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改革的意思

gǎi

改革

拼音gǎi gé

1.改革常用意思: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能适应客观情况。

词性动词
近义词 革新 , 改良 , 革命 , 变革 , 鼎新 , 改造 , 刷新 , 更始 , 厘革 , 改变 , 改善 , 改进
反义词 守旧 , 因循 , 复旧 , 墨守 , 依旧 , 沿袭 , 因袭

例句 1.王老师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改革引证解释

1. 变更,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

1. 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后汉书·黄琼传》
2. 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未遑改革。 《梁书·武帝纪下》
3. 自开󰇽以来,其汉人等别无定制,以致相争词讼纷扰如此,若依旧例卒难改革。 《元典章·户部三·分析》
4. 算弓鞋三寸大无为,宜改革。 《满江红》词 秋瑾
5. 这件事既已成为当地习惯,自然会好好的保存下来,直到社会一切组织崩溃改革时为止。 《新与旧》 沈从文

2. 谓革除恶习劣行。

1. 上别遣敕祥曰:“卿素无行检,朝野所悉……我当原卿性命,令卿万里思愆。卿若能改革,当令卿得还。” 《南齐书·刘祥传》
2. 盖当由朕训导不明,王之愆违,一已宽恕,今日以后,必须改革。 《隋书·东夷传·高丽》
3. 但只要那本人在菩萨面前,着实的忏悔,虔诚立誓,改革前非,自己料得是那一件得罪,便在那一件上痛改,以后再不要重犯,这才做得那忏罪消灾的功德哩。 《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

3. 谓删改诗文。

1. 二公由文体不同,多纷争……故雷(雷希颜)所作,王(王从之)多改革,雷大愤不平。 元 《归潜志》卷八 刘祁


改革是什么意思

“改革”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基本含义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和环境。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常是在现有政治体制内进行的改良和革新,旨在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或适应新的情况。

改革以发生在多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其目的是通过调整体制、机制和其他具体制度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改革与革命不同,革命通常涉及推翻现有政权,而改革则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

历史上,中国自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开始,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法,如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等,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世界范围内,从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到日本的大化改新,改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实践。

改革被视为一种中性词,其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取决于具体实施的方式和环境。在现代语境中,改革通常与创新相关联,意味着对现有系统、组织或行为进行改进,以使其变得更好或更有效。

改革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活动,旨在通过调整和优化现有结构和实践,推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进步。它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在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有哪些显著差异?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改革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历史背景和实践有哪些显著差异?”这一问题。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涉及了多个关于改革的案例和分析,但资料主要集中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改革,如中国、欧洲、国等,并未涵盖所有国家和文化。因此,以下内容仅能部分回答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改革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历史背景和实践的显著差异

  1. 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2. 改革通常是在现有政治体制内进行的温和革新,由统治者发起,旨在优化和稳固统治。例如,秦时的商鞅变法、宋时的神宗革新等。
  3. 革命则是自下而上的彻底变革,由底层百姓发起,旨在推翻现有统治阶级或生产关系。例如,唐末黄巢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

  4. 不同国家的改革案例

  5. 中国:从先秦到近现代,中国的改革涉及政体制、经济制度、军事体制、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例如,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秦汉时期的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均田令改革、明清时期的张居正改革、近现代的改革开放政策。
  6. 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的宗教改)试图回归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和实践,影响了英格兰、法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7. 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一系列经济和社政策,应对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的现代化进程。
  8.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包括“开放”和“民主化”,导致政治体系和政府结构的根本变化,但最终未能成功。

  9. 改革的成败因素

  10. 成功的改革通常需要顺应历潮流、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和满足人民意愿。
  11. 失败的改革可能因为不适应国情、缺乏社会基础、措施不等原因导致社会内部矛盾加剧。

  12. 改革的影响

  13. 改革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14. 然而,如果改革不适应国情,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国家分裂。

  15. 国际环境的影响

  16.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受到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力量的影响,因此革的进程和结果也不同。

结论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涉及了多个关于改革的案例和分析,但资料要集中在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改革,未能涵盖所有国家和文化。因此,上述内容仅能部分回答问题,并不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

改革与革命在目标和实施方式上有哪些本质区别?

改革与革命在目标和实施方式上存在本质区别。改革是在现有体制内进行的渐进性变化,旨在改善和纠正现有系统,追求长期稳定。改革通常通过立法、政策调整和对话来实,目标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社会总财富,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受益。改革的特点在于微调,保留原有东西,挑出最不合理的成分去改变,经过长时间累积,变革效应显著。成功的改革往往能带来实质性的社会转型,如从封建制向集权官僚制的转变,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相比之下,革命则涉及对整个系统进行剧烈、有时甚至是突然的全面改革。革命可能伴随着冲突、起义或政权的彻底转,其影响深远,触及整个系统,虽然可能带来即时的改变,但往往伴随着不稳定和不确定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治天下”,即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打天下”,推旧世界,建立新世界。革命需要“破”字当头,在“破”的基础上“立”,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总之改革与革命在手段、目标和挑战上存在显著差异。改革者需面对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以及改革认可度的难题,这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而革命则是一种抵抗行动,通过武力推翻现状,导致根本性的改变。

如何评估改革的成功与否,存在哪些标准或指标?

