者对荒凉景观的体验也揭示了这种景象如何超越视觉对象,引发哲学思考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荒凉的风景不仅让人感受到面对不可思议的空间和时间时的惊恐,同时也赋予观察者勇气和提升其天才。这种体验与Georg Simmel所定义的“Stimmung”(氛围)紧密相关,表明苍凉景象能够激发人们深层次的心理反应。

进一步地,生态创伤理论指出,当人们与特定空间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时,这些空间遭受生态破坏会产生类似哀伤的反应。例如,一位登山者因冰川退缩而感到自己的存在减少,并体验到悲伤、苦涩、深度焦虑等情绪。这种情感反应反映了人对于失去熟悉自然环境的痛苦和怀旧情感,即Solastalgia。

同时,环境忧郁的概念也说明了人们在面对境退化时的真实关切与表达这些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行动之间的差距。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普遍的冷漠感和悲观情绪。这表明,苍凉景象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反应。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于苍凉景象或情感的反应和感受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变化对情绪的影响:昏暗的气和荒凉的景观能够引发人们的不安、焦虑和悲伤情绪。
  2. 哲学思考与心理状态的变化:荒凉景象激发人们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和心理状态的变化。
  3. 生态创伤与情感联系:与特定空间建立深厚情感联系后,生态破坏会引发类似哀伤的反应。

苍凉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有何异同,例如在西方文学中是否有相似的概念?

“苍凉”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异同。在中文文化中,“苍凉”常用来描述种荒凉、悲壮的意境,如唐代诗歌中对西域边塞的描写,表现出辽阔、萧瑟、荒凉的特点。这种情感通常与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如冻雨冰河、荒凉界等,营造出一种苍茫苦寒的氛围。

在西方文学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词,但有相似的概念,如“melancholy”(忧郁)。根据希腊医学理论,“melancholy”源于黑胆汁过多,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悲伤和沉重感。这种情感在西方文学中也有广泛的体现,例如在浪漫主义时期,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忧郁和孤独感。

此外,在日本文化中,“枯寂”(sabi)也是一个与“苍凉”相似的概念,它强调一种朴素美和时间流逝带来的静谧感。夏目漱石的作品中,从早期的荒凉朴素到晚年关注日常事物的变化,反映了他对生命和美的重新理解。

总结来说,“苍凉”在中文文化中更多地与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而在西方文学中则通过“melancholy”等概念来表达类似的情感。日本文化中的“枯寂”则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苍凉一词在当代艺术(如电影、音乐、绘画)的应用和表现形式有哪些例子?

在当代艺术中,苍凉这一主题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和绘画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在电影领域,苍凉的主题常常通过视觉和情感的双重表达来呈现。例如,《钢的琴》这部电影通过取景于鞍山铁西区的老工厂,展示了东北老工业区的衰败和萧条景象。影片开头的工人村背、空旷的车间、废弃的烟囱等元素,逼真地记录了工人失业后的现实生活,并赋予了老东北工业区一种苍凉的美感。此外,张爱玲的小说怨女》改编成电影时,虽然服饰色彩多变且富有美感,但电影未能完全忠实于小说中服饰的苍凉表现力,这说明苍凉的情感和氛围需要更深层次的艺术处理才能得以体现。

在音乐领域,谭维维的歌曲《错过》以其悠远苍凉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这首歌融合了摇滚、流行和电子曲风,展现了传统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的碰撞与融合。谭维维通过这种创新的表现形式,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表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绘画领域,常玉的作品则通过描绘苍茫地、古道绵延或黄沙漫道等场景,表现了渺无人烟的苍凉情境。这些作品中的动物有时急行、有时缓步,或深思、或徘徊,营造出一种无边的空旷辽远的意境

此外,在歌剧创作中,作曲家郝维亚通过融合陕西文化符号、戏曲元素和秦腔音,营造出豪放、深沉、悲壮、苍凉的音乐基调。这种表述手法不仅渲染出浓浓的地域色彩,还贴切地表达了主人公思乡思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