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疲乏的意思

疲乏

拼音pí fá

1.疲乏常用意思: 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委顿 , 疲惫 , 疲倦 , 劳累 , 疲劳 , 困乏 , 疲顿 , 疲困 , 倦怠 , 怠倦 , 疲钝
反义词 精神 , 亢奋 , 兴奋

例句 1.走了一天的路,大家都感觉非常疲乏。

2.疲乏常用意思: 因运动过度或刺激过强,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或反应能力减弱。

词性形容词
近义词 疲劳

例句 1.连着看了三场电影,我的眼睛疲乏极了。

疲乏引证解释

1. 疲劳困乏。

1. 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汉 《答苏武书》 李陵
2. 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 宋 《东坡志林·游松风亭》 苏轼
3. 几个月来的精神的紧张,使他现在露出有点疲乏的神色。 《雷雨》第一幕 曹禺
4. 不过我近来实在疲乏得很,遇到的全是不如意的事情。 《秋》一 巴金


疲乏是什么意思

疲乏是指身体或精神上的劳累和无力感,通常表现为缺乏能量、动力和动力不足的状态。疲乏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过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长期的压力、睡眠不足等。疲乏是一种主观不适的感觉,客观上表现为失完成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

疲乏与疲劳、疲惫等概念密切相关,但各有细微差别。疲乏强调的是由于过度劳累或运动过度而导致的体力和精神上的疲惫感。疲劳则更多指因过度消耗或刺激导致的暂时性机能减弱。疲惫则通常指极度疲劳,全身疲乏,甚至可能伴随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疲乏不仅是一种常见生理反应,也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例如,在慢性疾病患者中,疲乏常常是他们生活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疲乏的评估通常需要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识别潜在的疾病。

疲乏是一种复杂的症状,涉及身体和心理的多个方面,其成因多样且可能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联。因此,在出现持续性疲乏时,建议求医疗帮助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疲乏与疲劳、疲惫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疲乏、疲劳和疲惫是三个经常被混淆的词汇,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它们的具体区别:

  1. 疲乏(Tiredness)
  2. 定义:疲乏通常指的是身体或精神的轻微疲劳感,通常源于日常活动或缺乏睡眠。
  3. 症状:疲乏可能表现为困倦、缺乏动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但这些症状通常可以通过短暂的休息或良好的睡眠得到缓解。
  4. 恢复:疲乏是一种短暂的状态,通常在休息或睡眠后可以得到改善。

  5. 疲劳(Fatigue)

  6. 定义:疲劳是一持续的、长期的能量缺乏状态,表现为全身过度的疲劳,无法通过睡眠缓解。
  7. 症状:疲劳可能影响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表现为精力低落、情绪疲惫、忆力和生产力下降等。
  8. 恢复:疲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甚至可能需要医疗干预来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

  9. 疲惫(Exhaustion)

  10. 定义:疲惫是一种更严重的疲劳状态,通常源于长时间的体力或脑力活动,可能伴随认知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和身体及认知表现显著下降。
  11. 症状:疲惫者可能持续感到极度疲劳,难以通过常规休息或睡眠缓解,甚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
  12. 恢复:疲惫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和更谨慎的护理策略,有时甚至需要医疗干预。

总结来说:- 疲乏是一种短暂的、可以通过休息或睡眠缓解的轻微疲劳感。- 疲劳是一种持续的、影响生活质量的长期能量缺乏状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 疲惫是一种更严重的疲劳状,伴随认知功能受损和身体及认知表现显著下降,需要更长时间和更谨慎的护理策略。

哪些慢性疾病最表现为疲乏症状?

慢性疾病中,最常表现为疲乏症状的包括以下几种:

  1. 慢性疲劳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表现为长期的严重疲劳,即使在正常活动后也会持续超过24小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喉咙痛、头痛和肌肉或关节疼痛等症状。

  2.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种疾病导致体内状腺激素不足,表现为疲劳、体重增加、皮肤干燥、怕冷等症状。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其他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和伤口愈合缓慢。

  4. 贫血:铁缺乏是慢性疲劳最常见的医疗原因之一,表现为疲劳、苍白、头晕等症状。

  5. 慢性肾疾病:如果有贫血和炎症的情况,疲劳可能表现为慢性肾脏疾病的症状。

  6. 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即使睡眠充足也会感到非常疲惫,因为抑郁症导致不同神经递质的减少,从而引起慢性疲劳。

  7. 纤维肌痛症:这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疼痛和慢性疲劳原因,尤其在女性中更为常见,除了疲劳外,还伴有社会退缩感、疼痛点、肌肉疼痛、抑郁、焦虑和睡眠问题。

  8. 心脏疾病:研究表明,在70%的心脏梗塞病例中,患者在发作前几周会感到异常疲劳。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发展的疲劳,这类情况多发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肺功能受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pstein-Barr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疲劳、发热、淋巴结肿大、喉咙痛、肝脾肿大和皮疹。

这些慢性疾病都可能导致持续的疲劳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

如何准确评估和诊断疲乏?

