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边界的意思

biān jiè

边界

拼音biān jiè

1.边界常用意思: 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界线。

词性名词
近义词 界线 , 疆界 , 国界
例词边界线
例词越过边界

例句 1.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多次会晤。
2.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纠纷,完全可以通过双方谈判来解决。

边界引证解释

1. 指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线。

1. 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 《西游记》第十三回
2. 奉命勘定中俄边界,立铜柱识之。 清 《春在堂随笔》卷十 俞樾
3. 也没有守兵,这里根本不是重要的边界。其实,边界本身也是很模糊的。人们只是在某些地方立上一块石碑,表示这里是边界,然后他们就再也不去管它了。 《陌上桑》一 杨剑敏

2. 犹边境。

1. 必使边界无贪小利,强弱不得相陵。 《晋书·殷仲堪传》
2. 逵乃为僧,行入󰅢界山寺中。 宋 《耆旧续闻》卷六 陈鹄
3. 李国英徙治重庆,二年奏言蜀寇逋窜川、湖、陕边界。 清 《圣武记》卷一 魏源
4. 光是最近两个月里头,他们就钻过两回陕甘边界的大森林。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柳青


边界是什么意思

“边界”是一多义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途。以下是关于“边界”的详细解释:

  1. 地理和政治意义
    边界通常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分界线,用于划分领土范围。例如,国家之间的陆地边界、水域边界(如界河、界湖)、海上边界(如领海外延)以及空边界等。边界不仅是物理上的分界线,还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管辖权的外延。此外,边界可以是天然形成的,如山脉、河流,也可以是人为划定的,如通过经纬度或固定点之间的直线确定的边界。

  2. 法律和行政意义
    在法律上,边界可以指自然或人工的分界线,如河流或围栏。边界在土地描述中用于明确土地的界限,通常由围栏、沟渠等标记。在城镇开发中,边界用于控制城市扩张,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结构。

  3. 社会和文化意义
    边界不仅限于地理和政治领域,还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层面。例如,在社会科学中,“边界”被用来描述集体认同、社会分层、族群性等概念。边界可以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4. 抽象和虚拟意义
    边界也可以指抽象的概念或事物的极限,如知识的边、情感的转折点或品质的极限。在系统学中,边界是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时的整体自我调整和控制作用的界限。

  5. 现代技术应用
    在网络安全领域,“边界”被用于描述软件定义边界(SDP),这是一种基零信任安全模型的架构,通过为每个访问对象建立网络访问边界来提高安全性。

  6. 其他领域
    边界还可以用于描述其他领域的界限,如产业边界、文化边界等。在某些情况下,边界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随全球化和跨国交流的增加,传统的国家边界可能变得越来越开放。

“边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从具体的地分界线到抽象的社会文化界限的广泛范围。它不仅是划分空间和权力的工具,也是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概念。

边界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丰富而多样,涵盖了从物理到精神的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1. 文明与梦想的交织: 边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分隔更是文明发展的象征。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渠道,促进了艺术、宗教和科技的交流。

  2. 文化与社会的互动: 在人类学中,边界被视为文化互动和共生的场所。例如,王明珂指出,国家与民族的边界是最神圣也是最危险的,最遥远也是最切身的。维克多·特纳认为,边界可成为对文化进行观察的自由实验场,而汉内兹则将边界视为“文化与文化相加”的地方。

  3. 精神与心理的象征: 曼陀罗(Mandala)是一种源自东方的精神象征,其边界、中心和旅程分别代表了意识与无意识的界限、自性化过程中的静止点和心灵的探索之旅。这种象征意义在心理学和精神探索中具有重要地位,帮助个体理解自我、宇宙和神性。

  4. 历史与文化的遗存: 遗存边界如长城和柏林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象征。它们反映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尽管不再作为军事防御线,但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5. 日常生活的象征: 在日本文化中,边界线象征着纯粹与不纯、神圣与世俗的界限。这种概念不仅限于物理空间,也存在于心理层面,帮助人们抵御负面能量和恶意。

