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狡猾的意思

jiǎo huá

狡猾

拼音jiǎo huá

1.狡猾常用意思: 阴险奸诈,诡计多端。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奸险 , 奸诈 , 奸巧 , 刁滑 , 奸滑 , 狡诈 , 狡黠 , 滑头 , 奸刁 , 巧诈 , 嚚猾 , 奸狡
反义词 老实 , 正直 , 憨厚 , 纯厚 , 忠厚 , 诚实 , 忠诚 , 宽厚 , 愚直

例句 1.这些歹徒虽然无比狡猾,但还是被公安干警一并逮捕了。
2.这个狡猾的商人总是设法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

狡猾引证解释

1. 诡诈刁钻。亦指诡诈刁钻之人。

1. 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则所愿也。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 后世狂夫小子狡猾不道之人,或假其名以资盗,窃其器以售奸。 宋 《任臣策下》 秦观
3. 一贼藏身伍皂快,狡猾颇得上官爱。 清 《任明府捉贼歌》 孙枝蔚
4.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呐喊·狂人日记》 鲁迅

2. 机灵。

1. 天生狡猾聪明性,他的那应变言词随口来。 《再生缘》卷十下
2. 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 《自传》 老舍

3. 指情意深厚。

1. 夫妻共百年,相怜情狡猾。 唐 《诗》之一一五 寒山

4. 鬼名。

1. 巃狡猾而蹴践蛚,走札揭而獠桔梗。 汉 《九宫赋》 黄香
2. 狡猾、践蛚、札揭、结梗,皆鬼名也。 《骈雅·释天》


狡猾是什么意思

“狡猾”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一个人或事物具有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特性。具体来说,“狡猾”可以形容一个人心思敏捷、善于算计和欺骗他人,这种人通常具有伶俐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迅速判断他人的弱点并利用这些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狡猾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最初用于描述狐狸的聪明机智,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心思敏捷、善于算计他人的人。在现代汉语中,狡猾常用于描述犯罪分子或狡猾的狐狸等,强调其诡计多端和难以对付的特点。

狡猾的反义词包括忠厚、愚直、憨厚、正直、纯厚、老实、诚实等,而近义词则有刁滑、刁狡、刁猾、嚚猾圆滑、奸刁、奸巧、奸滑、奸狡、奸诈、奸险、巧诈、机诈、桀黠、油滑、狡诈、狡黠等。狡猾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可以是贬义的,表示不可信任狡诈,有时也可以是褒义的,表示机智或圆滑。

狡猾的人可能在做事时有技巧,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为这样做能保护自己或获得更好的结果。狡猾的人可能在面对威胁时会使用各种“骗术”,这反映了他们高智商和生存技能。狡猾的人做事小心谨慎,善于算计,容易让人没有安全感,他们城府深,不喜欢轻易透露真心话,习惯揣摩他人心思。

狡猾一词在中文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的人,但也可以在某些情况下用来形容机智和聪明。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其褒贬色彩。

狡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是什么?

狡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主要出现在描述人物狡诈、诡计多端的场景中。例如,《汉书·武纪》中提到“徙天下奸猾吏民於边”,形容那些奸猾的人被迁移到边疆地区。此外,《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也出现了奸猾一词,用来形容那些心机深沉、善于掩饰的人。

在《三国志》中,狡猾一词被用来描述那些诡计多端、难以捉摸的人物,如张嶷的弟弟被描述为狡猾,难以与夷狄同功,可能有乖离之心。同样,《法苑珠林》卷四一引《生经》中说“其贼狡猾,更当设谋”,也体现了狡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

狡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那些诡计多端、难以捉摸的人,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的“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描述了那些不守规矩、不遵从先王之命的人。

狡猾与忠厚、愚直等反义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被对比和使用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狡猾与忠厚、愚直等反义词的对比和使用,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狡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指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之人或行为。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提到狡猾的敌人引人上钩的情景,展示了狡猾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中的应用。

忠厚则与狡猾形成鲜明对比,意指忠诚宽厚、诚实不狡猾的品质。忠厚出自《荀子·礼论》,强调对生死的谨慎态度和诚实不狡猾的品质。在古代文献中,如《记·郑世家》、唐·韩愈《刘公墓志铭》、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等,均有提及忠厚的正面评价,形容人品正直、待人真诚。

愚直一词则常用来形容老实而不精明的人,与狡猾形成反差。愚直的人往往表现为诚实、正直,但可能缺乏机智和策略。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对立,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例如,《围炉夜话》中提到:“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破”,这句话阐述了忠厚与狡诈、冷淡与繁华之间的对立与转化,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在文学作品中,狡猾与忠厚的对比常常用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例如,在电影《七武士》中,黑泽明通过农民的狡猾和忠厚批判了武士阶层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矛盾,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恶对立和道德选择。

在现代汉语中,狡猾的近义词刁滑、刁狡等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哪些差异?

