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从不用小恩小惠羁縻人心。
例句
1.汉武帝把卓绝超群的人才比喻为不愿接受羁縻的骏马。
1. 系联。
引
1. 方士之候神入海求蓬莱者终无验……天子犹羁縻不绝,几遇其真。
《汉书·郊祀志下》
2. 笼络;怀柔。
引
1. 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
汉
《难蜀父老》
司马相如
2. 其慕义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羁靡不绝。
《汉书·匈奴传下》
3. 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远涉。
《旧唐书·徐坚传》
4. 喇嘛效顺最早,而其术盛行东土,又夙为蒙古诸部落所崇信,故优礼彼教政,以羁縻外藩。
清
《郎潜纪闻》卷一
陈康祺
5. 臣考三代之于荒服,羁縻之而已。
清
《对策》
龚自珍
3. 束缚;控制。
引
1. 是以用士不患其非国士,而患其非忠;世非患无臣,而患其非贤,盖无羁縻。
汉
《潜夫论·论荣》
王符
2. 文法羁縻,互相承奉。
三国 蜀
《答法正书》
诸葛亮
3. 嗟日月之云迈,犹羁縻而见婴。
唐
《奉和鹘赋》
高
4. 古者洪荒之世……政刑未备。羁縻所及,大者百里而已。
清
《三代因革论二》
恽敬
4. 拘禁。
引
1. 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宋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2. 朕见他是个有用之才,不忍加之屠戮,羁縻在洞庭东海之间。
清
《蜃中楼·授诀》
李渔
5. 指羁縻州。
引
1. 是以先王谓之荒服,后嗣谓之羁縻。
唐
《忧赋》
皮日休
2. 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
宋
《五代职方考序》
欧阳修
“羁縻”一词的含义较为丰富,主要涉及系联、笼络、束缚、控制和拘禁等意思。在古代文献中,“羁縻”常用于描述对异族或外藩的统治方式,如汉代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中的“盖闻天子之牧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絶而已”。羁縻制度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军事手段和政治压力控制当地土著头目,同时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将其纳入朝廷管理。
羁縻政策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是一种通过各种手段管理边疆地区的方法。这种政策在历史上被广泛采用,对于中国的统一进程和地方政权的运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羁縻政策的核心是不以武力或行政手段改变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经济特征,而是通过笼络和怀柔的方式,让少数民族首领保持自治权,同时向中央政府朝贡。
羁縻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唐朝,羁縻制度分为羁縻州、县、内属国和敌国四种情况,其中羁縻州、县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负有一些责任;内属国的首领政治合法性来自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敌国和绝域之国的首领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于中原政权的册封。
总之,“羁縻”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涵盖了统治、控制、笼络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异族或外藩的管理方式。
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特殊治理方式,其核心在于承认并用当地民族首领的政治地位和文化习俗,通过任命这些首领为羁縻府州的行政长官,从而实现间接统治。这种政策在不同朝代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各有特点。
唐朝羁縻政策的重要实施时期。唐太宗在制定边疆民族政策时,非常注重因俗而治,认为“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因此建立了大规模的羁体制,基本政策是“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具体来说,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了羁縻府州,任用边疆民族首领担任当地行政长官,并通过“和亲”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推动贸易往来,增强国力。
唐代羁縻政策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保留原有统治机构,由该族人担任长官僚佐,并允许在本民族内部称国;二是派汉官充当官员,与民族首领共同治理;三是实行监领制,中央政府派代表进行监领。此外,唐朝还规定羁縻府州的赋税负担比直辖府州轻得多,以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形态和经济发水平。
宋代继续沿用唐代的羁縻制度。范成大在12世纪的著作中描述了这一制度在今广西一带的应用,如广南西录地区。他指出,自唐代以来,农和莫两姓氏家族效忠于朝廷,其部落被分为州、县和道,较大的部落成为州,较小的成为县,更小的则成为道。这种制度在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如今天的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广西和贵州等地。
明朝在西北、东北等地区广置羁縻卫所,以当地首领为指挥使、千户、百户等,以此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密切了中原与边疆的联系。
清朝总结了历代边疆治理的经验,大力推行因俗而治的治边政策,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条文,如《盛京条例》《蒙古律书》《理藩院则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等,来管理边疆各民族。
羁縻政策在不同朝代的实施效果各有不同。唐朝通过羁縻政策加强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的传播。然而,这种政策也带有某些民族压迫性质,朝廷屡行优惠,只责成贡纳当地的某些土特产品。
总体而言,羁縻政策体现了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因俗而治原则,通过承认并利用当地民首领的政治地位和文化习俗,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羁縻制度在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羁縻制度通过设置羁縻府州,任用边疆民族首领担任当地行政长官,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从而促进了中央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制度安排不仅有助于缓和民族矛盾,还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在广西地区,南迁的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和战斗,加深了彼此的了。
羁縻府州作为地方军政管理机构,有效统辖各部,增强了朝廷对边疆的治影响力和军事控制力。唐朝通过羁縻制度避免了外蕃大规模入侵中原的可能性,保护了中原内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羁縻都督府是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级地方政权,也是维系边疆安全稳定的正式官方机构。