  6. 文学与艺术的表达: 边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复杂的情感和主题。例如,边境被比喻为看不见的线、精心折叠的纸张、点燃历史的火种等,展现了边境的多重面貌和文化内涵。

  7. 物品与身份的构建: 在不同文化代码交汇的边境线上,物品不仅是个人和集体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构建记空间,激发对物品意义、创造过程、使用、消费、居住、赠送、丢弃或叙事的反思。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国家边界争议?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国家边界争议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协商和谈判:这是解决边界争议的首选方式。根据《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争议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未达成协议,可以由争议双方的上级政府决定或变更行政区划解决。此外,广东省的规定也强调了协商解决的重要性,并要求争议双方政府不得推诿拖延。

  2. 实地勘测和标绘地形图:为了确保边界线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争议双方政府应联合实地勘测边界线,并标绘大比例尺的边界线地形图。这有助于明确界的具体位置,减少争议。

  3. 上级政府或国际机构的介入: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将解决方案报请上级政府决,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边界争议可报请国务院批准。在国际层面,可以通过国际法院或其他区域机构进行裁决。

  4. 法律程序:根据《民法典》物权编的规定,发生产权争议时,可以通过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及时解决纠纷。此外,仲裁和诉讼也是解决边境贸易争端的司法途径之一。

  5. 遵守已明确划定的边界线:已明确划定或核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必须严格遵守。对于未明确的边界线,则需根据历史文件、地图、协议等材进行协商确定。

  6. 防止事态扩大:在边界争议发生后,争议双方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任何一方都不得往争议地区迁移居民,不得在争议地区设置政权组织,不准破坏自然资源。

  7. 国法和条约:现代国际法主张和平解决边界争端,《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国际条约,又要考虑有关边界的历史和现状。

软件定义边界(SDP)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势是什么?

软件定义边界(SDP)在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势如下:

具体应用

  1. 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SDP通过多因子身份验证和安全通信隧道实现资源访问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设备和用户才能访问企业资源。
  2. 动态网络隔离:SDP利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构建逻辑隔离边界,隐藏服务,提高系统安全性。它能够动态地创建加密连接,将关键IT资产隐藏在用户自己的“黑云”中,无论资产位于公有云、私有云、DMZ区或数据中心。
  3. 细粒度的访问控制:SDP支持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能够根据多种风险标准(如恶意软件爆发、威胁情报和新软件等)做出访问决策。
  4. 安全的远程访问:SDP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解决方案,确保远程用户在访问企业资源时的安全性。
  5. 第三方用户访问管理:SDP可以用于管理第三方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必要的资源。

优势

  1. 提高安全性:SDP通过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和动态网络隔离,有效防止各种网络攻击,包括DDoS、中间人攻击和高级持续性威胁。它还能够实时监控用户行为和环境变化,实施基于位置、时间、安全状态和自定义属性的访问控制。
  2.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SDP架构允许企业根据需要动态调整网络边界,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安全威胁。
  3. 降低成本:SDP减少了对传统物理防火墙和硬件设备的依赖,从而降低了企业的IT运维成本。
  4. 增强合规性:SDP能够简化企业合规性控制和报告,帮助企业满足各种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
  5. 改善用户体验:SDP通过透明认证和双向加密通信,确保合法用户在访问新设备或不同设备资源时得到适当验证,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6. 适应数字化转型:SDP能适应云计算、移动互联网、AI大数据、IoT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挑战

尽管SDP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实施的复杂性、用户接受度和与传统网络架构的兼容性。企业在实施SDP时需要仔细规划,确保技术、流程和人员都能适应这种新的安全模型。

