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始终未对此事件发表任何意见。
2.这个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1. 开头和结尾。
引
1. 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庄子·田子方》
2. 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始终虽异,细大靡殊。
唐
《善歌如贯珠赋》
元稹
2. 自始至终;一直。
引
1. 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2. 颜鲁公之在蔡州,再从侄岘、家僮银鹿始终随之。
唐
《唐国史补》卷上
李肇
3. 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
宋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之一
苏轼
4. 是昌黎与宗元始终无嫌隙,亦可见笃于故旧矣。
清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赵翼
5. 汽车夫始终坐在车前,带着胆怯的样子,动也不动一下。
《灭亡》第一章
巴金
3. 谓事情的本末或原委。
引
1. 臣恐议者不深虑其始终,欲以一切息徭役,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卒有他变。
汉
《汉纪·元帝纪三》
荀悦
2. 胄玄所违,焯法皆合,胄玄所阙,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
《隋书·律历志下》
3. 愈既哭吊,辞;遂叙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终。
唐
《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
韩愈
4. 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明
《震泽长语·经传》
王鏊
4. 指产生和死灭。
引
1. 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砥冥冥,长无晓期,而复缠以纩绵,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后汉书·张奂传》
2. 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殡而后悲,睹陈根而绝哭。
晋
《吊魏武帝文》
陆机
3. 杜君诗调不失。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
唐
《中兴间气集·杜诵》
高仲武
5. 指一生;平生。
引
1. 汉文虽以策求士,迨我明天子然后能以策济人,则臣始终之愿毕矣。
唐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元稹
2. 今公之所录,事不必本末,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终,单言约语,皆有深旨矣。
明
《两汉书抄序》
吴承恩
6. 毕竟;终究。
引
1.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宋
《元修菜》诗
苏轼
2. 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元
《年节》诗
3. 第一,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
《雷雨》第一幕
曹禺
“始终”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shǐ zhōng”,其基本含义是表示从开到结束的连续性或始终如一的状态。在不同的语境中,“始终”可以有多种解释和用法。
从头到尾的持续性:这个词常用来描述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的状态。例如,一个人可能始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妥协,或者某项发明始终保证啤酒有丰富的泡沫。
事情的本末和原委:在古代文献中,“始终”常用来表示事情的起源和最终结果,如《隋书》中提到的“隐括始终,谓为总备”,意为总结事物的全过程。
一生或平生:在某些语境下,“始终”也可以指一个人的一生经历,如唐元稹《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的“始终之毕矣”。
终究或毕竟:此外,“始终”还用于表达最终的结果或状态,如宋苏轼《元修菜》诗中的“始终不我负”,意为始终没有辜负。
文学和成语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常用于描述人物持续行为或情感,如巴金《灭亡》中的“始终坐在车前”,曹禺《雷雨》中的“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
近义词和反义词:其近义词包括“永远”、“一直”,反义词则有“放弃”、“间或”等。
历史文献中的出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田子方》中,原意为“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意为开始和结局。
“始终”是一个多义词,涵盖了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性、最终或终究的状态,以及在文学和成语中的广应用。通过理解这些不同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使用这个词语来表达各种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始终”在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和例子可以归纳如下:
自始至终:表示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不断。例如,《渔夫的故事》中提到“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
开头和结尾:指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例如,《庄子·田子方》中提到“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事情的本末或原委: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例如,《隋书·律历志下中提到“隐括始终,谓为总备”。
产生和死灭:指事物的诞生和消亡。例如,《后汉书·张奂传》中提到“通塞命也,始终常也”。
一生或平生:指一个人的一生。例如,元稹在《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提到“始终之愿毕矣”。
毕竟或终究:指最终的结果或结局。例如,苏轼在《元修菜》诗中提到“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开始和结局:也作“终始”。例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提到“故先王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
“始终”、“永远”和“一直”在现代汉语中都是表示时间概念的词汇,但它们的含义和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区别:“始终”强调从头到尾不变,而“一直”则强调在一个时段内某种动作行为不间断或性质状态不变化。
永远:
区别:“永远”强调时间上的持续性,而“始终”则强调从头到尾的连续性。
一直:
总结来说,“始终”强调从头到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永远”强调时间上的持续或恒的状态,“一直”则强调在一个时段内某种动作行为不间断或性质状态不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常被用来描述人物的持续行为或感,强调从头到尾的不变状态。例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象征着一种“始终”的心态,尽管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但阿Q那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的心态却始终没有改变。这种用法不仅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深层特征,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此外,“始终”还可以用来描述一种情感的持续性,如在曹禺的《雷雨》中,繁漪对儿子周冲的感情始终如一,尽管她担心儿子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她的爱始终不变。这种情感的持续性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深度,也推动了剧情的展。
在现代文学中,“始终”还被用来表达一种对未来的期许或对过去的怀念,如在某些歌和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事物或人物始终如一的状态,唤起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不变的追求。这种用法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强的时间感和艺术美,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流转。
成语“始终”在中文中常用于形容从始至终的态度或行为,以下是一些例子:
始终如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例如,某人几十年来一直关心爱护学生,这就是“始终如一”的表现。
始终不渝:这个成语意为自始至终一直不变,常用于形容守信用、坚持原或信念。例如,东晋时期谢安虽位高权重,但始终未忘隐居东山的初心,体现了对理想和追求的执着。
坚持不懈:这个成语意为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有恒心和毅力。例,在军事上激励军队坚持不懈可以取得胜利。
贯彻始终:这个成语意为始至终坚持不变,是一个中性、动宾式的成语。例如,在环保事业上不能有丝毫懈怠,或在工作中贯彻始终的原则能赢得同事的尊重。
“始终”一词最早出自《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