羁縻制度通过茶马互市等经济政策,发展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推动了边疆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这种兼容并蓄的经济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增强了唐朝的国力,达到了治国安邦的政治目的。
羁縻制度体现了“大一统观念”和“华夷观念”,随着中央权力与边疆政权之间的博弈以及中央王朝的调整而不断变化。这种变迁促了由羁縻边疆向政区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的制度文化(观念),为边疆政权提供了“脚本化”认知,从而提高了其在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的效度。
唐朝在总结历代实施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羁縻制度。这种制度不仅继承了前朝的经验,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例如,辽宋两朝在唐朝羁縻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设行政建置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虽然具体实施方式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羁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羁縻制度在边疆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中起到了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羁縻政策在现代中国历史研究中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的,认为在维护边疆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尊重地方民族的传统和习俗,实行间接统治,从而有效管理广阔的疆域和多元的民族构成。
羁縻政策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汉朝,当时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赞扬东汉王朝经营西域的政策,并支持羁縻政策。这种政策通过修德致殊俗、怀柔羁縻的手段,既符合统治者的治国理想,也在现实层面为边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多空间。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羁縻政策尤为著名。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还为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羁縻政策体现了一种灵活多变、求同存异的治理思想,这对于当代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此外,羁縻政策也被认为是一种权宜性政策,中央王朝在权力辐射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策略。通过制度“叠加”、“漂移”、“转换”和“替代”的方式,渐强化对羁縻边疆政权首领的任命管理,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行郡县制度。这种策略的长期持续,使得边地内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部整合得以实现
羁縻政策与其他古代统治策略(如归附、招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羁縻政策的核心在于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保持政治联系,并通过羁縻府州的形式进行管理。羁縻府州的设置使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接受朝廷的官爵印信,但同时保留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这种政策强调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土流并治或土官的流官。
羁縻政策具有明显的制度特征,例如羁縻府州按规定要负担一定赋税,义务服从唐朝廷调发,而藩属国则没有这些义务。此外,羁縻政策下,中央对各少数民族实施“以夷制夷”,利用少数民族内部的力量来维护统治。
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羁縻政策通过赐官爵、土地安抚边民等方式,促进边疆地区的社秩序稳定和生产发展。例如,北宋政府采取招抚蕃部内属、羁縻与武力迫使、军事打击双管齐下的措施,有效控制沿边局势,加强戍边力量。
羁縻政策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适用范围。例如,汉代的羁縻政策允许匈奴单于以客礼待之,赋予其高于诸侯王的地位;而唐代的羁縻政策则更注重保留内附族群原有的政治体制,让其以地方政的名义进入帝国政治体系。
归附和招抚策略通常侧重于通过怀柔手段吸引周边政权或民族归附央政权。例如,汉武帝的边疆政策通过怀柔羁縻的手段吸引周边政权归附。而羁縻政策则更注重在保持少数族原有政治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具有更强的制度性和长期性。
羁縻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羁縻制度在政治上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羁縻州是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特殊行政单位,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与一般州县不同。这种制度通过承认少数民族首领的统治地位,并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从而维护了边地区的稳定。例如,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羁縻府州制度,任命异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但必须由中央任命。
羁縻制度在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羁縻府州到州府州驻军的控制和统领,成为唐朝军事上的后备力量,多次充当封建王朝的后备军。这种制度不仅为边塞军队的驻扎管理提供了便利,还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为边陲地区的政治支持和巩固提供了保障。
此外,羁縻制度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也起到了促进作用。羁縻府州制度促进了各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为增进双方关系提供了条件和制度保障。例如,在汉朝经营西域时,采取羁縻怀柔的手段,保持了与西域国家的交往。
羁縻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策略,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制度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更为稳的制度文化(观念),进一步提高了羁縻制度在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上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