评估改革的成功与否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多个标准和指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几个主要的评估标准和指标:

  1. 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2. 实绩实效:作为客观标准,求改革成果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得到体现。通过对比改革前后的数据,可以准确评估改革效果,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3. 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主观标准,反映改革对民众利益的影响。衡量民众对改革的满意度,是评改革成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和期望,为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提供反馈。

  4. 经济层面的增长与发展

  5. 经济增长:持续的经济增长、生产力提升、产业升级和就业机会增加是衡量改革成功的重要指标。
  6. 就业率变化:就业率的变化也评估改革成效的重要定量指标。

  7. 社会公平

  8. 减少贫富差距: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保障社会各阶层的权益,缩小贫富距,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公平惠及全体民众。
  9. 教育和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当这些服务能够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时,表明改革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10. 制度完善与创新

  11. 建立健全、高、透明的制度体系: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市场制度等,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
  12. 政策可持续性:评估制度的合理性、社会满意度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13. 高质量发展和群众高品质生活

  14. 经济发展成效:经济发展成效、现代产业集群体系优化、科技创新、国资国企改革、财政金融深化、招商安商环境优化等是衡量改革成效的关键指标。
  15. 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生态屏障建设、现代化城市治理等最终体现于群众的幸福感和对改革的意度上。

  16. 改革的全面性和协同性

  17. 覆盖面:改革的覆盖面是否足够广泛,是否涉及企业团各层级子企业。
  18. 相互支持和次序推进:各项改革是否相互配称、相互支持,并且在推进中能够有次序推。

  19. 长期观察和动态过程

  20. 长期观察: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效果可能需长期观察。
  21. 综合考量: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改革,其标准和评价方法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22. 政策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

  23. 忠实度:关注政策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实。

  24. 政治生态环境

  25. 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以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支持改革的良好风气。

在现代社会中,哪些领域的改革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案例?

在现代社会中,被认为最成功的改革案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 财政改革: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1970年至1995年间,20个工业国家的财政改革中,有14个案例被认定为成功。这些成功的财政改革通常伴随着更广泛的改革计划,增强了政府的可信度,并主要通过削减支出而非增加税收来实现。

  2. 经济改革: 中国的历史性改革,尤其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被认为是当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转型之一。这一改革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还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 行政改革: 新西兰、美国和新加坡的行政改革案展示了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公共部门竞争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政府效率。

  4. 国企改革: 2024年国企改革的热点问题包括功能性改革、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资源配置优化等。成功案例如中国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以及地方国资委提出的优先布局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及地方优势产业领域的改革措施。

  5.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 陕西省的“三项改革”案例,如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通过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6. 医疗和教育改革: 我国的医疗改革通过加大医卫生投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举措,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教育改革则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改革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和障碍有哪些?

改革过程中常见的挑战和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益冲突:改革往往伴随着不同群体利益的调整,如何处理好利益系,避免社会矛盾激化,是当前改革面临的一大挑战。改革会触动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方式抵制改革,增加了改革的推难度。

  2. 制度惯性:长期形成的制度安排往往具有惯性,改革需要打破这种惯性,但同时也要避免因改革过急而引发不稳定因素计划命令体制的构建使得改革变得困难,因为这种体制不是自发建立的,而是基于理论构想和理想社会蓝图构建的。

  3. 资源配置不均: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保障效率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配置,是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4. 文化观念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观念可能成为改革的障碍。如何在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5. 体制机制束缚:改革需要敢于对问题,挑战旧有观念和模式,打破束缚,实现真正的进步。然而,体制机制的束缚是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6. 技术难题和资源短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各种技术难题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些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制约发展空间。

  7. 达成共识难:改革需要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但当前社会群体间缺乏对话沟通机制,且改革涉及价值多元化,共识难度加大。

  8. 放思想难: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思想多样化对改革产生影响,需要更大力气打破不利于改革的思维模式。

  9. 落地落实难: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机制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行政效率,特别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互动机制。

  10. 谋全局难:面深化改革要求参与者通观全局,不计较一时得失,对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更为优先的导向。

  11. 社会矛盾快速增长:人口众多的社会共同体在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整合转型的难度。随着经济推进,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更加多元化,包括物质利益、权利和安全诉求。

  12. 腐败和溃败的挑战:改革的难度在于与腐败、年轻主体期望和法外活动的挑战赛跑,需要与之匹配的改革,提升度化能力,将合法框架内的活动纳入体制,避免制度失败。

  13. 顶层设计和部门博弈:目前改革还处于顶层设计阶段,且主要是一些部门在设计,因此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部门的利益以及集中权力的色彩很难全部消除掉;另外,由于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利益的博弈,各方面改革中的利获得者和利益削减者也会产生博弈。

  14. 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在改革过程,对于市场的反应、改革的效果等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或改革方向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