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这项工作对人员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顶替。
2.今天多亏她帮我解围,顶替了我的角色,要不我就惨了。
1. 顶名代替。
引
1. 甲寅乙卯年间签军时,有管民官司令全(宋全)等顶替逃户訾德王仲充军。
《元典章·户部三·逃亡》
2. 人取名字当极僻、极古、极坚者,方能免祸。客曰:“不然,须取极平常者,庶祸发时,尚有济叔一辈人顶替耳。”一笑。
清
《答济叔书》
周亮工
3. 今姑无论试场大弊,如关节顶替、倩枪联号,诸寡廉鲜耻者之尤,有力之家,每每为之,而未尝稍以为愧也。
《救亡决论》
严复
4. 可是,十七岁的大儿子给别人顶替卖命去了。
《隔膜》
王西彦
2. 用其他事物代替;代用。
引
1. 编辑部拿不出东西来顶替,派出三个小同事到处找我,要我赶紧回去再补发一期。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
萧乾
2. 第四件是小锤,是用个斧头来顶替的。
《三里湾·万宝全》
赵树理
3. 指父母退休或死亡时,子女按政策规定到父母所在单位担任工作。
引
1. 由于父亲的去世,政策使他得到一个回城“顶替”父亲职业的机会。
《勿忘草》四
周克芹
2. 人事劳动部门有了新规定: 职工退休、死亡,子女可以顶替。
《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
“顶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是“代替”或“冒名代替”。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具体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顶替” :通常指用其他事物或人来替代某人或某物。例如,在工作分配中,一个人可能被另一个人替代,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职责。这种用法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分配模式中尤为常见,比如子女顶替父母进入单位工作。
冒名顶替:这是一种特殊的“顶替”,指假冒他人的名义行事,以取代其地位或获取其权利。例如,在考试中请枪手代替自己答题,或者在选拔过程中暗中找人冒名顶替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在法律上被视欺诈和不正当行为,通常带有贬义。
教育领域的“课程顶替” :在自学考试或其他教育领域,“课程顶替”指的是用已通过的课程替代新课程的要求。例如,某门已通过的课程可以替代新课表中的另一门课程,从而满足毕业要。
宗教或哲学背景下的“顶替” :在宗教或哲学语境中,“顶替”可能指代某种牺牲或替代行为。例如,基督教中耶稣基督为人类的罪行而受难,被视为一种“顶替”,即代替人类承担罪责。
“顶替”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它可以是简单的替代行为,也可以涉及更复杂的法律、道德或宗教问题。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关于“顶替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处罚”的问题。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冒名顶替”这一行为的定义和处罚上,而没有直接涉及“替”这一概念。因此,无法基于现有资料回答该问题。
如果需要了解“冒名顶替”的法律定义和处罚可以参考以下信息:
冒名顶替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还可能涉嫌包庇罪。
处罚:
在交通事故中,冒名顶替者可能构成包庇罪,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体案例:
虽然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涉及“冒名顶替”而非“顶替”,但可以从中推断“冒名顶替”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处罚。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如何防止教育领域中的课程顶替现象的问题。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关于宗教中顶替概念的解释。我搜索到的资料主要集中在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的“顶替或“替代”概念,但没有直接涉及宗教中的“顶替”概念。例如, 讨论了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 和 讨论了基督教中的“替代”概念,而 和 则讨论了伊斯兰教中的“超替主义”。我搜索到的资料虽然涉及“顶替”或“替代”的概念,但它们并不直接回答宗教中“顶替”的具体解释。
因此,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
根据提供的信息,无法回答问题“顶替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看法有何差异?”。
我搜索到的资料中没有直接涉及顶替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和看法的详细信息。虽然有提到一些与顶替相关的件和现象,但这些内容并不足以全面回答该问题。例如, 提到了山东顶替上大学的行为,但这是特定于中国山东地区的现象,并没有涉及他文化背景下的顶替行为。 讨论了高考顶替事件中的社会反应,但也没有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看法差异。
冒名顶替的历史案例包括多个不同年代和背景的事件,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黄海霞案:1993年,黄海霞被大伯家的女儿冒名顶替学籍,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在2000年得知真相后开始了漫长的维权之路,但至今未得到明确的解决。
年娟香和荆高峰案:同样发生在80、90年代,由于济、科技水平不足,数据保存和传输不联网,升学考试中存在人为可操纵的环节,导致年娟香和荆高峰被冒名顶替。
齐玉苓案:齐玉苓被冒用身份进入中国银行工作。这一案件是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案,揭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王佳俊案:2004年,湖南邵阳的王佳俊冒顶替罗彩霞上大学,导致罗彩霞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李晓勇案:1979年,上海的一位男子李晓勇假冒共产党干部,通过建立各种关系网最终被捕。
亚历克西·桑塔纳案:1989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学生亚历克西·桑塔纳冒充他人,骗取奖学金和进入大学的机会,最终被捕。
陈春秀案:陈春秀被冒名顶替者陈某某顶替上大学,陈某某伪造了考生登记表、考生档案等文件,将陈春秀的真实姓名填作“曾用名”,并用其考生档案顶替录取。
山东省高校排查事件:山东省教育厅在2018年9月发布通知,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入学,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十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