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夜晚的街道上,迷离恍惚的霓虹灯在我的眼前闪烁。
2.阳光照射在湖面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 模糊不明,难以分辨。
引
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
2. 碧波落日寒烟聚,望遥山迷离红树。
宋
《山亭宴》词
张先
3.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清
《鸳湖曲》
吴伟业
4. 道静在迷离的意境中,还在追忆梦中情景。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
杨沫
“迷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 lí”,意指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的状态。这个词常用于描述视觉上的模糊不清,例如睡眼迷离或雌兔眼迷离。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如精神恍惚、神智不清。
“迷离”一词源自《乐府诗集·木兰诗》,其中描述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的情景,比喻难以辨别雌雄。在现代汉语中,“迷离”不仅用于描述视觉上的模糊,还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表达一种朦胧、飘忽的意境。
此外,“迷离”还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不同的词组,如“迷离恍”,形容事物或人的神智感觉模糊、闪烁或分辨不清。它的近义词包括“迷茫”、“朦胧”、“迷蒙”等,反义词则有“清楚”、“明确等。
总之,“迷离”是一个表达模糊、难以分辨状态的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乐府诗集·木兰诗》中的“迷离”一词具体使用在“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这两句诗中,描述的是兔子的特征。雄兔的脚扑朔,雌兔的眼睛迷离,即雄兔的脚乱动,雌兔的眼睛眯起,形象地描绘了兔子的特征。
从文化背景来看,“迷离”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清楚的状态。在《木兰诗》中,这两句诗通过兔子的特征隐喻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能够长期隐瞒女子身份的机智和勇敢。这种比兴手法使得诗歌结尾富有余味,让人读到这里能够顿得住留有思考的空间。
此外,古代对兔子的认知也与科学解读有所结合。例如,《论衡》明确指出兔子是有雌雄之分的,通过舐雄毫而孕来繁殖后代。这表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有一定的学依据。
在现代汉语中,“迷离”一词的应用广泛且多样,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描绘一种模糊、难以辨识或充满梦幻色彩的意境。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
清代吴伟业的《鸳湖曲》中写道:“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通过烟雨朦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杨沫的《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中,道静在迷离的意境中追忆梦中情,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增强了故事的梦幻色彩。
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迷离”与其他近义词如“迷茫”、“朦胧”、“迷蒙”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与“迷离”相似之处在于都涉及模糊不清的状态,但“迷茫”更侧重于广阔的空间感和整体的模糊。
朦胧:
联系:与“迷离”相似之处在于都涉及视觉上的模糊,但“朦胧”更多用于述光线或景象的柔和与模糊。
迷蒙:
联系:与“迷离”相似之处在于都涉及视线的模糊,但“迷蒙”更侧重于因外界因(如烟雾)导致的视线不清。
区别:
总结来说,“迷茫”、“朦胧”、“蒙”和“迷离”虽然都有模糊不清的意思,但各有侧重点。
成语“迷离恍惚”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和场景较为广泛,主要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模糊不清、难以分辨清楚。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的精神状态,如困惑、迷茫或思维不清晰时的感觉,也适用于描绘景物或场景的模糊状态。
具体来说,“迷离恍惚”可以作为谓语、定语或状语使用,用于形容事物的模糊状态。例如,在夜晚街道上烁的霓虹灯,给人一种迷离恍惚的感觉。此外,该成语还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描绘一种超脱现实、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迷离恍惚”也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的朦胧美和神秘感,如雾气缭绕的山峰、月光的花树等。它还可以用来表达个人情感的起伏和内心世界的挣扎。
“迷离”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汉代乐府古辞《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其中描述了雄兔雌兔并排奔跑时难以辨别性别的情景。这一用法体现了“迷离”最初的意义,即模糊难以分辨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迷离”一词在文学作品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意境和情感色彩。例如,在现代文学中,“迷离”常被用来描绘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意境,如杨沫在《青春之歌》中的使用。这种用法不仅保了原有的模糊不清的含义,还增加了对环境或情感状态的描绘。
此外,“迷离”词也与其他词汇形成了近义关系。例如,“迷茫”意为模糊不清、迷惑茫然或神情恍惚,出自宋代梅尧臣的《答泰州王道粹学士》诗,描述了女子在春雨中对男子袖的渴望与内心的迷茫。这两个词虽然有相似之处,但“迷茫”更侧重于心理状态的困惑和不确定感。
反义词“分明”则强调明确、清楚、辨明、明明、显然和光明磊落,出自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保位权》,强调好坏事的界限清晰,百姓知所应行之事。这表明“迷离”与“分明”在语义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代表模糊不清,后者代表清晰明确。
“迷离”一词从最初的模糊难以分辨逐渐演变为一种描绘静谧深沉意境的词汇,并现代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