总之,软件定义边界(SDP)作为一种基于零信任理念的网络安全技术,通过软件控制创建安全的网络边界,保护企业资源免受外部威胁。

在全球背景下,国家边界的物理和政治意义如何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边界的物理和政治意义经历了显著的化。传统上,国家边界被视为国家之间的隔离带,用于控制外部的人员和货物流动。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运输连接的改善,边界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边界不仅用于控制外部,还用于管理内部,通过设定内外界限,增强政治过程的清晰度,创造归感和认同感。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或冲击。所谓“无边界经济”,资本的流动无视边界的阻隔,从而冲淡了传统的领土主权,以领土主权为屏障维护单方面的经济利益已越来越困难。联网的发展使国家行使主权的能力受到制约,国家已不能以绝对的权威控制信息的传播,干预国际间的交流。由于互相依赖关系的不断加强,许多共同问题的处理,如环境、疾病、恐怖活动等等,已不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需要加大国际权威。

此外,全球化修改了国家主权的传统概念和国际边界的传统功能,极大地减少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障碍,使国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所未有地便捷,全球范围内各地缘政治行为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互动把世界地缘政治关系联接为一个整体。全球化与信息化通过撤除国际障碍压缩全球空间,实现了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突破,全球地缘政治空间的统一性显著增强。国家主权相对弱化,国际边界模糊淡化,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加深。

在边疆治理方面,全球化的到来带来了边疆内涵、功能与地位的巨大变化。边疆不再被视为民族国家需要治理的依附性产物,也不仅仅是由多种政治理念与权力实践所设置出来的“对象性”区域,而是逐步成“一种主体性的而非客体性的东西”,边疆开始以主动性因素影响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与民族国家政治变迁,并在有些区域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总之,全球化对国家边界的物理和政治意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边界的作用从传统的隔离和控制转变为更加复杂的管理和协功能,国家主权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国际边界变得模糊,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

社会科学中“边界”概念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

社会科学中“边界”概念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边界理论的动态性和运动性
  2. Konrad提出了“运动边界理论”,认为边界总是处在运动过程中边界理论需要符合社会科学中的“运动转向”概念。Laine也指出,人们对边界的认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时刻发生着“去边界化”和“再边化”的边界构建运动。

  3. 象征边界与社会边界的互动

  4. Lamont和Molnár研究强调了象征边界在社会心理学、历史和政治科学中的作用。他们指出,象征边界不仅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还产生区分,导致不同群体对社会资的获取不均。只有当象征边界被广泛认可时,它们才能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互动系统。

  5. 边界在社会分层和不平等中的作用

  6. 范晓光在其著作《边界渗透与不平等兼论社会分层的后果》中通过定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边界渗透对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影响。他深入比较了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符号建构论和资产占有论对边渗透的解释,并从“O-E-D”三角框架出发,探讨了边界渗透的动态机制。

  7. 边界在文化和社会实践中的多维理解

  8. Jussi P. Laine的研究强调了边界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质。他提倡采用“边界景观”的概念,从互补视角考虑政治愿景与日常社会文化实践、社会表现与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指出,边界研究已发展成为跨学科领域,结合了政治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

  9. 边界在国家身份认同和空间边界的构建

  10. Lamont和Molnár的研究还探讨了边界在国家身份认同和空间边界构建中的作用。他们指出,边界不仅是国家主权分界线,还涉及地缘政治、社会实践和文化生产等多个层面。文章强调了边界在理解社会变化中的桥梁作用,并讨论了边界作为多层面构建的性。

  11. 边界在科学与知识领域的应用

  12. 在科学与知识领域,边界工作(boundary work)是一种战略性行动,科学家们通过驱逐、扩张和保护自主性等策略,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划出边界。Gieryn强调解释策略在构建“科学”以追求认知权威中的重要性。同时,Bowker和Start提出了“边界对象”这一概念,指出边界也是跨文化交流的界面。

  13. 边界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互动中的体现

  14. 范可的研究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边界感,如禁忌、私域边界、空间大小对隐私重视程度的影响,以及商品化地区与传统社会在边界感上的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工业化社会中“信任”成为建立新社会关系的首要条件,以及差序格局”在边界建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