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在战争结束后,双方代表进行了庄严的受降仪式。
2.他们双方在受降仪式上庄严地宣告了战争的结束。
1. 接受敌人投降。
引
1. 大司马吴汉劾奏佑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
《后汉书·朱
2. 山东群盗散,阙下受降频。
唐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
杜甫
3. 岂比夸受降,甲齐熊耳积。
宋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
梅尧臣
4. 天将摧锋已受降,许多军马更精强。
《水浒传》第五八回
2. 见“受降城”。
引
3. 投降。
引
1. 存保大叫:“泼贼,你走那里去!快下马来受降,饶你命!”
《水浒传》第七九回
拼音:shòu xiáng
词性:动词
解释:指接受敌方投降的行为,通常用于战争或敌对状态中,表示一方承认失败并接受另一方的投降条件。
例句:在战争结束后,将军亲自受降,结束了双方的敌对状态。
近义词:接受投降
反义词:抵抗、反抗
受降是指在战争或冲突中,一方(通常是战败方)正式向另一方(通常是战胜方)投降的行为。这一过程通常包括签署投降协议、交出武器、停止敌对行动,并接受战胜方的控制和安排。受降标志着战争的结束或某一阶段的终结。
历史上著名的受降仪式包括:
日本投降仪式(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于1945年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德国投降仪式(1945年):1945年5月7日和8日,德国分别在西线和东线签署投降书,正式结束欧洲战场的战争。
越南战争巴黎和平协定(1973年):1973年1月27日,越南战争各方在巴黎签署和平协定,标志着美国正式退出越南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1865年):1865年4月9日,南方联盟将军罗伯特·E·李在阿波马托克斯法院向北方联邦将军尤利西斯·S·格兰特投降,标志着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
这些受降仪式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重大冲突的结束和和平的开始。
受降在国际法中通常指的是战争或武装冲突结束后,战败方正式向战胜方投降的行为。这一行为具有重要的法律和政治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结束敌对状态:受降标志着正式结束敌对状态,为和平谈判和战后重建奠定了基础。
法律义务:战败方在受降后通常需要遵守一系列由战胜方或国际社会提出的法律义务,如解除武装、支付赔款、承认领土变更等。
国际承认:受降行为往往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战争罪责:在受降过程中,战败方可能会被要求承担战争罪责,包括对战争罪行进行调查和审判。
战后秩序:受降后,战胜方通常会主导建立新的国际或地区秩序,以维护和平与安全。
总的来说,受降在国际法中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行为,它不仅标志着战争的结束,还为战后的法律和政治安排提供了框架。
受降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宣布投降:由投降方正式宣布投降,通常通过签署投降书或发表声明。
投降书签署:投降方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确认接受投降条件。
交出武器和装备:投降方的军队交出武器、装备和其他军事物资。
降旗仪式:投降方的旗帜被降下,象征其军事力量的终结。
接受方的声明:接受投降的一方通常会发表声明,确认投降的有效性,并宣布相关后续安排。
仪式结束:仪式在双方代表的确认下正式结束,标志着战争的终结或冲突的暂停。
这些环节可能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地区习俗有所变化。
受降对战后重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受降标志着战争的正式结束,为战后重建提供了政治和法律的框架。其次,受降后,战胜国通常会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帮助战败国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例如提供经济援助、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此外,受降还可能影响战败国的政治结构,导致政权更迭或宪政改革,从而为长期的重建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受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战败国的经济依赖、领土损失和社会心理创伤,这些都需要在重建过程中加以应对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