在现代汉语,“狡猾”的近义词包括“刁滑”和“刁狡”,但它们在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上存在一些差异。

  1. 刁滑
  2. 含义:刁滑主要指狡猾、不诚实、善于欺骗的行为。它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不端、善于利用机巧手段达到目的的人。
  3. 使用场景:刁滑多见于口语和方言中,用于形容那些行为狡猾、机灵但可能带有欺骗性质的人。例如,在学作品中,刁滑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那些行为让人感到不信任或警惕的人。

  4. 刁狡

  5. 含义:刁狡同样表示狡猾,但更侧重于形容那些行为狡诈、阴险的人。它强调的是在行为上的狡猾和奸诈。
  6. 使用场景:刁狡通常用于描述那些行为极其狡猾、阴险的人,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在清代林则徐的《批驳余保纯等为英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中,刁狡被用来形容那些狡猾的行为。

总结来说,“刁滑”更多地用于描述那些行为狡猾、机灵但可带有欺骗性质的人,而“刁狡”则更侧重于形容那些行为极其狡诈、阴险的人。

狡猾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通常采取哪些策略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狡猾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通常采取以下策略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1. 自我中心:他们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求,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他们会利用别人为自己服务,并在遇到麻烦或困境时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2. 欺骗:狡猾的人通常会欺骗别人,说谎或搪塞事实。他们懂得如何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让别人按照他们意愿行事。

  3. 社交达人:他们懂得如何建立社交关系,并能够利用这些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色,具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4. 恶意:他们可能会对别人进行威胁、恐吓和诽谤,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能会用暴力或其他手段来威胁别人。

  5. 伪装:狡猾的人善于伪装,使用甜言蜜语、伪善面具和精心编织的谎言来迷惑他人。

  6. 观察和利用:他们非常善观察别人,发现别人的弱点,然后加以利用。比如说,他们可能会找出对方最在意的事情,然后进行承诺或者威胁,以此来掌握对方的行动和思想。

  7. 经验丰富:这些人一般都经验丰富,熟知社交规则和人性弱点,因此非常擅长运用社交技巧和心理战术来达到自己的的。

  8. 保持距离:他们在达到目的后,往往会变得冷漠无情,忘恩负义、冷漠对待他人,甚至使用绝情手段。

  9. 伪善的面孔:这类人表面和蔼可亲,实则内心虚伪,可能隐藏着自私的阴谋。他们利用他人的感情,以维持表面和谐,实则在背后算计。

  10. 东拉西扯的闲谈:有一种狡术是,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掩盖在东拉西扯的闲谈中,例如一名官员,当他想促使女王批准某项文件时,每一次都先谈一些其他的事务,以转移女王的注意力。

这些策略使得狡猾的人能够在社会交往中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然而,这些行为往往缺乏诚信和道德底线,容易让人上当受骗。

狡猾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接受度有何不同?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狡猾”一词的含义和接受度确实存在差异。在中国文化中,“狡猾”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的人。这种特质在中国历史上被强调,如“驭人”之术,即驾驭他人。然而,在某些语境下,“狡猾”也可以被用来形容机灵、聪明,即“机灵”。这表明“狡猾”在中文中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是贬义词,也可以是褒义词。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对“猾”的理解可能更加复杂。例如,在加拿大工作期间遇到的包工头案例中,狡猾的行为包括拖延工程、挑毛病、找借口和利用法律手段。这反映了在西方国家或地区,狡猾可能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商业交易中。

此外,中俄文化差异也影响了对“猾”的看法。吴磊在俄罗斯留学的经历表明,俄罗斯女孩普遍认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狡猾的。这种偏见可能源于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足,以及对中国人行为的误解。

维吾尔语中的“狡猾”一词也经历了语义变化,从古代的狐狸义项演变为现代的狡猾意义。这表明语言的演变可以影响词汇的含义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狡猾”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和接受度确实存在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它通常带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是褒义词。而在西方文化中,狡猾能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