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官阶的意思

guān jiē

官阶

拼音guān jiē

1.官阶常用意思: 官职的等级。

词性名词
近义词

例句 1.在古代中国的官制中,不同的官阶代表着不同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官阶引证解释

1. 官员的等级。

1. 凡此奸巧,并出愚下,不辨年号,不识官阶。 南朝 梁 《论谱籍疏》 沈约
2. 我转官阶常自愧,君加邑号有何功? 唐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 白居易
3. 若官阶稍大,辖境稍宽,略为易办;若止一县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然亦非不能也。 《老残游记》第七回
4. 同时他自己的官阶也已经达到了应该持盈保泰的时候了。 《反正前后》第二篇三 郭沫若


官阶是什么意思

官阶是指官员的等级次第,即官员在官僚体系中的身份和地位的划分。它通常用来表示官员的级别、品位以及俸禄的标准。在中国古代,官阶制度是官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官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身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官阶的具体划分和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唐代,官阶分为文散官和武散官,分别有29个等级,用以象征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宋代则沿用了唐代的散官制度,并进一步细化了文官的寄禄官阶,共25个等级。清朝的官阶则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分为正从两级。

官阶不仅与官员的实际职务无关,而且有时甚至成为一种荣誉称号,与官员的实际职责和俸禄分离。例如,北宋时期的本官阶主要用于决定官员的俸禄,而与实际职务无关。这种“阶职分立”的制度在唐宋时期尤为明显,官员可以通过考核升迁官阶,但并不一定伴随实际职务的变动。

官阶在古代中国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基础,也是社会阶层划分的重要标准。它体现了统治者对官员的管理和控制,同时也为官员提供了获取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途径。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在不同朝代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迁。

周代

周代的官阶制度以爵命之制为主,分为公、卿、大夫、士四个等级,这构成了“品位分等”制度,与当时的贵族政治相辅相成。这种制度体现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特点,官员的品位直接与其家族地位相关。

秦汉

秦汉时期,官阶制度逐渐向“禄秩等级”转变,禄秩等级依附于职位,若无职位则官僚个人无品级可言。这变化标志着从身份组织向功能组织的过渡。汉朝以官员的俸禄来表示其等级,俸禄以谷物为计量单位,如万石、中二千石等。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制度进一步“品位化”,出现了中正品、散官和军阶等制度。这一时期的官僚阶层“士族化”,等级制中的品位因素显著。北魏孝文帝的官制改革涉及朝位的演变和官品的位阶划分,这些位阶决定了官员的资望待遇和特权。

唐宋

唐宋时期,散阶制发达,既有上一时代的影响,也有回归官僚政治范畴的迹象。唐代的文武散阶与南北朝的文散官和将军号有沿革关系。宋朝初年,正式职官名称都作为官名称,神宗元丰改制后,基本恢复唐制。

明清

明清时期,官阶制明显衰落,各种待遇都向职位靠拢。朱元璋以降,皇帝专制高度强化,在皇帝与官僚的政治博弈中,皇帝赢得了重大优势,于是官僚的各种权都趋于萎缩。明代的散阶形似唐宋而实已变质,有官职才有位阶,散阶通过入流和考满来授受,并依职事变动相应调整。清代官员的等级待遇进一步向实际职务倾斜,散阶制继续淡化、简化,甚至混同于封赠。

总结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从周代的爵命之制到明清的职业化官阶,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官阶与官员实际职务和俸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有哪些具体例子?

在历史上,官阶与官员实际职务和俸禄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多样。以下是几个具体例子:

  1. 北宋的官职差遣制度: 北宋前期实施了一种官称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制度,称“官职差遣”。官员拥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官”指正官,没有具体职事,主要作为等级待遇,用于定官阶品味和俸禄;“差遣”则是临时委任的职务名,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即使不担任差遣,官员也可按官阶领取俸禄。差遣根据朝廷需要和官员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这种制度前期对政治稳定和中央集权有一定作用,但后期操作不当导致北宋官僚机构重复设置,造“冗官”局面,影响北宋的发展。

  2. 隋唐时期的官阶与俸禄制度: 隋唐时期,官阶制较为完善。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正式制定“正从九品三十阶”的官阶制度,并视官品尊卑发放俸禄。唐代继承了这一制度,散官成为品级的代称,被称为阶官。官员的官阶代表其资历,决定基本待遇,包括俸禄、恩荫亲属为官、封赠父母妻室等。职务则决定了官员的实际权力,同时还可领取高低不等的职务津贴“职钱”。官员的职、阶不一定对应,可能阶卑职高,也可能阶高职卑,甚有阶无职。

  3. 魏晋南北朝的“品位化”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体系中出现了明显的级和特权现象,称为“品位化”时代。官员的官阶与品阶有关,形成于唐代,是散官的另一种制度。散官是朝廷对重臣在实际官职之外赐予的闲散官号,表示身份高低和功劳。隋朝将有实职的官职称为“执事官”,荣誉性的虚衔称为“散官”。唐代继承了这一制度,散官成为品级的代称,被称为阶官。这种制度反映了国家对官僚阶层的优遇。

  4. 秦汉时期的俸禄制度: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官吏俸禄级别也统一用“石”做标准。隋文帝杨坚沿用北周官阶制度,隋炀帝杨广一度废除上下阶,但后来又改回正从九品三十阶制度。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包括“除”、“赏”、“擢”、“迁”等,分别表示任命、授予、选拔提升、改官等意思。

官阶制度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阶层的划分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分析:

  1. 官阶制度的演变
  2. 周代:周代的官阶制度以爵制为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和公、卿、大夫、士四等贵族官员等级。这种制度体现了贵族等级制度,官职与爵级并存,如卿大夫士。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官阶制度发展为“爵—秩体制”,军功爵和石禄秩系统并存。禄秩以谷物之数作为官阶,反映了吏员的等级。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制度达到高峰,适应了士族政治,产生了中正品、散官、军阶等概念。等级置繁多,包括五等爵、勋官序列、九品官品等。
  5. 唐宋时期:官阶制度仍属品味分等,但超越了士族政,向官僚政治回归。唐代的武阶官和文阶官体系形成,科举学历成为士人做官的重要条件。
  6. 明清时期:帝国品位结构趋向简化,文官不给予封爵,科举学历成为士人做官的主要条件。散阶大衰,专制强化,官僚特权萎缩。

  7. 官阶制度的社会影响

  8. 社会阶层划分:官阶制度是古代社会结构的主干,形成了“官本位社会”。员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其等级和地位影响了社会阶层结构。例如,周代的爵制和贵族官员等级直接决定了社会地位。
  9. 治体制:官阶制度不仅关注行政管理的需要,还反映了整个政治体系、政治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例如,秦汉时期的禄秩制度和曹魏末年的九品制,以及唐的武阶官和文阶官,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需求。
  10. 身份管理:官阶制度通过品位安排实施复杂的身份管理,保障了人员的制度化流动。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正品和军阶的关系变迁,牵一发而动全身。

  11. 官阶制的具体功能

  12. 政治调节和社会调控:官阶制度作为政治调节和社会调控手段,塑造了一个“官本位社会”。例如,汉代禄秩制度和曹魏末年的九品制,以及唐代的武阶官和文阶官,都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需求。
  13. 激励与奖励:官阶制度在管理学上具有激励功能和奖励优势。例如,唐代的“二十七最”是以职务类别为单位的考课制度,体现了对现有行政职务的性质、地位、特点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
  14. 身份建构:官阶制度对中国政治与社会的身份建构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明清时期的文官不给予封爵,绝大多数文官无爵位,反映了社会身份的变化。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通过其复杂的等级结构和多样的品位安排,深刻影响了社会阶层的划分和社会结构的形成。

在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全面回答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具体是如何运作的。然而,可以从以下几个面进行简要概述:

  1. 官阶制度的基本特点
  2.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周密的体系,其功能是面向官僚体制的职位结构和人员结构,对行政等级进行安排,对官僚品位进行管理。
  3. 官阶制度通过严格的等级划分,形成一个等级金字塔,各级官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 官阶制度的等级划分

  5. 官制度通常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又细分为正、从两级。例如,明清两代的九品中正制,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6. 不同的官阶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俸禄的多寡既是一种报酬的标准,也是官阶等级的标志。

  7. 官制度的运作机制

  8. 官阶制度不仅限于行政与技术层面,还具有政治斗争和社会调控的功能。对统治者来说,官阶是政治斗争和社会调控的手段;对臣民来说,官阶是获取身份地位的途径。
  9. 官阶制度通过严格的等级划分和俸禄制度,确保国家机器内部形成上下有别、高低有序、主从分明的统属关系。

  10. 官阶制度的历史演变

  11. 从周代的爵制到秦汉的禄秩,再到魏晋南北朝的班位、官品、中正品、封爵和勋官等,官阶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
  12. 唐代的官品体制将职、阶、勋、爵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大框架。

  13. 官阶制度的政治和会意义

  14. 官阶制度不仅是行政管理的工具,更是政治斗争和社会调控的手段。各种政治势力通过争夺适合于自己的等级抛立与位阶样式来实现自身利益。
  15. 官阶制度通过严格的等级划分和俸禄制度,确保国家机器内部形成上下有别、高低有序、主从分明的统属关系。

官阶制度对官员个人和社会地位的影响有哪些具体案例?

官阶制度对官员个人和社会地位的影响可以从多个具体案例中体现出来。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

  1. 官员个人地位的提升与退休待遇
  2. 在古代中国,官员的官阶不仅决定了在职期间的俸禄和社会地位,还影响他们退休后的待遇。例如,王维作为尚书右丞,退休后仍然受到社会的推崇和尊重,这表明官阶制度在官员退休后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

  3. 品位分等与职位分等的演变

  4. 周代的爵命体制、秦汉的禄秩、魏晋的九品官品、唐代的官品结构等,都反映了官阶制度的不同特点。例如,唐代的散阶制度减少了因职位变动而造成的地位变动,赋予官员更多的安全感和权益稳定性。这种制度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官员个人的地位,也反映了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5. 官阶制度与士族门阀的关系

  6.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权力顶峰,官阶出现极致变态情况,官员品位官名五花八门。这种现象说明官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士族门阀所操控,影响了官员的晋升和地位。

  7. 官阶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8. 官阶制度不仅是一种行政制度,还具有塑造社会分层、引导社会流动的功能。例如,古代官员可以通过官阶实现阶级跃升,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社会地位,也影了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

  9. 官阶制度与官员行为的关系

  10. 官员的动机和行为受到官阶制度的影响。例如,官员追求职位与权力、取经济利益、扩大人脉圈和社会地位等动机,都与官阶制度密切相关。这些机不仅影响了官员个人的行为,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治理。

  11. 官阶制度的历史变迁

  12. 官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变迁。例如,明清时期,专制强化,官僚特权萎缩,散阶衰落,待遇向职位靠拢。这种变迁不仅影响了官员个人的地位,也反映了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

  13. 官阶制度与法律特权

  14. 官阶制度还与律特权密切相关。例如,古代“官”、“职”有别,即“个人身份”和“行政职位”存在区别。这种区别使得官在法律上享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