准确评估和诊断疲乏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1. 主观评估
  2. 自我问卷调查:使用疲劳量表如“fatigue scale-14”或匹兹堡疲劳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等工具进行自我估。这些量表通过一系列问题来评估个体的疲劳程度,从轻度到重度不等。
  3. 常活动观察:对比日常活动后的表现,例如以前散步1小时后稍感疲劳,现在散步半小时就开始累,这可能是轻度疲劳;若伴有心悸、腿痛等症状,则疲劳程度较重。

  4. 客观评估

  5. 生理检测:进行全面的血液和尿液检测,包括83个参数,如腹血糖、血型分析、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水平、血红蛋白、铁蛋白、TSH超敏感值、25-羟基维生素D等。这些检测有助于确定疲劳是否由生活方式因素、物理健康问或心理健康问题引起。
  6. 心理测评:使用心理测评工具,如疲劳问卷、心理测评等,科学地评估个体的疲劳水平。

  7. 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

  8. 全科医生应进行详细问诊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结合评估内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导致乏力的具体原因和程度。

  9. 生活方式和习惯评估

  10. 询问患者的饮食、锻炼、睡眠和酒精消费等生活方式和习惯。
  11. 评估休息方法和时机是否正确,例如是否及时有效地息,而不是把疲劳程度累积到很高才去休息。

  12. 专业医疗帮助

  13. 如果出现持续或反复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应及时咨询全科或普通内科医生,以确保健康。
  14. 如果疲劳伴随有严重症状,如直肠出血、剧烈头痛、胸痛、呼吸困难、心律不齐、自杀念头或自残想法,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疲乏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疲乏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生活方式干预: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起床,周末也最好能坚持。此外,建议养成午休的习惯,但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2. 运动疗法:适度运如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缓解疲劳。每周坚持锻炼3天,每天运动20分钟,可以有效赶走疲劳感。如果短时间内感到倦怠,可以做1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唱歌、深呼吸、来回走动、伸展与扩胸运动等。

  3. 饮食疗法: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减少高脂肪食物,适用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疲劳。饮食疗法强调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B、铁质及蛋白质的食物,如燕麦、菠菜等。

  4. 中药调:中药调理通过服用补益气血、健脾养胃类中草药汤剂提升机体免疫力和恢复活力。常用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八珍汤等,适用于长期慢性疲劳且经西医检查无异常发现者使用。

  5.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特定穴位刺激来调节身体功能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疲劳。选择足三里穴、气海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对于希望通过传统中医手段改善体质者有良好效果。

  6.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病人识别并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减轻心理负担。针对解决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失眠等问题有效。

  7. 维生素补充:维生素补充可以满足人体对多种量营养素的需求,支持新陈代谢过程。针对缺乏某些关键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所导致的轻度至中度乏力有益。

  8. 穴位按摩和足浴:穴位按摩刺激特定经络穴位,调节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对颈肩酸痛和失眠有较好效果。足浴利用温热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腿部酸胀感,具有镇静安神功效。

  9.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如贫血可通过补充铁来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通过服用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治疗。

  10. 心理治疗:焦虑或抑郁可通过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

疲乏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疲乏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长期压力和焦虑:工作、家庭压力或生活中的小事都会积累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导致身心俱疲。抑郁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表现为持续的低落绪和对活动的失去兴趣,伴随着极度的疲劳感。

  2. 负面情绪:忧虑、焦虑、烦躁、懊恼、愤怒等负面情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心理因素。这些情绪会使人容易感冒,影响工作表现。

  3. 厌倦感:当从事单调无兴趣的工作时,即使短暂也会出现疲劳感和情绪反应。

  4. 精神紧张:精神张、学习工作过量、竞争压力、信息过载、环境恶劣、疾病、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诱发心理性疲劳。

  5. 缺乏兴趣:对生活缺乏热情,做事缺乏兴趣,不能保持对自然、艺术、美和他人的关注与热爱,会导致生活失去色彩,产生持续的疲劳感。

应对疲乏的心理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重视积极性休息,感到疲倦时及时调整休息。

  2. 培养兴趣爱好:从事自身感兴趣的活动能够提高大脑层的兴奋度,不易产生疲劳感。通过多从事感兴趣的活动能有效预防心理疲劳。

  3. 学习减压技巧: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

  4.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多与亲友交流,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5. 树立自信心:增强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保持乐观情绪,这些心理调整法是治疗心理性疲劳的有效方法。

  6. 定期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登山、羽毛球和太极拳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7. 合理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以提供稳定的能量供应。

  8.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晚上摄入咖啡因和过多的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