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1.他在观景台上躺着,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情态。
2.他以一副不安、胆怯的情态,向四周打量了好一会儿。
1. 犹情状。
引
1. 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
《韩非子·二柄》
2. 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
《列子·黄帝》
3. 八股以外没有事业,五经以外没有文章,这一种可鄙可厌的情态,极顽极固的说话,也不用怪。
清
《警世钟》
陈天华
4. 在那些可靠的来源的插图里,意外的可以使我们得见各时代的真实的社会的生活的情态。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例言》
郑振铎
2. 神态。
引
1. 凡此辈使人,既非详慎勤顺,或贪险崎岖,要求此役,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
南朝 齐
《言台使表》
萧子良
2. 情态任天然,桃红两颊鲜,乍行人共看,初语客多怜。
宋
路德延
3. 诗写雏姬情态易,写雏伶情态难。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袁枚
4. 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3. 人情与态度。
引
1. 只这两句言语,道尽世人情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4. 娇媚的神态。
引
1. 洞中仙子多情态,留住刘郎不放归。
唐
《北里志·王苏苏》
孙棨
2. “跳舞剧”的题目不适于我们今日的生活:情态的诱媚,英雄气概的短少。
《赤都心史》四三
瞿秋白
情态(modality)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说话人对命题或事件的态度、看法以及其主观性特征。具体来说,情态可以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真实性、可能性、必然性、义务或意图的态度。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看,情态是一种语言选项系统,用于表达说话者对命题意义的态度,包括对行为或事件的责任、意愿等[5[1]]。Halliday认为情态是在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介于“是”与“否”之间的区域,它反映了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可能性或义务作出的判断。
情态可以通过多种语言手段来实现,包括情态动词(如can, could, may, might, must等)、情态副词(如probably, certainly等)以及其他词汇和句法构。例如,在英语中,情态动词是表达情态的常见手段,但也可以通过不定式等结构来体现。
此外,情态不仅限于语法层面,还涉及语用层面。它不仅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还涉及到命题的真值或事件的现实性状态。因此,情态在语言交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传达说话者的复杂意图和态度。
情态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和看法,通过多种语言手段表达,并在语言交际中起到重要作。
情态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语法形式、语义特征和使用场景上。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差异:
疑问性情态用于提问,如”Are you coming?”
汉语中的情态表达: 汉语的情态表达则更多依赖于副词和助动词。例如:
时间情态:通过“进行/准备+V”来表达,如“正在进行中”。
语中的情态表达: 梵语中,情态通过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达,包括指示、命令和潜在三种情态。例如:
潜在情态:如“ksipeyam”(可能抛)。
古英语中的情态表达: 古英,语中情态通过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达,包括指示、祈使和属格三种情态。例如:
属格态:如“If weather fair, I go walk”(如果天气晴朗,我会去散步)。
语言学对情态的研究: 同学者对情态的研究也有所不同。例如,Palmer将情态分为命题情态和事件情态,前者包括认知情态和传信情态,后者包括道义情态和动力情态。而鲁川则认为汉语中的情态主要通过副词和助动词来表达,并将其分为判断和评议两个大类。
综上所述,不同语言在情态的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法形式上,还体现在语义特征和使用场景上。
Halliday的情态理论主要定义和解释情态为说话者对命题或提议的可能性、义务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具体来说,他将情态描述为介于“是”与“否”之间的不确定意义领域,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命题或提议变得可商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Halliday认为情态涉及不仅信息的可能性和频率(即概率),还涉及物品或服务的义务和意愿(即意态)。
Halliday进一步将情态分为两个子系统:情态化(modalisation)和意态化(modulation)。情态化主要涉及信息的可能性和经常性,而意态化则涉及物品或服务的义务和意愿。此外,他还提出了情态的量值化,分为高值、中值和低值,以表示说话者对命题真实性的承诺程度。
在具体实现上,Halliday指出情态可以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以及谓语的延伸部分来表达,并且情态隐喻也可以通过小句来实现。例如,情态动词如“can”、“may”、“must”等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态量值。
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在语法结构中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位置上。情态动词(如can, could, may, might, must等)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意愿、推测、可能性、义务等。它们常位于通主语和动词之间,起到连接主语和动词的作用,并且可以修饰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例如,在被动语态中,情态动词置于被动语态结构前,持被动语态的形式不变。
情态副词(如certainly, definitely, possibly, probably等)则用于修饰情态动词,强调说话人的态度或程度。它们通常放在情态动词之后,构成情态动词短语,用于加气或表强语示程度上的推测。例如,“You must certainly visit the museum.”(你一定要去参观博物馆。)。
在具体使用中,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的搭配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进行选择和搭配,以达到更准确、自然的表达效果。例如,“She must definitely be the best candidate for the job.(她肯定是最适合这份工作的候选人。)。
此外,情态动词和副词的位置关系也直接影响句子的准确性和畅度。通常,情态动词应置于动词前,副词置于动词或情态动词后。然而,某些副词如never、hardly和seldom可置于情态动词前,强调程度或频率时,副词置于动词或情态动词前。例如,“Suddenly the rain stopped.”(雨突然停了)和“The rain suddenly stopped.”(雨突然停止了)。
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在语法结构中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位置上。情态动词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意愿、推测、可能性、义务等,并连接主语和动词;而情态副词则用于修饰情态动词,强说话人的态度或程度,并通常放在情态动词之后。
情态在语言交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信息传递的,还深刻影响着信息的理解。情态系统是表达说话人对事物态度和看法的语义系统,同时也涉及逻辑判断和评价。通过不同的情态手段,如祈使句、指示句、疑问句等,说话人可以传达愿望、命令、描述动作或状态提出疑问等意图。
情态动词在描述人物情感、描绘场景和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政治演讲中,表示义务和意愿的情态词比学术演讲中多,这反映了不同语境下情态的使用差异。此外,情态还以通过限定性情态助动词和情态副词来表达概率和频率,从而体现说话者对内容的肯定程度。
在多模态外教材研究中,情态分析被用来提升外语教育质量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情态不仅反映了说话人的个人态度和视角,还强调了某个事件或情境的性质、状态或关系。评价类言语行为如称赞、批评等属于情态的一种,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而信息类言语行为如通知、建等则更偏向于告知和指导。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出,情态系统在表达发话者的态度和评价的同时,也影或引发了受话者的态度和行为,确保了语言交流的合意性和有效性。人际语法隐喻使语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使语篇的建构准确反映语言交流的意图
总之,情态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是多维度的,它不仅影响信息的传递方式和理解度,还通过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意图。
在语用学中,情态是用于表达说话者态度和意图的重要手段。情态动词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位置,可以传达话人的语气、看法或态度等信息。例如,使用“will”表示意图,“have to”表示无奈或义务。此外,情态动词还可以用于表达可能性、建议、必要性或尚未发生的动作。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情态不仅及语涉法形式,如陈述、疑问、祈使等句型,还涉及说话人对命题或提议的态度和看法。情态量值的高低也反映了说话者语气的轻重,高量值的情态词常用于表达相对肯定的态度,而低量值的情态词则用于表达不确定或轻微的态度。
在正式写作中情态动词常用于表达怀疑、可能性、必要性或假设的情况,以传达不真实性或主观意见。这种用法在学或文学术写作中尤为常见,帮助作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