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种房子我租都租不起,而况把它买下来。
2.这么重的担子小伙子都挑不动,而况老人!
1. 见“而況”。
引
“而况”是一个汉语连词,拼音为[ér kuàng],意为“何况”或“更进一步说”,用于表示强调或转折,通常带有反问的语气,用来表达某种情况或条件的更进一步或更严重。例如,在古代文献中,“而况”常用于强调某事的重要性或严重性,如《石钟山记》中的“今以钟磬置水,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在现代汉语中,“而况”仍然被广泛使用,其用法与“何况”基本相同,但“而况”前不能加“更、又”等词语。此外,“而况”也可以翻译为“much less”,表示一种更进一步的否定语气。
“而况”在文言文中也常用于表达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例如在《春秋繁露》和《怀嵩楼晚饮》等古籍中都有应用。综上所述,“而况”作为连词,主要用于加强语气,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转折。
“而况”在古代文献中主要用作连词,表示“何况”或“况且”,用于进一步说明或强调某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应用:
《易·乾》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连上天都不违背自然规律,更何况是人呢?更何况是鬼神呢?这里“而况”用来强调上天的规律对人的约束力更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但见问而尚羞之,而况乃与为诈以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仅仅是对质就感到羞愧,更何况是参与欺骗来攻打吴国呢?这里“而况”用来进一强调参与欺骗的严重性。
宋 欧阳修 《怀嵩楼晚饮》诗:“一来勤已多,而况欲久留。”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来访已经很辛苦了,更何况还要长时间停留呢?这里“而况”用来强调长时间停留的困难性。
明 刘基 《郁离子·戚之次且》 :“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而况於疏远之人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连自己的父母的话都不听,更何况是那些与自己关系疏远的人呢?这里“而况”用来进一步强调对疏远之人的不信任。
茅盾 《创造》 :“我导引你留心政治,但并不以为当即可以钻进实际政治--而况又是不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引导你关注政治,但并不认为你可以立即进入实际的政治活动,更何况是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呢?这里“而况”用来进一步强调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运动的危险性。
“而况”与“何况”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表示进一步强调或补充的连词,但它们在使用场景和语气上存在一些区别
“而况”和“何况”在现代汉语中都用于表示进一步的强调或补充,但“而况”更多用于文言文和正式的书面语中,带有较强的反问语气;
在文言文中,“而况”作为连词,主要表达递进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何况”。它通常用于反问的语气中,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如: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而况”一词通常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语气特征。例如,在《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这句话通过“而况”表达了对石头能否发声的进一步质疑,语气上显得更加肯定和强调。
此外,“而况”在《庖丁解牛》中的使用也体现了类似的语气:“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里通过“而况”进一步强调了对大骨的处理难度,语气上显得更加肯定和强调。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句话则通过“而况”表达了对明智之人的进一步肯定,语气上显得更加尊重和推崇。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而况”通常被解释为“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例如,在文言文中,当提到“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时,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遇到大风浪也无法发出声音,更何况是石头呢?”通过这种反问的方式,强调了后者的难度或不可能性。
此外,类似的用法也出现在其他例子中,如“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连细小的关节都没有尝试过,更何况是大的骨头呢?”这同样通过反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后者的难度或不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